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題項目如何“落地生根”?海南蘇學專家調研推進東坡文化賦能農文旅融合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3-11-10

作者:李笑天

編輯:方喬禾

中國網海南11月10日海口訊(李笑天)11月9日,在海南省澄邁縣大豐鎮一片兩千畝的坡地園林中,十多名專家學者穿林海、跨水溪,就東坡文化賦能農業發展、優化配置各類資源要素、推進農文旅項目落地,實地考察調研,獻計獻策。

近年來,海南省蘇學研究會注重學術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緊密結合海南自貿港建設中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系統梳理、深入挖掘、全面論證,把蘇東坡在海南三年所作詩文信函中記錄的自然生態、地理形態、熱帶風物、人文故事、歷史述評等豐富史料,與現代文明相融合、與當代社會相協調,賦能鄉村建設。專家學者自2018年以來,先後對昌江黎族自治縣、儋州市、澄邁縣、臨高縣等東坡行經之地的多處村落、古驛道遺跡等作實地考察,以大量文獻、野外碑文等為史料依據,廣泛深入挖掘東坡文化。通過論文、著作、研討、宣講以及新聞媒體報道、編印畫冊材料等多種手段,引起重視,推進共識,策劃項目,推進實施,得到地方政府、村民和相關企業單位的讚賞支援。

10月20日,李公羽(前左)與海南省旅文廳、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旅投公司等專家學者在澄邁縣老城鎮國社村“東坡唐佐紀念園”考察調研

澄邁縣是蘇東坡920多年前登島離島之地,東坡文化歷史遺存豐富,長期以來少缺少系統研究與發掘,重要歷史文物和遺址也沒有保護和利用。大豐鎮是宋代瓊州驛道上的多峰鋪,是東坡自瓊州府西行儋州的必經之路。8月7日,縣委書記尹麗波到大豐鎮東坡文化創意基地調研産業項目進展情況,要求充分利用東坡文化魅力,延長産業鏈條,完善配套設施,努力把項目建設成集文物保護、教育、研學、産業于一體,具有海南自貿港特色的東坡文化創意文旅品牌和海南歷史文化地標。

澄邁縣東坡文化創意基地業務負責人(右)向專家們介紹園林土地利用情況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主動服務東坡文化産業項目,利用自身優勢,成立農旅産業發展工作小組,組織海南省農業種植和農旅産業知名專家,重點研究推進農文旅融合。工作小組組長黎漢強,是海南省黎藥南藥、檳榔黃化病防控和生態迴圈農業等領域成果豐碩的知名專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張錫炎博士,是國家香蕉産業技術體系、香蕉産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首席科學家;農業産業運營管理專家胡敏等,都在海南省農業農村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

針對東坡文化産業化發展現狀和趨勢,專家組赴澄邁縣大豐鎮深入調研,對籌建中的東坡文化創意基地綜合農文旅項目實地考察,對這裡的氣候、土壤、年降雨量、水文條件,以及現有園林土地使用、規劃等情況作全面分析評估。

項目建設單位和專家團隊在考察之後召開研討會,深入交流和討論。專家們結合建設項目的要求和現存土地利用狀況,提出許多積極的建議。項目建設單位領導和多位業務負責人一同考察、研討,對各位專家實地考察、現場指導提出的項目發展建議,充分肯定,深表感謝。

參加現場考察的專家學者在“東坡文化創意基地”制高點合影留念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表示:與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國際知名自由貿易港相比,海南自由貿易港有一個十分顯著的不同之處,就是全島有著遼闊的農田、廣大的農村和高比重的農業,目前仍是一個相當典型的農業省。海南全島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最薄弱的基礎在農業,最沉重的負擔在農村,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蘇東坡在海南三年,行經之地、寓居之所,如今基本都是鄉鎮村落。推動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結合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形成重要的農文旅品牌,既有時代意義,也有經濟價值。蘇學研究會將一如既往,助力農文旅融合,推動東坡文化賦能海南農業農村發展。

專家組考察了項目園區內大面積種植的荔枝、檳榔、椰子、香蕉等。李公羽(左)介紹蘇東坡在海南寫下“客來有美載,果熟多幽欣,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讚美海南熱帶水果的詩句

這次調研考察,第一次從農業産業綜合開發利用的角度研究文化主題項目如何“落地生根”,探討通過一二三産業聯動和農文旅融合,以求達到資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助推海南省東坡文化産業可持續性發展和綜合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