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M2同比增8.8% 金融供給加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0-03-12 10:05:44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佈,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57億元。專家表示,2月金融系統加大疫情防控支援力度,金融供給有所提升。下階段,為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應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M2增速提高

數據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3.08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運亮表示,M2回升主要與財政增支和低基數有關。一是為抗擊疫情,各級財政明顯增加支出,對應于2月財政存款同比減少;二是去年2月正處春節,M2基數處於過去幾年來低位。

業內人士表示,M0增速大幅提升至10.9%,與春節後現金仍在居民手中,未存入銀行有關。M1同比增長4.8%,較上月末明顯回升。其中,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為3.6%,比上月末高8.3個百分點,主要是伴隨著疫情發展,金融體系加大了對實體經濟支援,企業生産經營動力有所增強,準備的活期存款也相應增加。

新增信貸方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57億元,環比大幅減少,符合季節性規律,同時也反映了在疫情影響下,各類經濟活動暫緩,融資需求相應收縮。

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99億元。王青分析,這主要體現了三方面因素作用:一是去年春節假期在2月,造成同比基數偏低;二是當前寬信用政策加碼,政策引導下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援力度;三是監管容許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展期,到期量下降也會對新增信貸規模産生支撐。

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

為支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金融系統採取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應對措施,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力度。

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7.1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業內人士表示,分結構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2.1%,保持較高水準。2月單位貸款發放較多,增加1.1萬億元,同比多增299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549億元,同比多增5069億元。疫情期間金融對實體企業貸款發放增多,為企業正常經營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援,防止企業出現現金流斷裂的情形。

另外,企業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增速分別為14.5%和5.9%,分別比上年末高0.7個和0.9個百分點。疫情期間,金融系統優化工作流程,提高發行效率,通過債券和股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同時,較低利率疫情防控債的發放,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為後續的復工復産提供了資金準備。

從社融增量上看,王青表示,2月新增社融規模為8554億元,環比少增約4.21億元。當月社融各分項新增規模環比均有所下降,除人民幣貸款外,新增政府債券和表外票據融資環比分別減少5789億元和5364億元,這兩項也是當月社融同比少增1111億元的主要原因。

深化LPR改革

業內人士表示,下階段,應儘快恢復正常生産,在穩增長上下功夫,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妥善應對疫情衝擊與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産的支援。三是繼續通過深化LPR改革釋放潛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四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近期全球部分央行再次開啟降息週期,隨著2月我國CPI漲幅開始回落,我國貨幣政策空間打開,有利於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下階段,在擴總量的同時發揮好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復工復産和製造業、新基建、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並釋放LPR改革潛力,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2月末M2同比增8.8% 金融供給加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0-03-12 10:05:44
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57億元。專家表示,2月金融系統加大疫情防控支援力度,金融供給有所提升。下階段,為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應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