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推動科技同城 廣清城際年內開通 廣州都市圈呼之欲出

來源:南方日報 2020-05-20 08:04:22

隨著廣州北站最後一個錨段接觸網懸挂調整完成,連接廣州市與清遠市的廣清城際鐵路接觸網工程實現全線貫通,進入通車倒計時。清遠站到廣州北站,年內將實現25分鐘快速通達。與廣清城際一同駛進現實的,還有廣州都市圈。

5月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外公佈了《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其中“點名”廣東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

從最初的廣佛同城,到廣佛肇經濟圈、廣清一體化、再到如今的廣州都市圈,廣州的核心位置不斷加強,輻射範圍越來越廣。通過軌道交通連接,珠三角變得越來越“小”;借助城市互動,廣州變得越來越“大”。

廣州+佛山、廣州+中山、廣州+清遠……廣州與周邊城市,正衝破地理界線實現跨界合作,釋放了強勁的同頻發展信號。在推動“雙區”建設的背景下,廣州都市圈能帶來哪些新想像?

南方日報記者 譚超 朱偉良

1 都市圈起點

廣佛同城的進階之路

這是在省的層面第一次提出廣州都市圈的概念。廣州都市圈包含哪些城市?目前沒有官方的説明。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如果以此為標準,廣州都市圈涵蓋的範圍遠遠超出廣佛肇經濟圈的範疇。

要建設廣州都市圈,廣佛融合發展是題中之義。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廣佛同城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廣州經濟圈內複製。“兩地政府通過從基礎設施對接到制度對接,特別是公共交通一體化運營,為跨城通勤、跨界居住提供了保證,廣佛地區逐漸同城化,目前已呈現高頻通勤的成熟都市圈特點。”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廣州老城區部分功能就突破行政界線向周邊擴散,商貿批發業沿廣佛公路向相鄰的南海外溢。2009年,兩市簽署《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確定聯席會議制度,進入機制協作層面。10年間,廣佛同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0年11月3日早晨,一列地鐵從佛山市魁奇路站駛出,廣佛地鐵正式登上歷史舞臺。2019年底的最新數據顯示,廣佛地鐵從開通之初的10.1萬人次,已發展至日均客流量54萬人次,這是國內首條城際地鐵運營9週年的成績單。廣佛地鐵的開通,不僅讓廣佛兩地市民的出行和互訪變得更加便捷,更是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廣佛雙城的無界生活成為了現實。

呼嘯的地鐵已經在廣佛兩城地下行駛9年,以千燈湖為代表的沿線板塊迅速崛起,一條連接兩市之間的“黃金走廊”逐漸形成。近日,廣州、佛山兩地科技局發佈《關於推進廣佛科技創新合作的工作方案》,提出發揮廣州—佛山極點帶動作用,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方案中最受矚目的內容之一是: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支援自貿區、自創區等先行先試政策在廣佛科技合作專區落地實施,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給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相關優惠政策輻射至廣佛科技合作專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開放高地。

2 都市圈的公交化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公共交通一體化運營是廣佛同城的關鍵一招。在廣州都市圈裏,廣清一體化首先要做的同樣是交通一體化。5月15日,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啟動靜態驗收,正向2020年內通車的目標穩步推進。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全長約38km,設置6座車站。從清遠站到廣州北站只需25分鐘,將實現廣州與清遠南部的對接,讓清遠進入廣州都市圈的輻射半徑。

值得注意的是,廣清城軌的開通將採用公交化的運作模式,極大地便利兩地居民的出行。“早上去廣州上班,晚上可趕回清遠吃飯”,這是不少清遠市民的期待。因此,廣清兩地還在積極推動廣清城軌二期工程(廣州北站至廣州站)、廣清城軌北延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待廣清城軌一、二期全部建成後,從清遠市區到廣州中心區預計僅需40多分鐘。

珠江西岸,廣州在建的地鐵18號線規劃延伸至中山、珠海,把這兩座城市拉進了廣州中心城區朋友圈。

廣中合作由來已久,互動越來越密切。2018年底,兩市更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商定在重大規劃銜接、基礎設施對接等六大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與中山毗鄰的珠海,同樣不遑多讓。同處珠江口水域的廣州港和珠海港,也在去年簽署港口合作發展協議,共同加快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口群。

