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宅設計規範》首次公佈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來源:北京日報 2019-10-22 14:56:25

昨天,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公佈了本市地方標準《住宅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簡稱京版《規範》),其中,有針對性的細節設計比比皆是。徵求意見期間,廣大市民可登錄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官網提出意見建議。

345個條款破解居住“痛點”

京版《規範》從解決居民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在國家版《規範》基礎上,根據北京實際情況,共編制了345個條款,其中200多個條款在國家標準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補充,從源頭上杜絕出現問題房。

為了讓居民住得舒心,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專家和相關單位進行了多項專題研究。比如排水問題,根據工程實例進行多種方式的比較後,通過實驗和回訪使用等多種途徑,最終推薦採用衛生間同層排水方式。

同層排水,是指在排水系統中,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橫支管不穿越本層結構樓板到下層空間,與衛生器具同層鋪設並接入排水立管的排水方式。據介紹,採用同層排水系統後,可以減少噪音,降低滲漏隱患,不易發生堵塞,管道檢修也可在本戶中進行,不干擾下層住戶。

對於二次裝修浪費問題,通過新建住宅建築全裝修成品交房方式解決,避免交房後裝修造成的二次拆改、建築材料的浪費、敲墻挖洞的結構安全問題……一個個困擾百姓多年的居住“痛點”被逐一破解,體現在京版《規範》中。

住宅層高不低於2.8米

居家不像住酒店,不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就圖一個舒坦。但要實現這個標準,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對居住空間中每一個細節進行精準把控。因此,在京版《規範》中,記者看到了很多對細節提升的內容描述。

比如在國家標準《規範》中,最小套型面積為22平方米;而在京版《規範》中,最小套型面積定在了24平方米。京版《規範》同時對居住空間的層高提升了標準,要求住宅層高不小于2.8米,保證室內凈高不低於2.5米。此外,從居住安全、標準統一等多方面因素考慮,京版《規範》還將陽臺欄杆高度統一設置為1.1米,並保證其完全牢固。

記者注意到,在京版《規範》中,還提高了居住空間窗地面積比和採光系數的指標要求。“對於這一點,我們是經過嚴密測算的。”負責這方面標準編制的專家解釋,“根據當前正在修編的北京市《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外窗的保溫性能指標將大幅提升。因此,適度提高窗地面積比指標要求,仍可保證冬季室內保溫及採暖的節能要求。”

在很多細節上,京版《規範》都比國家標準高一些,如在用電負荷上,行業標準中的用電指標最低為3kW,國家標準中的用電指標最低為2.5kW,京版《規範》中規定的最低標準為6kW。

適老化設計延長住宅生命週期

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居住等各方面應該對老年群體給予更多關注。這一點在京版《規範》中也有所體現。

京版《規範》中規定,電梯的設置由原來的七層及七層以上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高度超過16米設置電梯,調整為四層及四層以上新建住宅建築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建築,必須設置電梯。

適老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設置電梯,京版《規範》中還有設置緊急呼叫裝置、安裝扶手以及無障礙設施的一系列內容。比如提高了套內通道及門洞寬度的大小要求,保證套內無障礙通行寬度;公共門廳設置了輪椅回轉空間;加強各項預防性防護措施,如住宅內衛生間、臥室等預留安裝扶手和緊急呼叫裝置的條件,保障行動不便人群日常生活的安全等內容。

在京版《規範》中,“預留”兩個字,頻繁出現在多項文本中,體現前瞻性。在住宅的智慧化方面,京版《規範》要求預留智慧家居設備的電源插座,設置智慧家電適宜的無線網路信號收發裝置。為全面提升住宅室內空氣品質,還要求預留戶內設置新風系統的條件。

據了解,這是本市首次公佈地方版的《住宅設計規範》。徵求意見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還將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正式實施後,將以此標準來規範、指導本市住宅設計。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市《住宅設計規範》首次公佈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來源:北京日報2019-10-22 14:56:25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公佈了本市地方標準《住宅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簡稱京版《規範》),其中,有針對性的細節設計比比皆是。徵求意見期間,廣大市民可登錄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官網提出意見建議。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