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短期消費貸違規潛入樓市 9成流向粵閩蘇滬川冀6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中國 2017-09-19 14:56:45

9月16日,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流入樓市現象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王夢雯表示,全國多個地區都有消費貸款異常增加現象,其中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四川、河北等6地區的月度新增個人消費貸款在5月份以來都出現明顯攀升,按照此前估算的3700億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來看,9成新增異常貸款出現在上述6個地區,説明這些區域有消費貸流入樓市現象。考慮到已有相關政策出臺防止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産市場,預計後續兩條曲線將逐漸再次保持同步走勢。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的報告顯示:

2017年3月以來新增房貸逐漸明顯回落。對人民銀行公佈的月度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環比做差,按80%佔比,經季節調整估算出月度新增個人銀行按揭房貸走勢。數據顯示,該指標在2016年5月開始出現明顯增長;此後10個月一直保持在高位震蕩至2017年1月;2017年2-4月,北京為首出臺的密集調控前後,新增房貸明顯下降;2017年5月至8月,新增房貸繼續下降,保持在略高於2016年1季度水準。

2017年5月以來新增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大幅攀升。對人民銀行公佈的月度住戶短期消費貸款餘額環比做差,經季節調整估算出月度新增個人消費貸款。數據顯示,2017年5月份以來,月度新增短期消費貸款明顯攀升。3月以來新增住戶短期貸款累計10032億元,比去年全年累計新增8305億元高出了21%。這一現象,明顯屬於異常,背後應存違規暗箱操作行為。

9月初,北京銀監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的情況,隨後,深圳、江蘇也跟進嚴查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産市場。根據以上政策,可以初步判斷近幾個月來明顯攀升的短期消費貸款可能流入了房地産行業。

近期新增消費貸與社會零售額同比走勢出現明顯偏離。根據人民銀行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處理得到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和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同比增幅。從歷史數據來看,兩條曲線走勢基本保持同步,2017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説明新增加的這部分貸款的確沒有流入社會零售品消費。8月份,新增短期消費貸款雖然同比下行,但環比依舊保持上升態勢。按照社會零售額同比走勢估算,3月以來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全國9成違規消費貸流入粵、閩、蘇、滬、川、冀6地。根據數據可得性,收集到16個典型地區(城市)今年以來月度新增個人消費貸款走勢,這些地區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寧波、福建、浙江、江蘇、四川、廣東、河北、遼寧、內蒙古、青海、山東、甘肅。數據顯示,全國多個地區都有消費貸款異常增加現象,其中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四川、河北等6地區的月度新增個人消費貸款在5月份以來都出現明顯攀升,按照此前估算的3700億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來看,9成新增異常貸款出現在上述6個地區,説明這些區域有消費貸流入樓市現象。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3000億短期消費貸違規潛入樓市 9成流向粵閩蘇滬川冀6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中國2017-09-19 14:56:45
報告顯示,2017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