軌道交通的銜接,是廣州與灣區內其他城市及周邊城市緊密相連的重要方式。

《廣州市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快廣州地鐵線網向周邊城市延伸。對此,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隆表示,廣州地鐵集團將在強化軌道交通線網的“內通外聯”上發力,逐步實現與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清遠等周邊城市軌道交通上的無縫聯接,力爭實現“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灣區軌道交通新模式,引領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在暨南大學教授、城市規劃專家胡剛看來,1小時以內的通勤時間都在廣州都市圈可接受的範圍,伴隨著交通方式的不斷演進,都市圈的範圍也將越來越廣闊。“以前是廣佛同城,現在廣清一體化、廣佛肇互聯也將成為都市圈的組成部分。”據了解,佛山、東莞、珠海、清遠、中山共計超過10條地鐵線未來有望接入廣州,廣州都市圈將呈現“高鐵、普鐵、城際、地鐵”四網並存的軌道交通格局。

3 萬億的雄心

都市圈放大産業協同效應

廣佛兩市有197公里的邊界接壤,建成區連綿。過去十年,廣佛同城化建設已從“市場自發互動”“同城化合作”邁向了“融合共建”的新階段。

2018年12月,廣佛兩市簽訂《深化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稱《框架協議》),兩市提出在發展基礎較好、交通條件便利的交界地區,選址共建廣佛合作試驗區,作為廣佛同城化全面提升的示範區,對標前海、南沙、橫琴,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發展平臺。在此背景下,廣佛兩市初步商定圍繞廣州南站,整合廣州南站、荔灣海龍片區、佛山三龍灣等平臺,選址共建廣佛融合先導區。

《廣州市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則提出,強化廣州—佛山極點帶動作用,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並對廣州提出了“全力提升經濟中心功能”的目標。該方案明確要求廣州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並與佛山共建萬億級産業集群。

廣清之間的産業聯動,則與廣佛模式有所不同。一個月前,廣清産業園舉行入園項目簽約儀式,園區管委會與寶裕發展有限公司、廣州麗高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廣州奧蓓斯化粧品有限公司3家企業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共建廣清産業園,是廣清産業聯動的另一種模式。

早在2014年,廣清兩市共建廣州(清遠)産業轉移工業園,作為産業協同發展主陣地和産業一體化重要平臺。廣清産業園由廣州開發區派出團隊運營管理,輸出廣州開發區的管理服務;清遠市充分授權,下放規劃、國土、建設、財政等71項市一級審批許可權,並刻製和授權事項對應的市直相關職能部門3號章由園區審批使用。截至今年4月,廣清産業園累計簽約工業項目149個,已落地建設項目97個,其中投(試)産企業48家,在(籌)建項目49個。

在胡剛看來,清遠之可以吸引到廣州的企業進駐,離不開其優良的生態稟賦。“清遠的發電、旅遊、生態等資源要素都與珠三角大城市息息相關,密切的往來消弭城市間的邊界也促成了跨城的聯動,既讓清遠更好地融入大灣區,也讓廣州等大城市感受北部生態發展的綠色魅力。”

從歐美、日本的經驗看,都市圈並不是毫無關聯的城市疊加,而是經濟活動關聯密切區域的高品質一體化。“廣佛之間的産業聯動,就提供了極好的觀察樣本。”馬向明指出,“佛山有大量製造業企業如機械裝備、家電等産業,它們都有智慧化的需求,而廣州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力量支援,能夠很好地解決産業升級的問題。”在馬向明看來,廣州地鐵7號線延伸至順德,最大的意義在於實現了廣州大學城這一“華南最強大腦”直接連通了佛山的北滘。

大灣區時代的到來,“排隊吃飯”變成了“圓桌吃飯”,各個城市圍灣而坐,機會更多、邊界更小。一個更加平等化、網路化的城市群時代加快到來,有助於城市抱團面向國際的競爭。

從國家到省的層面,此時提出都市圈意味深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經濟遭遇巨大的危機,國際貿易大幅萎縮。內需早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在馬向明看來,都市圈的建設,有利於做大國內消費的蛋糕。“曾經我們的生産是為了賣出去。其實,我們身邊就有龐大的內銷市場。以廣州為例,旁邊的佛山超過1萬億的GDP,800萬的人口,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於佛山,廣州的巨量市場同樣很有吸引力。”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佛推動科技同城 廣清城際年內開通 廣州都市圈呼之欲出
來源:南方日報2020-05-20 08:04:22
隨著廣州北站最後一個錨段接觸網懸挂調整完成,連接廣州市與清遠市的廣清城際鐵路接觸網工程實現全線貫通,進入通車倒計時。清遠站到廣州北站,年內將實現25分鐘快速通達。與廣清城際一同駛進現實的,還有廣州都市圈。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