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加快實施物流拉動打造樞紐經濟優勢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內容是什麼?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紮實推動樞紐經濟擴規模上臺階,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加快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為目標,以實施物流拉動、提升交通優勢、壯大樞紐産業、做強平臺經濟、打造消費中心為抓手,著力優化發展佈局、加強載體建設、壯大市場主體、強化示範引領,促進“流量”變“留量”,全力推動樞紐經濟提速提質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為加快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定位。立足交通和物流樞紐優勢,挖掘産業和市場潛力,堅持貿工結合、以貿促工、以工強貿,發展交通樞紐、生産服務、商貿服務、內陸口岸、智慧平臺等類型的樞紐經濟,構建佈局合理、特色鮮明、活力強勁的樞紐經濟發展格局。
1.打造樞紐經濟核心動力源。支援鄭州立足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圍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發揮航空港區、河南自貿區等戰略平臺疊加優勢,承接國家樞紐體系及重大生産力佈局,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打造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發展標桿城市。
2.構建樞紐經濟區域增長極。支援洛陽、南陽分別圍繞中原城市群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拓展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吸引要素資源加快集聚,提升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級,打造全國重要的製造業、農産品供應鏈中心和文化旅遊消費目的地。支援商丘、安陽、三門峽等地依託國家和區域物流樞紐建設,強化跨省交通對接、功能銜接、産業連結,大力引聚陸港偏好型産業。支援週口、信陽等市依託內河主要港口和物流樞紐建設,暢通內陸出海通道,發展鐵水、公水聯運,大力引聚港口偏好型産業。
3.增強樞紐經濟多點支撐。支援其他具備條件的地方立足自身産業、市場、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引導關聯産業集聚發展,積極融入全省樞紐經濟發展體系。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樞紐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交通、物流、産業、城市融合發展水準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交通物流樞紐能級更高,航運、航空“兩航”建設成效顯著,高鐵、高速“兩高”網路更加優化,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30萬公里以上,社會物流總額突破20萬億元,物流行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樞紐偏好型産業規模更大,培育形成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10個以上千億級樞紐偏好型産業集群,全省樞紐偏好型産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航空港區經濟規模突破2000億元。平臺集聚要素水準更高,引進30家國內外優勢平臺企業,培育100傢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平臺企業,金融、科技、數據、信用等配套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樞紐城市消費帶動能力更強,鄭州、洛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主要樞紐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省比重達到70%左右、旅遊總收入佔全省比重達到70%左右。
二、強化體系構建,增強現代物流拉動力
(一)提質建設物流樞紐。
1.加快功能建設。鞏固提升我省在全國物流發展佈局中的地位,力爭納入國家規劃的10個物流樞紐全部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加快30個區域物流樞紐評估調整和建設投用,加快鄭州國際陸港新址建設,提升航空港區樞紐能級,建設洛陽、南陽、商丘等專業物流集散基地和週口、信陽等臨港水陸聯運樞紐,儘快形成一批功能複合、高效聯通的物流設施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
2.提升服務能級。圍繞增強物流樞紐一體化運作、網路化經營、專業化服務能力,強化與物流通道、末端配送等功能設施對接,完善機場、港口、鐵路等樞紐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提升進場、進港道路標準,實施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擴大物流樞紐貨運專線規模,支援創建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引導擁堵路段、時段車輛科學分流,推廣綠色物流、甩挂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進一步降低物流運輸成本。(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3.強化協同聯動。全面融入國家物流樞紐體系,依託物流樞紐(園區)聯盟,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沿邊地區合作,探索建立設施共建、業務共擔、利益共用模式,協同開展幹線運輸、跨境物流、港航開發、區域分撥、鐵水聯運、河海聯運等業務,構建跨區域物流通道網路和分工協作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二)增強産業鏈供應鏈服務能力。
