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專題)>

湖南省“兩業融合共進”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內容是什麼?

2024-11-13 15:3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下統稱兩業)融合發展,實現兩業共進,是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先進製造業高地的重要舉措。為深入推動我省兩業融合共進、高品質發展,特製定如下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消費升級趨勢,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著力培育新質生産力,以兩業融合發展為著力點,強化創新驅動、數字賦能,鼓勵製造行業發展服務業態,支援服務行業向製造領域拓展應用,推動産業鏈拓展延伸、創新鏈精準適配、供應鏈安全可靠、價值鏈高端躍升,實現兩業共進,構建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為湖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全省兩業融合共進取得明顯成效,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融合共進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不斷涌現,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兩業之間的技術嵌入、要素耦合、業務關聯和市場整合不斷深化,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全省規模工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製造業比重超過53%,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超過45%,新增國家級智慧製造標桿企業20家以上,新增國家級兩業融合共進試點單位50家以上,省級兩業融合共進試點單位1000家以上,建成150個左右省級工業旅遊基地,發佈200個兩業融合共進典型案例。

三、主要任務

圍繞全省“4×4”現代化産業體系,以産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平臺型企業等為主體,全面推進兩業“嵌入式”“強鏈式”“延伸式”融合,放大“湖南製造+湖南智造+湖南服務”耦合效應,拓展産業發展空間。

(一)實施“嵌入式”融合,將數智化融入製造業全流程,實現傳統製造向智慧製造轉變

1.推動人工智慧升級製造業發展。深入推進“智賦萬企”行動。依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加快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産品研發及産業化。推進工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加快人工智慧賦能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深化人工智慧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産製造、運營管理等場景融合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專項行動,加強供需對接、標準宣貫、應用推廣。加快建設長沙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全國首個音視頻AI大模型,形成一批智慧應用標桿案例。(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排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推動軟體資訊技術賦能製造業發展。加強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産品研發及應用,佈局一批工業軟體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發佈省級工業軟體優秀産品名單。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重點面向國家級、省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援有條件的平臺企業建設國家級“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援製造企業與資訊技術企業聯合攻關,開發資訊技術服務業務,實現生産數據貫通化、製造柔性化和管理智慧化,定期發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深化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數字化轉型貫標,引導製造業企業持續提升資訊技術融合應用水準。(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研發創新支撐製造業發展。積極推動“四大實驗室”建設。通過“十大技術攻關”“揭榜挂帥”等方式,加快一批“卡脖子”技術突破。聚焦先進製造業集群,大力推進工業設計賦能,推動設計能力優化提升、設計服務方式創新。鼓勵企業加強設計創新與智慧製造、個性化定制融合,支援製造業企業應用工業設計改造和提升生産流程,加強設計與消費互動體驗。健全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提質升級,為各類産業集群發展提供研發設計、中試試驗、品質線上監控等全方位檢驗檢測服務。(省科技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綠色低碳貫通製造業發展。鼓勵綠色低碳裝備製造企業由提供“産品”向提供“産品+服務”轉變。面向重點行業領域在生産製造全流程拓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綠色低碳”典型應用場景。建立回收利用環節溯源系統,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新模式。積極培育專業化綠色低碳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開發推廣綠色製造解決方案,提供綠色診斷、研發設計、整合應用、運營管理、評價認證等服務。培育發展一批節能環保工程承包商和綜合服務商。鼓勵工業園區組織企業持續實施綠色低碳技術改造。(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強鏈式”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業態,實現産品製造向“産品+服務”轉變

