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

來源:經濟日報 2023-11-08 11:19:57

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産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此次會議系統全面地指出當前涉房地産金融工作的重點,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房地産工作指明瞭方向。

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是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極為重要的一環。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仍處於調整週期,有些房地産企業債務違約、個別房地産企業開發的商品住房難以按時交付,都是房地産行業所面臨的風險。應通過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援力度,促進企業銷售回款,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房地産企業的資金支援力度,企業恢復拿地積極性,讓房地産行業的銷售和供給等環節暢通起來。

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有助於行業規範發展,保護購房者權益。個別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爛尾樓、預售資金違規挪用等問題,都與過去房地産“高負債、高杠桿、高週轉”模式有很大關係,且舊有模式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十分必要,有助於防範和化解房地産行業金融風險。健全監管旨在使行業規範發展,避免重走過去的老路。監管將從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兩方面著手。健全監管也有助於保障購房者利益不受侵害,重塑購房者及全社會對房地産行業的信心。

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就是要前瞻性提升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面對當前房地産市場的調整,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有助於促進市場企穩回升,防止局部風險蔓延。對房地産領域局部或個別企業債務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能力。

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將為房地産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注入信心。一段時間以來,房企特別是民營房地産企業融資遇到一定困難。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意味著金融支援房地産企業的力度不減,將繼續對供給端提供支援。毋庸諱言,民營房地産企業在融資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多,這些企業曾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困難多是暫時的,且尚有不錯的發展潛力,應該更好滿足這些民營房地産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金融支援政策必不可少。近期出臺的包括降低首付、降低首套房貸利率、“認房不用認貸”等金融方面的舉措,都主要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並顯現出一定效果。可以預計,在需求端,金融支援政策的重點仍然放在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上。

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需要金融大力支援。“三大工程”指“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三項工程。“三大工程”不僅能夠更好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改善民生,也對帶動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要積極發揮金融對“三大工程”的支援作用。如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堅持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既可以由城市政府籌措資金,也可以引入社會資金,銀行業金融機構給予政策性和商業性貸款支援。在“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這一過程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援。同時,也應注意防範財政金融等風險。

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金融支援將發揮重要作用。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是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預計這些方面有望得到更多金融支援。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著力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
來源:經濟日報2023-11-08 11:19:57
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健全房地産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産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此次會議系統全面地指出當前涉房地産金融工作的重點,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房地産工作指明瞭方向。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