1.做強製造業物流。支援先進製造業開發區提升物流服務“區中園”功能,加快建設航空港區汽車零部件物流園、週口港口綜合物流園區等重大産業物流配套項目。開展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試點示範,支援物流企業為製造企業量身定制供應鏈管理庫存、“線邊物流”、逆向物流等解決方案,探索聯合採購、共用倉儲等創新模式。擴大面向大型廠礦、製造業基地等的“點對點”直達貨運列車開行範圍,提高協議制運輸比重。(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廳、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
2.壯大農産品冷鏈物流。加快推進5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佈局建設一批省級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構建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網路。實施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快補齊農産品流通“最初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短板。實施特色優勢冷鏈物流提質升級工程,完善速凍食品、肉類、低溫乳製品等自動化立體冷庫、低溫初加工、生産預冷設施,到2025年力爭全省冷庫庫容達到2000萬立方米。完善冷鏈物流運價指數體系並推進金融衍生品研發。(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商務廳)
3.提速發展國際物流。實施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貨運三年倍增行動,加快發展本土主基地貨運航空公司,建成投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國際郵件處理中心,到2025年力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150萬噸以上。加快中歐班列擴能提質發展步伐,推進中歐班列常態化運作,建成投用德國、比利時、芬蘭等一批海外分撥集疏中心和分撥基地,到2025年力爭中歐班列(中豫號)國際直達線路超過25條。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雙向跨境電商貿易平臺和海外倉。完善海關配套設施功能,提升物流通關效率,到2025年力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進出口額突破6800億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鄭州海關、省機場集團、中豫港務集團、中國郵政河南省公司)
(三)激發物流市場主體活力。
1.大力引聚龍頭企業。瞄準世界物流100強、中國物流50強、貨代物流100強企業等,制定招商清單、落實優惠政策、組織精準招商,爭取引進新設一批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和運營結算中心。支援中國物流集團、招商局集團、新華集團、盧貨航等拓展在豫業務,推動中國郵政集團儘快落地郵政航空鄭州樞紐等重大項目。(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中國郵政河南分公司)
2.做大做強本土企業。按照聚焦主責主業要求,推動省機場集團、中豫港務集團、河南鐵建投集團、河南航投集團等創新機制模式,擴大業務規模。加大物流“豫軍”培育力度,組織開展政府投資基金與物流龍頭企業投融資對接活動,對新晉全國物流50強、民營物流50強企業等給予獎勵,到2025年爭取新增3A級以上物流企業100家。支援各地因地制宜整合國有物流資産,組建龍頭骨幹物流企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省政府國資委)
三、堅持軟硬並舉,加快提升樞紐能級
(一)聚力促“兩航”優“兩高”。
1.推動內河航運跨越式發展。全面實施內河航運“11246”工程,推動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加快推進淮河、沙潁河、沱澮河、唐河4條通江達海航道建設,常態化開行鄭州、洛陽、駐馬店等地至沿海港口班列線路,打造“六城六港”鐵海聯運走廊,加快週口、信陽、漯河、平頂山、南陽、商丘6個中心港口建設,培育集裝箱航線,探索發展近洋直達航線與遠洋支線網路,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做大做強內河航運經營主體,到2025年力爭港口吞吐量突破1億噸、相關項目投資達到1000億元、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突破2000公里。(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中豫港務集團)
2.推進航空強樞增支。堅持客貨並舉,複製鄭州—盧森堡雙樞紐模式,依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打造國際貨運、客運“雙樞紐”。打通鄭州至澳洲、歐洲、俄羅斯、北美及中東、非洲樞紐機場等客運航線回路,拓展加密鄭州至法蘭克福、多哈、芝加哥、金邊等貨運樞紐航點航線,到2025年力爭基地客、貨運航空公司分別達到3家和2家以上,實現與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全部通航,開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50條以上。完善全省機場佈局,加快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提升洛陽、南陽、信陽等既有機場保障能力,推進商丘、週口、魯山、潢川等支線機場前期工作,積極謀劃駐馬店、新鄉等支線機場新增布點,構建“一樞多支”現代化機場群,積極創建國家通用航空發展示範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機場集團)
3.完善高速鐵路設施網路。加快推進南信合高鐵、京港高鐵阜陽至黃岡段等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項目建設,推動南陽至十堰、安陽經濮陽至菏澤等鐵路儘早納入國家規劃,儘快開行時速350公里鄭渝高鐵快運示範線,實施航空港站功能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爭高鐵和城鐵運營里程突破2260公里。(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
