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丨與“星星的孩子”來一場“雙向奔赴”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3-04-02

作者:權璐

編輯:敬博童

中國網海南4月2日訊(權璐)你了解自閉症嗎?自閉症患者有哪些表現,應該怎麼和他們相處?

4月2日是第十六個世界自閉症日,值此關愛自閉症群體之際,中華兒慈會在近期啟動了“星聯星—點亮行動”,為自閉症兒童群體發聲,倡導全社會攜手關注、關愛自閉症兒童。

關注 迫在眉睫

“首先需要糾正大眾的誤區,不少影視作品將自閉症患兒描述成‘天才兒童’,如記憶力超強、數字敏感、有藝術天賦等。其實有‘特長’的孩子只佔這個群體的10%左右,四分之三的自閉症兒童都伴有智力偏低下。”資深學前教育專家、薩提亞成長模式導師張娟表示。

“孩子小時候很聰明,我們根本不會想到他會有這個病,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自閉症患者天天(化名)的媽媽説他們就是因為不懂而錯過了治療時機。

有些家長認為自閉症就是“不愛説話”,其實這是誤區。自閉症是以社交溝通障礙、重復刻板行為和狹隘興趣為核心症狀的神經發育障礙。據相關醫生介紹,家長要觀察孩子是否存在社會交往障礙、刻板動作、交流時是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等行為特徵。三歲以前是最佳治療時間,若發現早期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大多數輕症患兒是可以通過融合教育回歸社會正常生活的。

“近年來,自閉症在全球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平均發病率已達到1%,也就是説每100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自閉症。保守估計,目前我國自閉症人士超過1000萬,其中12歲以下兒童超過200萬。因此,關注自閉症患者,為其提供對症治療迫在眉睫!”在張娟如是説。

關愛 “平常”對待

“這是我外孫的畫,他色彩感覺特別好。”自閉症患者寫意(化名)的姥姥指著一副海報説他畫畫時很執著、專注,可以不吃不喝畫七八個小時。“雖然他屬於少數有天賦的一類,但也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去美院深造簡直是奢望。”

寫意(化名)的畫

“其實也沒想太多,就盡我們所能陪護他。學不會生活技能,我就教他點外賣,再替他存些錢,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在了,他也能被社會接納。”天天(化名)媽媽説。

由於自閉症兒童自身的感官障礙,他們在公眾場合常常會出現一些干擾別人的行為,使得家庭飽受經濟和社會的雙重壓力。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自閉症兒童止步于家中或特教學校。

在張娟看來,自閉症兒童與他們的家庭更需要社會大眾的“平常”對待,讓他們可以“走出去”融入社會,學習社交規則和社會規範,從而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

《“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也指出推動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發展,保障自閉症群體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助於幫助“星星的孩子”過上平等、有尊嚴的生活。

中華兒慈會理事長王林表示:“開展‘星聯星—點亮行動’,就是希望助力自閉症兒童家庭,發掘自閉症兒童的潛能,提高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我們會繼續努力,讓社會大眾走近、了解自閉症兒童,積極主動地幫助自閉症兒童融入社會,點亮更多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希望之光。”

海南自閉症孩子康復訓練有補貼

2018年,海南出臺《海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具有海南省戶籍或居住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具備診斷資質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書;有康復救助需求及康復服務適應指徵的0-17歲的自閉症兒童,開展功能評估、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社會參與能力訓練等,每年康復訓練時間不少於10個月,0-6歲孤獨症兒童可獲得不少於30000元/人·年補助,7-17歲孤獨症兒童可獲得不少於10000元/人·年的補助。

海南又增一個孤獨症兒童療愈場所

3月29日,位於海口的藍星河自然教育基地通過一場孤獨症兒童與普通兒童的互動活動,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該教育基地負責人陳潔介紹,基地佔地190余畝,種植熱帶特有苗木70余種,8000余株,是開展自然教育的天然課堂,是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的融合教育場所。希望通過為孤獨症孩子創造更高品質融合教育環境,幫助更多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


編輯:敬博童

監製:丁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