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財稅支援加碼 多措並舉合力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23-08-15

作者:韓昱 楊笑寒

編輯:敬博童

近期,一系列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文件密集出臺,各地也多措並舉加碼支援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國中小企業協會8月9日發佈數據顯示,7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3,比6月份上升0.2點,連續兩個月回升。

那麼,當前政策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如何?從金融和財稅角度看,還有哪些發力方向?《證券日報》記者就此採訪多位業內專家、中小微企業負責人。

各層級支援政策舉措

密集出臺

從7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來看,民營經濟正在逐漸恢復。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步較為明顯。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出民營經濟在逐漸恢復和增長。然而,與往年同期相比,指數依然偏低,這説明民營經濟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壓力。”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對記者表示,“要持續支援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需要繼續加大金融和財稅支援力度。”

近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密集出臺。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8月2日,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

同時,各地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也頻傳新消息。公開資訊顯示,8月9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助力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專題講座在海口僑海創新創業園舉辦。8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民營經濟20條”政策解讀會,介紹了對系列措施的細化落實。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得到高度重視,各地也在通過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援,助力民營經濟壯大。”全聯並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儘管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從近期的政策措施和數據來看,我國民營經濟正在積極尋求高品質發展。

“民營企業發展總體向好,有兩方面積極因素在持續發力。”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産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一方面,針對民企的扶持和優惠政策正在持續加碼,民營企業參與新一輪經濟轉型升級的信心在增強;另一方面,市場回暖和經濟復蘇趨勢明顯,民營企業擴産增能的動力在提高。

多元化融資工具

支援信貸融資走深向實

前述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在工作舉措方面提出,“深入調研走訪,加強涉企資訊歸集”,其中提到,要“堅持管理和服務並重、幫扶和發展並舉,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答疑解惑’”;而在“優化授信服務策略,提升信貸融資質效”方面,也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基於對企業資訊和融資需求的了解,持續完善對企評價標準,積極拓展金融服務場景,結合具體産業鏈特點,優化授信方式、提升服務質效,提出針對性融資支援方案,惠及一批具有共性特徵的鏈上中小微企業”等具體舉措,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良好生態,推動中小微企業高品質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各地發力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主體在融資層面獲得了許多支援,同時市場主體對進一步落實融資政策制度充滿期待。

某民營企業董事長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鼓勵公司進行貸款,充分感受到了銀行對企業融資方面的支援。

一家中小微企業總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獲得銀行20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額度,是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同時,也希望未來銀行能夠提供更多元化的貸款工具,提高企業貸款的便利度。

針對金融層面未來如何進一步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應繼續穩步提升民營企業信貸增速、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提升對民營經濟的綜合金融服務水準,落實好普惠金融、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等差異化政策,配套做好風險判斷、信貸管理、徵信記錄、盡職免責、産品創新、續貸辦理等方面工作。

從具體舉措上看,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對記者表示,“比如交易所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可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融資工具。”

“也可以借鑒合肥、深圳等城市的經驗,以股權投資為核心,提升對民營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楊海平進一步表示,商業銀行還可利用自身的融資樞紐地位及連結各類金融機構、仲介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優勢,在服務民營企業的實踐中,根據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組合整合的基礎上,推出“商行+投行”“金融服務+非金融服務”“融資+融智+賦能”的綜合服務方案。

此外,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目前在通過投資、貸款、授信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增加普惠金融的覆蓋面,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

落實落細

稅費優惠政策舉措

稅費優惠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是直接有效和公平的惠企政策。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對外發佈關於接續推出和優化“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措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服務高品質發展的通知,在今年上半年已推出四批“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措施基礎上,重點圍繞支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等方面,再推出和優化28條“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措施,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一家民營企業創始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企業享受到了北京市給予高新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從25%降低到了15%,此外,該公司的子公司作為小規模納稅人,又在科技園區註冊,去年還享受了50%增值稅返還。

不過,也有中小微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較低,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仍有很大挑戰,希望在徵稅方面可以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減負。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魏岩在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涉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10項稅費優惠政策進行部署安排,將包括個體工商戶減半徵收個人所得稅在內的4項階段性政策,在優化完善並加大支援力度的基礎上,統一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包括小規模納稅人稅收優惠在內的其他6項階段性政策,延續執行至2027年底。

就如何進一步在財稅方面為民營企業減負,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在實踐過程中,除了繼續推動各行業減稅降費外,還需要向縱深推進減稅降費,針對減稅紅利傳導機制不暢、部分領域存在違規行為等方面強化監管,稅務部門也有必要對企業開展逐戶分析輔導,讓上中下游中小企業都享受到減稅降費的實惠。

針對財政部門將如何組織實施、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發揮實效的問題,魏岩也在前述發佈會上表示,將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與稅務部門密切配合,做好各項組織實施工作,扎紮實實把該減的稅費減到位,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經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