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文化大講堂第37講海南省圖書館舉行丨學者李長青講述唐胄的才學與功績

來源: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亞太(國際)家道文化研究院

時間:2023-08-28

作者:

編輯:吳強

中國網海南8月28日訊(吳強)8月27日上午,由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記得住歷史,看得見鄉愁”大型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第37場講座“唐胄的才學與功績”分享會,在海南省圖書館音樂視聽室舉行。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長青以“嶺南人士之冠”為題,通過對唐胄的年譜生平、家族歷史、人物故事和其著述作品的介紹,梳理其何以“耿介孝友”“立朝執持”,展現了這位海南本土歷史文化名人奉道事君,從道事國的情懷。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口眾多文化界、藝術界代表和歷史文化愛好者參加。

活動當天上午,30多名作家詩人和歷史文化愛好者早早來到了瓊山區唐胄故里,探訪西洲書院、竹根井(為唐胄被罷官居家時所鑿)和明昌祖廟。

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會原秘書長唐雄擔任義務講解員,為大家介紹攀丹唐氏的歷史文化故事。據了解,西洲書院原名“養優書院”,由唐胄在攀丹“義學堂”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明嘉靖十七年,唐胄因在“大禮儀”事件中極力勸阻皇帝觸怒龍顏而被革職回鄉,不久卒于家鄉。正德十四年,瓊州按察司副使王弘巡察瓊州,為紀念這位直臣,奏表朝廷,取唐胄之號,將“養優書院”改名為“西洲書院”,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西洲書院廣收學子,講經授儒,以啟鄉梓,百年樹人,培育無數賢明、舉人、進士,有明一代,就從攀丹村走出6名進士,其中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為父子進士,丘濬、海瑞、王佐、鄭廷鵠等海南先賢,都曾沾染攀丹唐氏的教惠。

而矗立村中的明昌祖廟則是供奉的漢朝定遠侯班超,唐雄介紹,海南民間信仰頗多,祖廟信仰“班帥”或與英雄崇拜有關,唐氏先祖唐舟的女婿丘濬曾著傳奇話本《投筆記》,講訴的正是班超投筆從戎、建功封侯的故事,話本一經問世,便陸續被編排為崑曲、川劇、湘劇等多種劇目而流行一時。古時海南作為貶謫之地,接受了不少流寓至此的失意古人,而《投筆記》中的班超駐守西域三十餘年,時代的代入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此信仰在海南島的逐漸興起。紅塵滾滾,西洲書院和明昌祖廟作為攀丹古村的見證者,依舊在此延續著村落“興教重文”的精神。

參觀完唐胄故里後,大家驅車來到海南省圖書館,開啟第37講瓊州文化大講堂專題講座。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李長青條分縷析,以唐胄一生中的大事件為框架,闡述他如何“耿介”“執持”——初入仕途,逢劉瑾專權擅政,他講的是正義天道之理;進士白衣20年,奉養老母,他講的是人倫孝道之理;修正德《瓊臺志》,與恩師王佐的爭執,他講的是學養真理;任職地方,懲治貪劣,平息騷亂,他講的是民心法理;諫討安南,反對武力征討,他講的是國家尊嚴與誠信之理;最後一頭扎進“大禮議”事件的“明堂”之爭,激烈反對嘉靖皇帝,他講的是社稷道統之理。

功績上,主講人以“大禮儀”事件為中心,從儒家文化系統核心之所在的“禮樂仁義”講起,指出至明代,儒家已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于唐胄,《明堂配享疏》表現出他崇尚古禮、強調禮貴適度、維護禮的嚴肅性、發揮禮的功能,以及以儒家之禮移風易俗等多層次、多方面的禮制思想。而這些思想對他的行為和經歷又不斷産生著影響。從唐胄一生的表現中,我們不僅看到一個士大夫對禮的不懈追求,而且看到這種追求背後的對實現文明、良好社會秩序的願望和責任感。

才學上,李長青指出,唐胄有生68載,著述甚豐,一生編纂文集、方志14部,其中代表性作品即《正德<瓊臺志>》。他表示,該書體例獨特、內容廣泛、史料價值高,涉及海南疆域、建置沿革、山川形勝、戶口、田賦、城鄉、學校、兵防、流寓、黎情、風俗、藝文等,為研究海南歷史不可多得的志書。而且,唐胄還創作了大量詩文,其詩文“為文有理致源委,不尚浮靡”,後人將之輯成《傳芳集》傳世。李長青講授中全程充滿激情,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現場聽眾收益非凡,引發陣陣喝彩與掌聲。

講座在海南青年女高音吳柳靜演唱的《秋水長天》中拉開序幕,主辦方代表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鐘國駿給主講人李長青頒發了“瓊州文化大講堂”的顧問證書。現場聽眾還分別暢談了參觀西洲書院和聽講座後的各自感想、個人建議。主講人就聽眾所提出關於唐胄文化的研究與傳承等方面的一些提問進行了面對面的解答與交流探討。

活動由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詩社副社長彭桐主持。海南省地震局辦公室主任佘正斌,海口市作協顧問韓芍夷、葉海聲,海南省江西商會黨總支書記兼秘書長楊國春,海南省張岳崧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昌賦,海口市作協副主席曾萬紫,海口市瓊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周選軍,海世界貝殼博物館館長李恒,海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唐電弟,海南省企業交流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和明,唐雄、王輝俊、王雲、文博、紀驚鴻、孫鴻斐、吳小花、陳航、吳中慶、馮秀群、何靜、萬宇軒、陳優美、揭育端等作家詩人、藝術家和歷史文化愛好者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