4.推動高速公路提檔升級。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加快鄭州至洛陽、安陽至羅山智慧高速等國家新基建重點工程建設,支援連霍、京港澳、機場高速等智慧化改造提升,積極爭創國家智慧高速試點,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門架系統等設施設備共用。(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二)強化樞紐服務功能。
1.打造世界一流國際陸港。堅持集約高效、智慧綠色、運貿産聯動發展理念,對標國際領先水準,加快實施專用鐵路西線、東線工程和關鐵融合大監管區、國際郵快件及電商分撥集散中心、國際倉儲分撥中心、公鐵聯運中心、集裝箱共用中心等項目,建設功能強大、設施一流、輻射最廣、帶動最強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強陸港與空港、高鐵港、水港協調聯動,一體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産業,支撐航空港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力爭2024年建成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2025年支撐保障國際班列開行量達到5000班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中豫港務集團)
2.加強口岸設施建設。不斷規範航空、鐵路口岸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提升口岸轉机、集拼集散等綜合保障服務能力,推動進口水果、肉類、冰鮮水産品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和藥品、國際郵件等功能性口岸業務規模增長,促進航空、鐵路樞紐口岸核心功能作用發揮。積極推進洛陽航空口岸擴大開放和南陽姜營、信陽明港機場等臨時口岸開放。(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省機場集團、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中國郵政河南分公司)
3.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提高口岸整體通關效率,推廣鄭州航空口岸旅客“無感通關”模式,爭取儘快獲批落地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鄭州鐵路口岸探索集拼集運混編運郵模式,實施回程班列運費估價改革。開展中歐班列集拼集運監管互認,推行中歐安全智慧貿易航線試點計劃(安智貿)、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業務模式。加強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管理。(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機場集團、鄭州海關、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
(三)加強智慧樞紐建設。
1.推動設施設備智慧化升級。加快航空口岸場站智慧化和中歐班列智慧場站建設,推動貨物全流程實時跟蹤與可視化監管。加快全省內河骨幹航道電子航道圖建設,推廣應用航標遙測遙控、橋梁通航高度顯示系統等技術,實施沙潁河、淮河和重點庫湖區數字航道示範工程。建設智慧港口物流綜合管理平臺,推廣應用碼頭智慧調度、智慧裝卸、智慧理貨等系統,開展大型港機設備自動化改造,建設週口港、信陽港、漯河港等智慧港口示範工程。(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
2.提升智慧化服務水準。支援“網際網路+”樞紐平臺發展,提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電子運單中性平臺、中歐班列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功能,推動平台資源共用互通。加快建成全國路網客戶服務大數據中心,整合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通行數據,與綜合交通運輸運作協調和應急指揮中心、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服務平臺、普通公路和水路管理服務平臺、高速公路管理服務平臺、交通建設工程智慧管控平臺功能整合和業務對接,加強交通運輸與製造業、服務業、物流業等數據整合和業務融合。(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省機場集團、中豫港務集團、河南電子口岸公司)
四、突出集群培育,壯大樞紐偏好型産業
(一)推動産業鏈式集聚發展。
1.培育壯大空港偏好型産業。強化航空港區龍頭引領作用,聚力發展電子資訊、智慧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航空製造維修等先進製造業,支援配套發展國際貿易、金融租賃、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超聚變伺服器生産基地、德邁藥業産業園、中原國際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智慧終端、新能源、伺服器技術等3個千億級和生物醫藥、半導體、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等百億級産業集群。支援各地在支線機場周邊建設空港經濟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産業。支援以通用機場為依託,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産業園、無人機産業園等,集聚發展無人機製造、航空運動、低空旅遊等産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廳、商務廳)
2.做大做強陸港偏好型産業。依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大宗原材料加工及商品生産基地等建設,支援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金屬精深加工、石油化工、農資産品、食品、紡織服裝等産業,加快推進比亞迪新材料(碳化矽)製造基地、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商丘年産100萬噸UPC(原油裂解制烯烴)工業裝置等重大項目建設,配套發展大宗産品展示交易、專業化倉儲、期貨交割等服務,全力打造高端裝備、汽車、先進金屬材料、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5個千億級陸港偏好型産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廳)
