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手中票子變“毛”!易綱詳談貨幣政策有何深意?

來源:新京報 2019-12-02 13:39:57

“千招萬招,管不住貨幣都是無用之招”、“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求是》雜誌刊發題為《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文章,金句頻出。

近年來,我國一直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為何確定這一基調?實施政策有哪些著力點?在此時發聲有何意義?下一步還將怎麼做?易綱在文中都進行了闡述。

易綱回顧了20世紀“大蕭條”以來貨幣政策大致經歷的三個階段演進。他談到,2008年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了空前的貨幣刺激,從降息到零利率、量化寬鬆等非常規貨幣政策,效果不及預期,發展金融業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經驗。對於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易綱稱,包括總量適度、精準滴灌、協同發力、深化改革、促進內外均衡等。他指出,即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趨近,我們也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始終堅守好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

談本源

發展金融業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經驗

在文章第一部分“從歷史演進看貨幣政策的本源和目標”中,易綱表示,發展金融業需要學習借鑒外國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國情,不能照抄照搬。

國際上也有一些並不算成功的經驗。易綱回顧了全球範圍20世紀“大蕭條”以來貨幣政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其中第三階段始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了空前的貨幣刺激,從降息等常規貨幣政策,到零利率、量化寬鬆、前瞻性指引乃至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但效果不及預期。

對此,易綱分析稱,原因之一是經濟增長趨勢等基本面是由重要經濟結構性變數決定的,比如人口老齡化將導致潛在經濟增長和生産率增長減緩,儲蓄增加、消費和價格水準降低等。其他原因還包括零利率和負利率政策使利差收窄等。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2012、2018、2022這三個時間節點是中國宏觀經濟中長期走勢中三個非常重要的節點,2018年,中國人口已開始負增長。勞動力減少導致勞動力增速下降,人口老齡化則會導致技術進步率和資本增速的下降。

易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貨幣政策保持幣值穩定這一本質屬性,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與其他政策形成有效配合,取得了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一是貨幣政策需要關注經濟增長,又不能過度刺激經濟增長。二是堅守幣值穩定這個根本目標,同時中央銀行也要強化金融穩定目標,把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金融穩定更好地結合起來。三是貨幣政策不能單打獨鬥,需要與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幾家抬”形成合力。

談使命

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

“守護好老百姓手裏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易綱表示,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幣值代表了貨幣的購買力。易綱表示,目前多數發達國家把2%作為通貨膨脹目標。如果某國長期通貨膨脹的客觀和真實走勢是1%,而中央銀行為引導預期把通脹目標定為2%,並通過寬鬆貨幣政策進行引導,則結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正確的做法是,各國中央銀行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通脹目標,從1%到4%可能都是合理的選擇區間。”易綱稱。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錶示,近來市場在討論中國央行是否該降息時,一個爭議點就是豬價持續上漲導致的通脹壓力,以及房地産市場極具韌性的表現。不過在11月,包括中期借貸便利(MLF)、7天期逆回購等在內的政策利率先後下調,表明瞭央行相比于防通脹和控地産,更加關注穩增長。

易綱表示,每個歷史階段的時代背景不同,面臨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貨幣政策總的來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有時不夠及時、有力,有時又會走得“過遠”。關鍵是要明確職責、定位和目標,既不畏手畏腳,也不大手大腳。

談基調

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30多個國家央行採取降息應對,美聯儲年內已降息三次,歐洲央行重啟QE。易綱表示,即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趨近,我們也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在12月1日第四屆(2019)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當前發達經濟體特別是像美國等國家原本實際利率已經到了1%左右,再降就變為零利息、負利息,這種搞競爭性的零利率、量化寬鬆政策,長遠看是有害的,我們絕不能走他們的路子。

“我們講的當前實際貸款利率適當降低是兩碼事。他們是在1%往0%、往負利率降,而我們基準利率4%-5%,中小企業的利率在6%-7%甚至10%以上,影子銀行出去的15%、20%都有。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適當再降一點,跟美國人降到零利息、寬鬆貨幣是兩碼事,不應該混在一起。”黃奇帆稱。

易綱還表示,在世界經濟可能處在長期下行調整期的環境下,要做好“中長跑”的準備,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未來幾年,還能夠繼續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和市場所羨慕的地方。中國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通貨膨脹整體上也保持在較溫和水準,加之我們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應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易綱稱。

談空間

繼續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易綱將“總量適度”列為把握好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點的首條。

他表示,近年來,我國GDP增速從10%左右逐步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2%,同期廣義貨幣(M2)增速從13%左右降至8.4%,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從15%左右降至10.8%。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適時適度調整,總體保持穩健。

“2018年以來,針對內外部因素‘幾碰頭’導致的信用收縮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出手、主動作為,先後七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大幅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對衝了信用收縮壓力,穩定了市場預期。”易綱稱,下一階段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條件與潛在産出和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實施好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鬆緊適度,繼續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西方貨幣政策一類是盯住通脹,另外像美聯儲還關注就業,中國央行主要要保持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幣值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多目標下貨幣政策還要總體穩健。目前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都與歐美主要經濟體存在較高利差,貨幣政策利率有很大調節空間。此外,雖然經濟增速出現放緩,但是還運作在合理區間,目前整體彈性和韌性還比較大,通脹水準總體可控,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還有空間。

11月28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建議,綜合運用降準、降息手段,引導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考慮到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在全球仍居較高水準,未來仍有降準空間,綜合多方因素考慮建議2020年降準2-3次。

陶金預計,未來中國降息的節奏並不會比之前更快,但仍然要維持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結合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和貨幣信貸傳導機制的進一步通暢,增強流動性的實際效能。

談目標

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另一個穩定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是要精準滴灌。易綱提出,引導優化流動性和信貸結構,支援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四屆(2019)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指出,當前我國金融業結構存在多方面失衡,其中包括房地産融資和其他産業融資的嚴重失衡,大型企業、大型基建項目融資與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嚴重失衡等。

易綱提出,2018年以來,針對信用收縮過程中小微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遇到的融資困難,在促進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方面“三箭齊發”,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為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研究創設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援工具,金融部門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援力度明顯加大。

“下一階段要繼續合理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根據需要創設和完善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補短板、強弱項,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易綱稱。

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易綱表示,2019年8月,推出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以銀行永續債為突破口補充資本,提升銀行可持續支援實體經濟能力;目前正在穩步推動管制利率和市場利率“兩軌合一軌”。

溫彬稱,降低LPR就要考慮降低銀行點差,其中降準可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LPR下降;風險溢價方面,要讓銀行端降低有難度,經濟下行壓力下銀行出於風險考慮,還需要通過多種措施,如提升風險管理水準、健全機制、運用科技金融手段等。

陶金認為,當前貨幣政策中的工具,逆回購利率的政策意義正在逐步提升,未來可能成為利率走廊的重要一環。此外,數量型貨幣政策將在短期內被更多運用,尤其是在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下,TMLF和定向降准將更為頻繁。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不能讓手中票子變“毛”!易綱詳談貨幣政策有何深意?
來源:新京報2019-12-02 13:39:57
“千招萬招,管不住貨幣都是無用之招”、“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求是》雜誌刊發題為《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文章,金句頻出。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