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正式發佈

來源:重慶日報 2021-10-22 09:18:42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正式發佈_中國網地産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示意圖。(南岸區委宣傳部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白麟)10月21日,市政府新聞發佈中心舉行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發佈會,正式發佈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長江以南約115平方公里範圍的規劃情況和未來藍圖。

根據規劃,作為重慶中心城區城市新名片之一和東部生態城的核心引領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將緊扣“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智創生態城”戰略定位,“兩點”承載地、“兩地”展示地、“兩高”體驗地功能定位,在嚴格保護“一島一心兩屏多廊”生態空間格局的基礎上,規劃構建“一島一灣、三城一鎮、兩屏村居、九廊交織”城野互融共生、“城、鎮、村”融合發展的城鄉空間格局,描繪現代版巴渝“富春山居圖”。

發佈會上,副市長、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領導小組副組長陸克華介紹,市委、市政府作出規劃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重大部署,將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成為引領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示範區和先行區。

未來,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將聚焦“生態優先”,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統籌推進島、灣和“一江兩岸”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修復;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著力發展綠色低碳迴圈産業,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南岸區區長、重慶經開區管委會主任王茂春介紹了規劃的具體情況。規劃中的“一島”即廣陽島,10平方公里的廣陽島將規劃國際會議中心、大河文明館、長江書院等重點項目,承載國際交往功能,並創建廣陽島生態文明創新中心。

“一灣”即廣陽灣。廣陽灣將集中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聚焦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佈局金融科技城、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長江生態環境學院,搭建區域性綠色金融、綠色技術交易、多學科交叉創新、綠色設計等4處綠色産業創新服務平臺。

“三城”即通江、迎龍、東港三個城市組團。“三城”將突出智慧、創新與城市有機融合,佈局創建零碳示範園、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長江模擬器大科學裝置等綠色化、智慧化科技創新項目。

“一鎮”即巴渝國際人才小鎮。集聚綠色服務業,打造生産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人居環境,用最好機會、最優環境吸引全球高素質人才,打造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特色小鎮。

“兩屏村居”即銅鑼山、明月山兩條山脈和沿山沿江佈局的村落。銅鑼山、明月山、濱江沿線,規劃文旅、農研、江村聚落,打造巴渝鄉愁文旅體驗帶和“巴渝鄉居”場景。依託廣陽島、牛頭山活力心等區域規劃打造9條綠廊。

發佈會上,南岸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顏偉用“回歸到500年前的生態,創造50年後的生活”來描繪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未來圖景。他表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自然本底非常豐富,初步統計僅在廣陽島上就有植物500多種、動物300多種,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區域森林達44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面積佔比超過60%。通過統籌建設與系統治理,當地未來藍綠空間可達到70%,創建國家綠色生態城區。

在産業方面,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將以重慶軟體園為主要依託和平臺,大力發展智慧終端、工業軟體和數字文創産業,提速推動VIVO研發中心、中移物聯網“五個一流”工程、京東全球超算中心;以長江綠色技術創新中心、長江綠色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西部綠交所為重要抓手,聯合全國高校和頭部央企,共建廣陽灣綠色低碳科創中心,將長江工業園升級為長江綠色創新産業園,創建全市首個低碳和近零碳産業園。爭取到2025年,當地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單位GDP能耗水準全市領先。

此外,當地還將加快建設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廣陽灣國際體育賽事中心,完善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公園,讓城市既有“重慶味”,更有“國際范”;全方位推進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生産、綠色生活等,建設銀湖村綠色低碳城鄉融合示範村的綠色新標桿;建設城市大腦、數字孿生城市,推廣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風景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實現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與長嘉匯城市會客廳聯動發展,讓城市更有顏值、更有氣質。

(責任編輯:王佳瀅)
網站無障礙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正式發佈
來源:重慶日報2021-10-22 09:18:42
構建“一島一灣、三城一鎮、兩屏村居、九廊交織”融合發展的城鄉空間格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