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綜述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18-12-05 16:36:33

原標題:近40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綜述

“敢為天下先”,是中國改革開放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天然基因。

40年前的那一夜,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紅手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起點;30年前的那一槌,深圳“敢為天下先”頂著壓力首次公開拍賣土地使用權,改寫了新中國的用地方式,給中國的改革開放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展開改革開放的歷史長卷,每一次土地變革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從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的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三塊地”試點改革,中國在用地方式轉變中不斷全面深化改革,也利用土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

農地改革孕育火種與激情

春雷一聲震天響,清風數拂天下春。小崗村“18個紅手印”催生的“大包乾”,打破的不只是“大鍋飯”,而是點燃了整個中國的改革熱情。

1978年,小崗村實行“大包乾”後一個月,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這項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1982年1月1日,首個農村“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指出“包産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産責任制。從此,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從安徽、四川等地以磅薄之勢推向全國,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産力,帶來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和農民生活水準的改善。

在安徽小崗村、小井莊,“包産到戶”從暗流涌動到如火如荼,無數農民嘗到了豐收的喜悅,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四川廣漢,向陽鎮在全國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推行“包産到組”,並直接觸動了《憲法》的修改,改變了農村政治體制。包産到戶,讓家家都豐收了,也讓農民嘗到了吃飽穿暖的滋味。向陽,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第一鄉”。

在貴州湄潭,一場“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試驗展開。他們按照“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搞活土地使用權,強化土地管理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的總體思路,配套試驗了農産品基地建設、糧油購銷體制改革、非耕地資源計劃開發、土地金融公司組建及運作、工業小區建設等項目,取得了不俗成效。

從“大鍋飯”到“大包乾”,土地所有權歸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農戶,這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在土地上的第一次分離,也是農村人地關係的一次重大轉變,更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體制的一次重要創新。這次變革,為深化農村改革積累了經驗。

1984年,我國基本完成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改革。自此,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正式確立。但改革的步伐並未停止。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調整完善。2002年,這一制度終於形成立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長期穩定”。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從土地承包期限15年到延長至30年,再到“長期穩定”變為“長久不變”。一次次調整,及時回應了廣大農民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關切,消除了社會各界對土地承包關係的認識分歧,也為進一步完善黨的農村土地政策留下了時間窗口。

當改革的巨輪駛至2017年,農村土地承包法迎來首次調整,提出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之後,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

從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順應了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映射出農地經營方式的時代變遷。

農民財産權終於可以“變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故事,在全國掀起熱潮,人地關係又一次在制度變遷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近40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綜述
來源:中國政府網2018-12-05 16:36:33
30年前的那一槌,深圳“敢為天下先”頂著壓力首次公開拍賣土地使用權,改寫了新中國的用地方式,給中國的改革開放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