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來源:新華社 2023-07-17 16:16:40

一張“白紙”繪藍圖,為科技創新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吸引各類人才紮根,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完善的政策支援體系,讓創新型企業加速聚集……記者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調研時充分感受到,這裡正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創新場景俯拾皆是

當檢測到行人有過街需求時,發光地燈閃爍,提醒來往車輛減速慢行。在雄安新區一些街頭,“智慧斑馬線”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智慧斑馬線是雄安新區智慧道路的一部分。作為全國第一個全域按照智慧交通建設佈局的區域,雄安新區數字道路建設總里程未來將達到500公里,目前容東片區153公里數字道路已投入運營。

當“智慧路”遇上“聰明車”,為群眾出行帶來全新體驗。行走在容東片區,時常可以看到紅灰相間的巴士公交車平穩駛過,看似普通的公交車其實是“無人駕駛”的智慧網聯巴士。

“該車配備的超高感度攝像頭、超聲波雷達、鐳射雷達等感知設備讓車輛‘耳聰目明’。”悅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網聯巴士講解員謝穎説,在行駛過程中,它不僅能識別紅綠燈、車道標線等,還能自動做出跟車、超車、變道、緊急停車等動作。

相較于現有的成熟城市,雄安新區從零起步具備天然的創新優勢。一些來訪專家説,不只是智慧交通,如今在雄安新區,層出不窮的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數字身份、孿生城市、智慧建造等創新應用場景不斷衝擊著人們的視覺。

創新人才紮根成長

今年全國科技活動週期間,雄安新區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場主題為“生活中的光電子技術”的科普課,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授課講師並不是普通的物理老師,而是我國光電子領域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祝寧華。

2019年,年近60歲的祝寧華投身到雄安新區建設中,推進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建設。2020年5月,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完成地方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祝寧華任院長。

在他的努力下,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建立起通信光子整合晶片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吸引各類人才100余人,初步建立了一支能力突出且年齡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雄安新區是一座未來之城,同時也是一處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對我來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使命感。”祝寧華説。

今年2月,祝寧華領到一張“雄才卡”A卡。“雄才卡”即雄安新區人才引進一卡通,根據社會貢獻、專業程度和學位等級分為ABC三類,持卡人可享受涵蓋教育、醫療、住房、稅收獎勵等在內的政策支援。

據介紹,雄安新區全面實施“雄才計劃”,多渠道引進院士及其他高端領軍人才12名,引進規劃建設重點領域人才100余名,選錄“雙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5萬餘名,為新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撐。

創新企業加速聚集

不久前,雄安智慧城市論壇在北京中關村舉辦。在圓桌對話環節,眼神科技公司副總裁王厚金在臺上暢談了自己眼中的雄安智慧城市。

2018年,眼神科技作為首批中關村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的高科技企業之一,正式將總部落戶雄安。“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來説,雄安是一片創新和創業的熱土。一方面我們的技術高度符合雄安建設需要,另一方面我們有更多機會參與一座智慧城市建設,落地更多應用場景。”王厚金説。

智慧校園、智慧安防、智慧辦公……幾年來,眼神科技參與了雄安新區一批重點項目建設。與此同時,公司也享受到新區“店小二”式的服務和完善的科技創新支援政策。

為了讓創新型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雄安新區推出産業網際網路平臺,搭建起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間的橋梁;設立“雄安科技創新專項獎勵”,支援創新主體立足雄安開展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進和創新創業平臺建設……

百度研究院發佈的《雄安新區2022年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科技創新類企業加速向雄安新區集聚,截至2022年底,雄安新區科創類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1%,企業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47.2%。

雄安新區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産力,將持續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讓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于國義説。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雄安新區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來源:新華社2023-07-17 16:16:40
一張“白紙”繪藍圖,為科技創新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吸引各類人才紮根,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完善的政策支援體系,讓創新型企業加速聚集……記者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調研時充分感受到,這裡正奮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