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人生》紀錄片:服務者也是新時代“主角”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04-29 14:36:44

成立三年,貝殼找房為居住服務行業帶來更多可能。

4月23日當天,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作為服務者,如果自身得不到尊重的話,也很難去尊重消費者。但要讓服務者得到尊重,首先是服務者能夠為消費者創造足夠多的價值,換言之就是你需要值得被尊重。”左暉強調,貝殼希望為店長和優秀經紀人提供更好的幫助,讓他們在為消費者提供高效、有品質、平等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有不錯的收入,得到更多的尊重。

新居住時代的服務者,在新數字科技、服務理念的加持下,正以全新風貌走近消費者,為更美好的居住服務生態添磚加瓦。五一將至,貝殼找房推出了《逆光人生》紀錄短片並將在多地舉辦同名線下影像展,通過真實、鮮活的畫面,展現新時代服務者風貌,見證人與行業的蛻變。

“服務是一種藝術——新居住時代的服務者,不僅在借助數字科技不斷提供著更專業的服務,他們也將情感注入了服務的整個流程。”貝殼找房聯合創始人、CEO彭永東在影像展序言中寫道。他強調,新居住時代服務者是最生動的畫面,他們在數字時代不斷進化,誕生新的角色,衍生新的能力,為新居住時代積累著新的價值。

守護初心深耕社區

從房産經紀到社區共建服務者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良好的社區環境是推動城市健康發展的活力來源。在服務者價值崛起的時代背景下,房産經紀人作為連接人和居住的重要紐帶,對宜居社區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褚文傑,貝殼找房平臺上一名普通店東。2019年7月,懷揣著創業夢的他,從北京來到西安,不到一年時間,便打造出一家深度紮根社區的王牌門店,連續躋身“百萬門店”、“A級門店”,門店業績始終在西安2000多家同行中領跑。

《逆光人生》紀錄片:服務者也是新時代“主角”-中國網地産

貝殼找房 供圖

“開店啊,一定要有人氣,熱熱鬧鬧的。”這是褚文傑樸素的門店經營理念。

正如他所説,早8點半一開門,店裏便熱鬧了起來:有穿著睡衣的社區居民到府來複印證件的,有趕在上班前來拿快遞包裹的,加上來諮詢房産交易業務的,這家緊鄰社區的房産經紀門店,車水馬龍,碌碌忙忙。

這份不尋常的“熱鬧”,正是褚文傑在過去一年社區服務中,一步一個腳印積累起來的。

眾所週知,新店最難的是“冷啟動”,房源、客源都要從零開始,還要熟悉周邊樓盤、客群。在褚文傑看來,搞好社區關係、做好社區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剛開始做社區服務,褚文傑便嘗試著加入了幾個社區業主微信群,將代收包裹、免費列印等便民服務在群裏告知。起初,有業主對他的進入非常抵觸,以為他是來發廣告的,但後來在一次次雪中送炭的服務中,大家慢慢地理解了這位的“熱心人”。

在同行眼中看似“不務正業”的舉動,卻成了褚文傑在初期打開社區之門的金鑰匙。與褚文傑一樣贏得認可、實現職業角色蛻變的,還有北京鏈家經紀人李同。

即使再忙,他也會每週三抽出半小時熟悉教材,為第二天下午“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課堂做充足準備。這個習慣,他已堅持了16個月。

他的學生有點特殊——是戴著老花眼鏡、走路説話都慢悠悠的老年人。他的第一節課通常圍繞“手機風險防範意識”和“清理手機記憶體”展開。這之後,課程重點是學會拉群、視頻聊天等社交功能。等老人們熟悉了基礎應用,李同便教他們拍攝和剪輯視頻這些更高級的操作。

課程也隨著實際的需求更新。疫情期間,使用健康寶、線上交費是老人們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每次上課,李同都會花上3小時熟悉新教材,幫助他們跨過這道坎。

有一次,班上的一位阿姨發現鄰居不會線上交水電費,便主動去教他們,並且自豪地介紹這個技能是通過貝殼公益課堂學習的。誠然,善意在一次次耐心的教授中被傳遞。

截至2021年3月底,貝殼“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項目在全國39個城市684個社區開展,累計服務超14萬人次的老人。

“不論是社區服務、特定人群服務還是家庭服務,房産經紀服務者都是最熟知社區特點和居民需求的一群人。”在貝殼找房相關負責人看來,社區是平臺上房産經紀公司業務開展的基石,也是消費者實現美好居住願景的載體。未來,貝殼將持續引導房産經紀人,守護深耕、服務社區的初心,幫助其一步步蛻變成為社區共建服務者。

持續賦能從業者

數字化驅動行業變革

引導經紀人深耕、服務社區的同時,三年來,貝殼找房通過産業數字化變革,改變行業從業者原有的作業模式。與此同時,貝殼找房利用線上資源,為新居住時代服務者持續賦能。

在裝修行業待了28年,已經56歲的工長彭二林,加入被窩平臺一年時間內,便在App上學習了56門課程,累計87.11個小時,參與了54次考試。

忙時一天跑9個工地,但他也要擠出時間學習。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平臺組織的每次培訓,“優秀的人那麼多,我可不敢掉隊。”

