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城市”理念 融入副中心城市更新

來源:北京日報 2021-11-18 08:33:57

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城市如何化解風險並迅速復原?韌性城市是未來城市建設的趨勢。近日,北京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本市將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記者了解到,城市副中心在城市更新規劃和實踐中已將“韌性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

今年夏季,城市副中心03組團責任雙師新芽項目“生命之環”改造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在設計之初就融入了“韌性城市”理念。通過更新改造,荒廢多年的大水池被改造成了集健身、娛樂、休憩、文化設施于一體的公共空間,不僅讓屬地居民閒暇時間有了新去處,也為社區抗災承災提供了新場地。“項目的初衷是把不友好的場地變為全齡友好場地,改造更新後既是休閒場所,又可以做臨時避難場所,大大提升了社區韌性。”03組團責任規劃師董國升説。

截至“十三五”末,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0處,總面積達59.1萬平方米,可篷宿面積11.6萬平方米。未來,城市副中心還將有序推進避難場所建設,到2025年,力爭每人平均避難場所用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到2035年,韌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抗禦重大災害能力、適應能力和快速恢復能力顯著提升。

這兩年,潞河中學片區、果園片區連成片更新,成為城市副中心的“標桿”。這些項目出自設計師于波之手。在他看來,“韌性城市”是指在城市發展中留足彈性空間,防止城市連片發展,這種“戰略留白”主要分兩個層次,一是基礎設施留白,另一個則是自然生態的留白。

疫情期間,基礎設施留白讓人印象深刻。如籃球場、足球場、公共活動室、街角公園、街邊廣場等開敞空間成為臨時疫苗接種點或核酸檢測場所,承載著突發事件發生後,人員集散和使用的功能。

煥然一新的喬莊公園,體現的則是自然生態的留白。這處小微公園設計時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200多米慢行步道全部為透水混凝土,鋪裝面積達300平方米,對涵養綠地作用大,能起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效果。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規自局科員郭子淵表示,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體現的就是“韌性城市”概念。“一帶”為依託大運河構建城市水綠空間格局,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一軸”為依託六環路建設功能融合活力地區,形成一條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多組團”也都是依託水網、綠網、路網,而形成12個民生共用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這種疏密有致的格局,宏觀上就是‘韌性城市’的體現。”

“韌性城市”理念還具體體現在城市副中心交通、市政、生態環境的規劃上。如在構建城市防災空間格局上,城市副中心控規提出,以道路、綠地、河流為界劃分防災分區,完善開敞空間和道路交通體系,保障應急避難與救援疏散需求。結合公園綠地、體育場館、學校等曠地、地下空間及城市副中心週邊綠色空間規劃應急避難場所,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每人平均緊急避難場所用地面積不小于2平方米,每人平均固定避難場所和中心避難場所用地面積不小于3平方米。規劃四橫四縱的救災幹道系統,有效寬度不低於15米,疏散主通道有效寬度不低於7米,疏散次通道有效寬度不低於4米。地下道路、綜合管廊等重大基礎設施應配建專用救援設施。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韌性城市”理念 融入副中心城市更新
來源:北京日報2021-11-18 08:33:57
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城市如何化解風險並迅速復原?韌性城市是未來城市建設的趨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