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專家呼籲:別讓“糖”傷了腎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3-11-14

作者:陳琳

編輯:方喬禾

我國是全球糖尿病高發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20-79歲的糖尿病患者數高達1.4億人,相當於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所引起的並發癥。在我國,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糖尿病腎病,並已成為慢性腎病及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主要病因。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如何預防糖尿病腎病,守護腎臟健康?記者專訪了海南成美醫院腎內科內分泌治療組侯澤玲醫生。

為什麼糖尿病喜歡“招惹”腎?

侯澤玲醫生出診

侯澤玲醫生介紹,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不僅會使人體代謝紊亂,還會加劇腎臟負荷,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功能受損,最終出現腎衰竭(尿毒症)。當腎臟無法正常工作時,就需透析治療或進行腎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生活與經濟負擔。

與此同時,糖尿病患者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這類疾病不僅會危害心腦血管健康,也會造成腎臟動脈硬化,使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影響腎臟“排毒排尿”功能,出現蛋白尿症狀,引發糖尿病性腎病。

如何識別早期糖尿病腎病危險信號?

從發現糖尿病腎臟損害到發展成腎衰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及早發現並規範治療,糖尿病腎病將得到很好的控制。

侯澤玲醫生説,在他們接診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疏于對腎病的防治,加上糖尿病腎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水腫、血尿等症狀才就醫,小病成疾,産生了嚴重後果。

那麼,糖尿病腎病都有哪些危險信號,該如何防治呢?

侯澤玲醫生強調,首先,在確診糖尿病後,應每3—6個月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檢測,這是評估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

其次,應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觀察,做到防微杜漸。

一是尿液泡沫增多。當尿液中出現大量細密泡沫,久久不能散去,糖友應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測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二是夜尿增多。夜間尿量改變,如頻繁起夜2次以上或夜間尿量超過1天總尿量的1/3。夜尿增多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狀,可抽血測定血肌酐數值。

三是水腫。早晨出現眼瞼及腳踝水腫,嚴重者可出現全身水腫。水腫是糖尿病腎病的典型症狀之一,主要與尿蛋白大量流失所致的低蛋白血症有關。可抽血測定白蛋白數值。

四是視物模糊。糖尿病腎病常可能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時,應系統檢查腎臟功能。

五是高血壓。當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壓,或者較原來的高血壓更高、更難控制,或與糖尿病腎病病情加重有關。

侯澤玲醫生表示,早發現,早診斷,規範治療,是防治糖尿病腎病最有效的手段。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到內分泌專科就診,切忌拖延致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療難度及費用。

如何降低糖尿病腎病發生風險?

侯澤玲醫生提醒,一是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是基礎。糖友們需在內分泌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具有腎臟保護作用的藥物,將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在目標範圍內。

二是避免濫用藥物。糖友們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濫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民間草藥等。

三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標準體重。糖友們應管住嘴、邁開腿,日常飲食控制全天攝入熱量,合理搭配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三大宏量營養素比例,可食用優質動物蛋白為主(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堅持與心肺功能相匹配的運動,如快走、騎車;同時規律作息、避免煙酒等。

侯澤玲醫生建議,糖友們可每3—6個月復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通過定期監測身體指標,做到防微杜漸,減少糖尿病腎病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