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專題)>

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內容是什麼?

2024-12-09 14:3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黨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的客觀要求和重要舉措。為推動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更高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食物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有效促進食物新品種、新領域、新技術開發,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保障。

——保糧為基,統籌開發。堅持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出發,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拓展食物直接和間接來源,挖掘新型食品資源,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給。

——生態優先,綠色開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開發,做到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創新驅動,高效開發。加快構建與食物開發相匹配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突破品種、技術、設施裝備等瓶頸制約,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産業,鼓勵和支援發展新型食品,用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拓展農業發展空間,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

——全鏈打造,深度開發。充分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伸食物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升産供儲加銷全産業鏈韌性和彈性,推動農業産業做大做強。

——強化監管,安全開發。堅守品質安全底線,健全相關標準,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加強食品特別是新型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提升食品全鏈條品質安全保障水準,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要素聚集,合力開發。統籌各方力量,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多元化食物開發領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食物開發格局。

到2027年,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普遍樹立,食物來源渠道得到有效拓展,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食物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設施農業發展水準不斷提高,生物産業穩步發展,構建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産業鏈條延伸拓展,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更加有力。到2035年,食物産業鏈條健全完善,食物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全面建成,食物産業品質效益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多元化食物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二、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拓展食物來源渠道

(一)鞏固提升産能,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基礎。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有力有效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穩步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升棉花和糖料生産能力。優化生豬産能調控機制,穩定牛羊肉基礎生産能力,提升奶業競爭力,發展現代漁業。加強南菜北運基地和冷涼地區蔬菜生産基地建設。調優水果生産佈局和品種結構,發展現代果園。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産品分品種供需平衡分析,引導合理安排生産。

(二)積極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穩妥開發森林食物資源。因地制宜擴大油茶、油橄欖、仁用杏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實施加快油茶産業發展行動,建設高標準油茶生産基地,改造提升低産林。穩定核桃、板栗、棗類種植面積,建設特色鮮明、集中連片、鏈條健全的優勢産業帶。積極發展林果、竹筍及可産飲料調料的經濟林。規範發展林下種養,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下漿果等森林複合經營模式,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養殖,開發新型森林食品。

(三)大力發展飼草産業,增加草食畜産品供給。加大人工種草力度,建設優良飼草種子田和優質節水高産穩産飼草料地,加快苜蓿等飼草業發展,保障肉牛、肉羊和奶牛等飼草料需求。加強天然草原修復治理,推廣免耕補播改良技術,實行草畜平衡、劃區輪牧。合理開發南方草山草坡,探索推廣豆科與禾本科飼草混播混收混貯模式,擴種多年生飼草。發展青貯飼料,有序推進秸稈養畜,實現“秸稈變肉”。

(四)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科學開發江河湖海食物資源。加強深遠海養殖關鍵設施裝備研發,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穩妥推進大型桁架類網箱和養殖工船建造,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加快培育深遠海養殖當家品種,配套發展加工流通業,全産業鏈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制定實施全國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穩定基本養殖面積。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科學規範開展增殖放流。有序發展近海養殖和捕撈,穩妥推進遠洋漁業新漁場新資源綠色可持續開發。建設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發展沿海漁港經濟區。

(五)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拓展食物開發新空間。積極發展日光溫室、塑膠大棚,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設施改造提升,加快發展集約化育苗,發展基質、水培等無土栽培,在大中城市周邊佈局建設植物工廠。發展集約化畜禽養殖,引導養殖設施機械化、智慧化改造,提升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水準。引導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有序向養殖主産區轉移,健全冷鏈加工配送體系,促進運活畜禽向運肉轉變。改造升級傳統養殖池塘,積極發展工廠化迴圈水等養殖模式。實施智慧農業建設項目,建設智慧農場(牧場、漁場)。在具備水資源條件的地區探索科學利用戈壁、荒漠等發展可持續的現代設施農業。新增農業設施建設用地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佔用一般耕地應按規定落實佔補平衡。