《逆光人生》紀錄片:服務者也是新時代“主角”-中國網地産

貝殼找房 供圖

在彭二林看來,只有過去積累的實踐經驗是不夠的,從系統上了解到的工藝標準、流程制度也至關重要。

“一方面,裝修知識一直在更新迭代,另一方面,統一規範的施工流程才能給客戶更好的體驗。”彭二林稱,在學習過程中,他第一次了解到雲光頂設計,能讓光線更集中,減少眩光。學以致用後,燈光效果更好,裝修品質更佳,客戶滿意度自然也提高了。

三年來,貝殼找房還通過後臺,搭建消費者與服務者雙方溝通橋梁,強化服務者的服務意識。

劉幸,貝殼找房武漢客服中心工作人員。“不偏袒過錯方,替利益受損方追回損失”,是劉幸堅持的原則。去年2月份,一位客戶投訴店東私自挪用了90多萬資金。疫情期間辦公不方便,但劉幸依然克服困難,溝通和調動品牌、區域總監等人找到店東,一直到5月份涉事店東交還所有費用。

2020年,她所在的武漢客服中心受理超1.8萬的客戶進線,客訴處理滿意度為91%。客服要在1小時內響應投訴,6小時內出具初步的調查結果,15天內完結投訴工單。核實資訊是第一步,涉及經紀人違規行為,要聯繫經紀人和店東進行核實;合同方面的資訊,會詢問交易管家和簽約經理;退款流程問題,向財務人員求證。發現問題後,需要及時協調公司各部門,給出公正詳盡的解決方案。

在劉幸看來,60分的客服只能關注到客訴處理數量、滿意度這些數字表層變化;而90分的客服,還能夠用正確的路徑,從本質上去改變服務者的心態和作業模式。

根據需求設立新崗位

服務者價值崛起

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或交易流程中的痛點,貝殼找房還設立全新的崗位,不斷精細化分工,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2018年,中國房産交易糾紛案件數就高達30萬件。為降低交易糾紛,確保交易安全,2020年,貝殼還創造了居住服務行業的新服務者——簽約經理。

90後田晨晨,成為了貝殼杭州簽約服務中心的首批“簽約經理”。田晨晨的日常工作,便是負責合同講解、簽約、審核,還要熟練掌握貸款、過戶流程、相關稅費等等,一邊是經紀人簽單,另一邊也要確保客戶的簽約安全。“忙的時候,一個月要處理上百單簽約服務”,而且,是“專治”各類産權複雜的房産交易。

針對交易風險,田晨晨都會配合好經紀人,仔細查驗和“排雷”。

如今,貝殼全國簽約服務中心鋪設已超過300家,數千位與田晨晨一樣的“專家型”服務者,正以高效的服務解答用戶在交易流程、貸款、稅費等方面的疑慮,全程助力護航簽約安全。

在裝修領域,針對消費者收房,貝殼找房也推出新崗位——房屋家裝預勘師。

有6年裝修工作經驗的張新慶,投入到了這一給房子“體檢”的新崗位。他的工作,便是在裝修合同正式簽署前,對全屋風險進行排查,並清晰列出潛在問題和工程中須完善的項目,給出專業的施工建議。

每次到府勘驗,張新慶都要拎一個兵器齊全的“百寶箱”,對施工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進行全面校驗。卷尺、測距儀用於精準量房;金屬探測儀檢查墻體鋼筋;水準儀查看屋頂平整度;分貝儀測量客廳臥室噪聲;濕度儀判斷墻面漏水。只需2小時,張新慶便可給出詳細的房屋“體檢報告”。

“由於裝修服務與價格難以標準化,敲定預算成了困擾客戶、觸發糾紛的焦點。沒有合格勘驗的預判,起初談好的二十萬預算,最後雜七雜八能加到五六十萬。” 張新慶表示,他的職責,便是幫助業主提前做好預算把控,即“把醜話説到前面”,避免總體費用出現“低開高走”。

與此同時,張新慶的工作還有效降低了施工整體風險,幫助總工提前把控落地設計方案,避免因流程低效而拖延工期。

“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作為新居住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年來,為服務者投入更多、讓服務者更有尊嚴,已經融入了貝殼的使命。

“服務者是非常重要的變數和要素,服務者本身的改變將帶來整個行業服務的大幅提升,如果沒有服務者的改變就沒有行業的變化。真實的改變往往發生在細微之處,服務者價值的崛起,不僅僅在於他們是未來美好居住和品質生活的織夢者,他們也為自身帶來越來越多的尊嚴與榮光。”彭永東在影像展序言中如是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逆光人生》紀錄片:服務者也是新時代“主角”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04-29 14:36:44
​成立三年,貝殼找房為居住服務行業帶來更多可能。4月23日當天,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