5.加快裝備製造和整合式服務融合發展。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航空航太、農業機械等優勢産業鏈為重點,鼓勵企業發展總整合總承包和系統解決方案,發展裝備工業設計、設備製造與安裝調試、遠端運維、故障診斷、數據處理等服務,提高全生命週期增值服務在裝備價值中的比重,推動企業由單臺設備製造商向系統整合供應商和成套設備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加快汽車製造和全流程服務融合發展。加快智慧汽車發展,推動智慧汽車關鍵零部件與軟體系統協同開發應用。發展基於車聯網的全生命週期服務模式,規範發展産品定制、汽車金融、汽車租賃、美容改裝、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等市場行銷和售後服務體系。支援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品質安全檢測服務平臺,形成從汽車生産到汽車消費文化的全産業鏈,構建汽車産業生態體系。加快智慧充電樁、停車場建設。(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快生物醫藥和健康服務融合發展。推動醫藥創新研製、醫療器械、醫療資訊化、醫養健康等産業協同聯動,加快構建“醫藥、醫療、醫工(醫療器械)、醫信(醫療資訊)、醫養(康復養老)、醫體(體育健康)”融合發展體系。推動智慧醫療産業發展,推廣醫用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遠端診斷、線上問診、超算藥物開發平臺等。鼓勵醫藥和診斷産品生産企業拓展外包服務和第三方醫學診斷。支援醫療設備生産企業提供一體化閱片、智慧化手術室等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生物醫藥産業重點園區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援企業大型醫療儀器設備自主研發,推動首臺(套)應用示範,提升國産化水準。打造高端康養綜合體,開展健康管理、運動康復、精神照護、醫養一體等增值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藥品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動新材料産業與科創服務融合發展。圍繞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儲能、碳基、陶瓷、裝配式建築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新材料創新平臺,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龍頭企業牽頭聯合行業上下游、産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實施前沿新材料研發創新工程,提供需求分析、創新試驗、原型開發等定向服務。建設新材料測試評價及檢測認證中心、中試平臺、産業資源共用平臺,大力發展新材料檢驗檢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第三方服務。(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動輕紡工業和電商服務融合發展。重點圍繞紡織服裝、皮具箱包、日用陶瓷等産業,基於消費者需求,將電商大數據融入設計、研發、採購、製造、倉儲、物流、零售等各環節。支援企業發展網路推廣、線上訂單、線下生産、物流配送等電商模式,推廣共用製造、個性化柔性化定制服務,建立“小單快反”、用戶與商品之間的互動復購等正向反饋機制,構建“産品+內容+場景”全鏈式生態,促進生産運營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打造全國一流的特色輕紡生産聚集地。(省商務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延伸式”融合,積極拓展價值鏈兩端,實現製造與應用雙促進

10.推進現代物流與製造業高效融合。以12個現代化産業體系新增長點為重點,開展供應鏈和産業鏈融合試點行動,鼓勵生産型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共建設施設備、共用資訊系統。將生産力佈局與物流樞紐、綜合貨運樞紐建設一體規劃、同步推進,探索“産業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新模式。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從要素組織中心向供應鏈組織中心轉變,打造一批省內“物流主導型供應鏈”示範中心。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對自身內部物流結構進行社會化重組改造,基於物流管理數字化分離外包物流業務,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物流企業在採購、生産、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發展物流線上線下融合、共同配送、雲倉儲、眾包物流等共用業務。(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進新型消費與製造業有機融合。深化線上線下消費融合互動,支援企業以消費驅動、客戶需求為導向,開展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産。以智慧家居、智慧零售等為重點,推廣無人配送機器人、無人零售、網路拼團等業務場景應用,建設“産品+內容+生態”的智慧生態生活服務體系。推進文商旅體等消費業態融合跨界發展,拓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省商務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拓展文化旅遊和傳統特色工業資源深度融合。支援湘繡、湘酒、湘瓷、湘茶等特色工業企業,挖掘工業歷史文化底蘊,開發集生産展示、觀光體驗、教育科普等於一體的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工業旅遊小鎮等。豐富工業旅遊消費業態,促進工業産業門類與創意設計、數字文化、工藝美術、動漫、遊戲等新型業態融合,推出一批工業文化體驗新業態、工業旅遊和休閒消費的新空間、新地標。設計工業旅遊精品線路,推出工業記憶、先進製造、科創智造、工藝美學、紡織生活等主題的工業旅遊精品線路。(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委宣傳部、省商務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推進文化創意與製造業衍生融合。鼓勵動漫遊戲、廣播影視、文娛演藝、網路文化、新聞出版、數字文博等服務企業,通過委託製造、品牌授權、反向定制等方式向加工製造環節拓展,發展文化衍生産品生産和經營,實現産銷協同,推動服務産品化發展。以網路視聽、創意設計、數字出版等為重點,加快發展壯大數字內容産業,不斷推進“文化+科技”“線上+線下”、傳統資源與現代技術融合發展。發展音視頻自主裝備産業,探索形成“自主標準+國産設備+優質內容”模式。(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在省服務業發展和促進消費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框架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牽頭,建立兩業融合共進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做好政策落實、試點推進、重大問題協調等。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細化行動措施,協同做好責任事項,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兩業融合共進統計體系。

(二)強化政策支援。加大資金支援力度,省級産業類專項資金向兩業融合共進項目傾斜支援。支援設立省産業引導基金兩業融合共進子基金。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用地保障,支援多種供地方式,創新産業用地模式,推動不同産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建立健全人才引育機制,深入推進産教融合,加強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推廣“訂單式”教育與培訓模式。加強兩業融合共進標準體系建設。

(三)注重試點引領。深化國家級、省級兩業融合共進試點。以引領型龍頭企業、專業型中小企業和資源型平臺企業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兩業融合發展試點企業。以各類開發區為基礎,培育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鼓勵兩業融合試點探索發展新機制、新業態、新模式,每年遴選發佈一批典型案例,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

(四)突出高效協同。鼓勵各行業協會搭建平臺,促進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加強交流。鼓勵産業鏈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鼓勵資源富集企業開放共用産品開發、製造、物流等資源以及設計、管理等服務。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媒體等組建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産業聯盟,打造良好的創新服務生態體系。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