(六)培育發展生物農業,開拓新型食品資源。積極發展合成生物技術,穩慎推進新型食物産業化。發展食品發酵工業,加快非糧生物質制糖等技術研發應用。拓展新型飼用蛋白來源,推廣應用微生物菌體蛋白。加快藻類食物開發,發展海帶、裙帶菜等食用海藻。

(七)發展壯大食用菌産業,開發食用菌食品。加強食用菌種質資源挖掘和保護利用,強化食用菌功能育種和定向育種。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加強菌種繁育技術體系建設。改造提升食用菌生産設施,引導經營主體運用現代化設備和先進技術,推廣高層、工廠化等生産模式。引導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開發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生物製品。開展菌渣及副産品綜合利用研究,加快飼料替代、有機肥等産業化應用。

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升食物開發品質效益

(八)加強食物開發基礎研究。聚焦基礎前沿領域,加強原創性研究。研究新型食物資源開發和數字監測技術,儘快突破微生物組學、大數據、材料科學與智慧製造、食物營養品質智慧評價等前沿技術,推進科技與食物産業發展深度融合。建立膳食營養健康大數據,加強食物營養與健康因子作用機理研究。支援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向食物科技領域傾斜,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

(九)加快育種創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構建與食物開發相適應的種業創新體系。健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鑒定利用體系,加強農作物、畜禽、農業微生物、林草、海洋和淡水漁業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展木本糧油、設施蔬菜、特色畜禽水産、優質飼草、經濟林果、優良菌種等種源攻關,培育高産優質抗逆新品種。加強現代化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支援木本糧油、設施蔬菜種苗和草種生産基地建設。

(十)構建食物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設與食物開發相關的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打造食品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食物開發創新平臺,研發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培育具有核心研發能力和産業帶動力的食物開發科技企業。加快攻克木本糧油采收、設施蔬菜育播收運等食物開發關鍵裝備瓶頸,研發推廣丘陵山區適用機械、設施種植和畜牧水産養殖裝備及林下作物專用機械。

四、推進全産業鏈建設,提升食物開發價值鏈

(十一)提升食物加工流通産業水準。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在果蔬、畜禽和水産品等主産區佈局加工産能,強化産地預冷烘乾、鮮切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發展智慧化、清潔化精深加工。支援東北地區發展大豆等農産品全産業鏈加工,打造食品和飼料産業集群。引導乳品企業發展奶酪、乳清等産品加工。鼓勵食品加工企業開發低脂食品,利用加工副産物開發稻米油、胚芽油和蛋白飼料等産品。實施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産地倉儲保鮮設施建設,完善産地冷鏈物流重要節點佈局和服務網路。改造提升農産品産地市場,在大中城市周邊佈局建設銷地冷鏈集配中心、主食加工基地等。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業態模式。

(十二)推進食物産業集聚發展。聚焦食物資源開發,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引導生産、包裝、物流、銷售等上下游産業集群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食品集團,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發掘中華傳統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科學發展食藥同源産業、林藥産業。

(十三)提升食物品質安全水準。健全農産品標準化體系,制修訂農獸藥殘留、産地環境、投入品管控、産品加工、儲運保鮮等標準。實施農業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標”行動,擴大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産品生産規模。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推廣農牧結合、種養迴圈模式。全面落實食用農産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普及新型速測技術,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深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網格化和全鏈條管理,擴大食用農産品品質安全風險監測範圍。建立健全與食物開發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做好新型食品安全性評估,強化全過程監管。

(十四)引導食物營養健康消費。深入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完善營養健康標準體系,鼓勵企業開發營養健康食品。開展食物營養健康消費科普宣傳,引導居民減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産品及全穀物消費。鼓勵電商平臺開展産銷銜接活動,促進綠色優質農産品銷售。持續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從餐桌抓起,從公共食堂入手,促進食物生産、加工、消費各環節節約減損。

五、強化保障措施

強化融資、保險等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支援食物開發,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中長期信貸産品支援生物育種、智慧設施研發等。鼓勵地方推進農業設施、活體畜禽和水産等抵質押融資,發展特色農産品保險。支援符合條件的食品開發企業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積極開發新型食品。完善用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優先保障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