東莞:銀行擅自撥付或轉移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的,應負責追回

來源:澎湃新聞 2022-08-03 14:54:36

8月2日,廣東省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公開徵求<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預售款收存管理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意見稿提出,房地産開發企業申請商品房預售許可前,按照一個預售許可證對應一個賬戶的原則開設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監管賬戶需為新開設的銀行賬戶。

購房者可通過網上銀行轉賬等方式繳納購房款

為防止開發企業截留、收存購房款,意見稿提出,對已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的項目,由購房人根據預售資金監管系統生成的《房屋繳款通知單》資訊,通過關聯預售資金監管系統的POS機刷卡、銀行櫃檯轉賬、網上銀行轉賬等方式,將購房款(含定金、首期款、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等)直接存入相應房屋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子賬戶。

子賬戶是由監管銀行針對每套房屋在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賬戶下分設的、唯一收存對應房屋購房款的銀行賬戶。

開發企業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私自截留、收存購房款;按揭銀行應按商品房抵押合同約定將銀行按揭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等直接存入相應房屋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子賬戶。

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將自動檢測房屋的預售資金是否已足額繳存,首期款未足額繳存的房屋,將無法辦理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

確定資金監管額度

對於預售資金的使用管理,東莞市提出五點應對措施。

意見稿明確監管額度。根據預售商品房項目建設工程造價、施工合同金額以及項目交付使用條件等因素,設定項目建設資金監管額度(監管額度=項目建築面積×本市房屋建築工程造價單價×120%)及工程建設保證金。

監管額度內的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在商品房項目完成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前,商業銀行不得擅自扣劃,設立子公司的房地産開發企業,集團公司不得抽調,只能用於購買項目建設必需的建築材料、設備和支付項目建設的施工進度款及法定稅費。

意見稿顯示,對自願加入“誠信聯盟”,向社會公開承諾誠信守法經營的企業,對其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實行“扶優”政策。

對同一個預售許可範圍內的樓宇,首次申請使用商品房預售資金時,已按規則預留工程建設保證金的,提供本項目相關發票等材料,企業可申請回籠前期已支付對應監管樓宇的總承包施工進度款。該回籠的總承包施工進度款在對應樓宇的總承包合同金額內核減。

房地産開發企業已按規則預留工程建設保證金的,可憑相關銀行出具的現金保函置換同等金額的商品房預售資金,在擔保期限內不能提前申請撤回現金保函。現金保函的擔保期限不得早于相應樓宇商品房買賣合同上約定的最晚交付日期。

商業銀行擅自撥付或轉移資金的,負責追回資金

意見稿強化了各方監管職責。

文件明確監管細節的執行者,鎮街(園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轄區預售商品房項目加強日常監督和檢查,負責核實開發企業在申請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時是否存在拖欠工程款、工程停工、延期交樓等不穩定因素及違法違規銷售行為,在規定時限內對企業“申請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事項出具審查意見。

房地産開發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住建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1.未按規定收存和使用商品房預售資金;2.提供虛假資料申請辦理商品房預售資金相關業務;3.其他違反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相關法律、法規等行為。

同時,各商業銀行對其開設監管賬戶的預售商品房項目做好金融服務和資金風險監管,通過對接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將監管賬戶內預售資金的收存、撥付交易明細、賬戶餘額及凍結、劃扣等資訊實時推送給住建部門,並對其推送的電子資訊真實性負責。

商業銀行違反預售資金三方監管協議,未經住建部門核實同意,擅自撥付或轉移監管額度內資金的,應當負責追回資金,無法追回的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東莞:銀行擅自撥付或轉移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的,應負責追回
來源:澎湃新聞2022-08-03 14:54:36
8月2日,廣東省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公開徵求<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預售款收存管理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