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觀察|匠人青黃不接 巴渝傳統建築誰來守護

來源:重慶日報 2022-05-06 09:33:23

前不久,市住房城鄉建委發佈消息:今年,重慶住建和財政部門將聯合行動,按照每人4000元的補貼標準,在潼南、榮昌、武隆、奉節、石柱、巴南、銅梁、忠縣、酉陽等9個區縣開展傳統建築工匠培訓。

目前活躍在重慶傳統建築市場的本土工匠只有數百人。“重慶傳統建築工匠已是青黃不接,再不培養技藝傳承人,再過一二十年,巴渝傳統建築誰來保護、誰來修繕?”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不無擔憂地説。

重慶傳統建築,有著怎樣一個市場?工匠們的生存情況如何?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年齡老化 後繼乏人

重慶傳統建築工匠以木工、石工為主,年齡多在55歲以上,冷門工種難尋人

今年4月的一天,涪陵區青羊鎮大雨如注。在當地的陳萬寶莊園,一道道雨簾順著屋檐急瀉而下,但院子的天井內,卻並沒有積水。

“陳萬寶莊園建於1862年,300余名工匠耗時12年建成。”涪陵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莊園修建之初,就精心設計了主次分明、明暗結合的排水系統。

陳萬寶莊園桶溝採用了特製的長瓦並涂上了錫,雨水打在錫瓦上,流速會加快。不僅如此,莊園各處還修建有明溝、暗溝和盲溝以及石導水器,高效的地下排水系統能及時導流,使得建築在暴雨中“安然無恙”。

不過,這座精巧的古建築,卻給後期修繕帶來挑戰。去年底,涪陵區對陳萬寶莊園啟動修繕工作。為準確還原莊園的原有風貌,該區製作了10:1的莊園木質模型,還原了建築的屋頂、柱子、桷溝等細節,並對各部分進行拆分、組裝,編制出詳細的維修方案報請市內專家審定後,方著手對外招募工匠。

“我們花了近三個月時間,找遍整個重慶,才找到不足30名老師傅。他們中不少人年齡已超過60歲。一旦師傅們的手藝沒人繼承,將來莊園再需要修復時,我們去哪找手藝精湛的工匠?”青羊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説。

這種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去年下半年,巴南區石龍鎮覃家大院啟動修復工作,在當地招募傳統建築工匠時也遭遇“用工荒”。無奈之下,項目部只好到外地去請工匠。

調查顯示,目前,活躍在重慶傳統建築市場的工匠,以外地人居多,本土工匠只有數百人,他們大多分佈在渝東南地區。個別工種的執業情況頗不樂觀。比如,灰塑工之類的冷門工種,整個重慶只有二三十人。彩塑工,更是少見蹤跡。

“工匠後繼乏人,是我市傳統建築市場面臨的最大尷尬。”重慶住房和城鄉建設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專委會委員張小東表示,重慶傳統建築工匠以木工、石工為主,年齡多在55歲以上,大部分最多可幹到70歲。

學徒難招 堅守更難

傳統建築工匠培訓主要靠“師帶徒”,一門技藝通常需要“學三年、幫三年、看三年”,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幹這門高收入的手藝活?

記者了解到,傳統建築工匠培訓主要靠“師帶徒”,一門技藝通常需要“學三年、幫三年、看三年”。漫漫學藝路,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70歲的劉成柏,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傳承人。他先後帶過的幾十個學生,目前大多數已另謀出路,堅守下來的成熟徒弟很少。

工作條件艱苦,也是年輕人不願做手藝活的重要原因。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水河鎮石匠白凱透露,石雕師傅經常在室外工作,長期跟切割機、磨光機打交道,有時一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曾當過漆工的酉陽偏柏鄉苗壩村村支部副書記唐開泉告訴記者,太陽還沒出來,油漆工就要上山割漆,回來還要自己熬製土漆。程式複雜,費時費力,願意當漆工的人越來越少。

此外,隨著建造技術的更新換代,願意修建傳統建築的客戶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對傳統建築市場並不看好,也是古建築工匠後繼缺人的重要原因。

最近,奉節開展傳統建築工匠培訓就遇到尷尬事:受訓者包吃包住,不用出一分錢學費,只需抽出一週左右時間參加集訓,考核合格後就能拿到官方認定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於這種不花錢還能長技術的好事,許多青年工匠卻不“感冒”。

奉節縣住房城鄉建委村鎮科負責人透露,奉節是勞務輸出大縣,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小孩。加上該縣傳統建築較少,傳統建築工匠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一些匠人覺得手藝夠用就行了,參加培訓每天還要損失幾百塊錢勞務收入,不划算。”

僅傳統村落保護一個板塊,今年我市計劃投入市級及以上財政資金近3億元,比去年增加近4倍

市場很大 短板要補

傳統建築工匠後繼乏人,難題該如何破解?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全國傳統建築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古建築行業總産值達到600億元,預計“十四五”時期,市場還將保持穩中向上的發展趨勢。

重慶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建築市場也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傳統建築保護、修復的市場可觀,全市現有2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5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110個、市級傳統村落75個;還有市級歷史建築696棟、6579處文物建築。目前,全市從事傳統建築工程的承包企業已超過700家。僅傳統村落保護一個板塊,今年我市計劃投入市級及以上財政資金近3億元,比去年增加近4倍,預計帶動其他投資將超過10億元。

一些有識之士從重慶傳統建築市場中,也淘到了金。2014年,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的周奎回到巴南區石龍鎮老家,跟父親學起雕工。7年多時間,周奎成為當地有名的周氏木作市級非遺傳承人,不僅獲得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還開起重慶古禦工藝品有限公司,公司年收入最高時達到900萬元,而其中近一半收入來自傳統建築市場。

如何彌補傳統建築工匠人才不足的短板?記者了解到,此次傳統建築工匠培訓,我市放寬了培訓對象條件,只要身體健康,年齡在18至55周歲,熱愛傳統建築建造修繕工作,且有一定的傳統建築建造修繕技藝基礎的人員均可參加培訓。同時,培訓工種更加豐富,除了鼓勵相關區縣開展指定的傳統建築木匠、石匠、磚瓦匠等工種集訓外,還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增加裝飾類、造園類、燒造類等工種培訓。

建立巴渝傳統建築工匠名錄的工作也在推進中。我市將對從事傳統建築建造修繕工作達10年以上,掌握嫺熟的傳統建築建造修繕技藝,積極傳承技藝的,直接頒發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技能人員職業培訓高級合格證書,列入市級巴渝傳統建築工匠名錄,認定為傳統建築建造修繕技藝傳承人;並鼓勵市級巴渝傳統建築工匠優先承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等項目。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培訓傳統建築工匠2000至3000名,力爭每個區縣有二三十個‘領頭人’,以此推動傳統建築工匠隊伍發展壯大。”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楊帆)
網站無障礙
重報觀察|匠人青黃不接 巴渝傳統建築誰來守護
來源:重慶日報2022-05-06 09:33:23
前不久,市住房城鄉建委發佈消息:今年,重慶住建和財政部門將聯合行動,按照每人4000元的補貼標準,在潼南、榮昌、武隆、奉節、石柱、巴南、銅梁、忠縣、酉陽等9個區縣開展傳統建築工匠培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