3.大力發展港口偏好型産業。依託國家內河主要港口和物流樞紐建設,發揮內河航運成本優勢,編制出臺臨港産業規劃,支援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冶金建材、裝備製造、船舶製造維修等産業,加快推進益海嘉裏(週口)現代食品産業園、安鋼電磁新型材料HIB鋼(高磁感應取向硅鋼)一期工程、固始長三角紡織服裝産業轉移示範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港口鐵水公水聯運、大宗商品集散分撥等服務能力,全力打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2個千億級和新型建材等百億級港口偏好型産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工業和資訊化廳)
4.提質做優高鐵偏好型産業。充分發揮高鐵樞紐牽引力、內聚力和輻射力,圍繞高鐵站毗鄰區域,打造高端服務業集聚區,鼓勵站城一體化開發,支援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加快建設一批商務商貿、科技服務、文旅文創等領域重大項目。探索發展高鐵物流,研究制定鄭州航空港站高鐵物流發展方案,利用高鐵、城鐵發展貨運和快遞物流,加快建成鄭州航空港站高鐵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河南鐵建投集團)
(二)培育産業發展載體。
1.推動樞紐經濟先行區試點示範。堅持突出重點、先行先試、示範引領,統籌全省開發區、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交通樞紐等佈局建設,圍繞機場、鐵路、港口等重大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在合理四至邊界範圍內開展樞紐經濟先行試點,重點在産業佈局、體制機制、項目建設、績效評估等方面開展探索,打造一批集聚輻射能力強、産業規模效益優、發展生態環境好的樞紐經濟先行區,為全省樞紐經濟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到2025年力爭培育3—5個樞紐經濟先行區試點,爭創1個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工業和資訊化廳、商務廳)
2.加快樞紐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按照“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要求,聚焦綜合交通樞紐升級、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偏好型産業培育、平臺經濟發展、消費中心打造等重點領域,建立並動態調整樞紐經濟重大項目庫,每年滾動實施100個以上樞紐經濟重大項目,實行項目清單化管理,加大項目審批、要素保障、調度協調等服務力度,推動項目儘早建成達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五、引聚資源要素,做強做優平臺經濟
(一)推動重大關鍵平臺建設。
1.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結合樞紐城市功能建設,聚焦能源原材料、大宗工業品和農副産品等領域,依託省糧食交易物流市場、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鄭州)國際大宗商品産業園、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産品加工産業園等,建設一批集網上資訊發佈、交易支付、商品體驗展示、物流售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跨區域商品交易平臺。支援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糧食等優勢領域平臺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平臺企業。(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工業和資訊化廳、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
2.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圍繞增強樞紐偏好型産業服務能力,持續實施“企業上雲上平臺”提升行動,建設一批垂直細分行業平臺和優勢産業集群區域平臺,加快建設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推動製造業資源整合集聚和開放共用,為企業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提供服務支撐。(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廳)
3.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加快發展基於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的電子商務新業態,推動設立省級網路銷售平臺公司,建設一批綜合性、專業化電子商務平臺,提升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功能,支援建設公共海外倉,完善面向全球的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和産業鏈。(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二)夯實平臺經濟發展支撐。
1.推進平臺設施網路建設。加快部署5G(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千兆網路、IPv6(網際網路協議第6版)、物聯網等新一代通信網路基礎設施,提升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功能,推動內容分發網路建設,積極爭取建設國家(鄭州)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打造全國重要的資訊通信樞紐和資訊集散中心。推進物聯網系統建設,佈局感知網路,深化物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責任單位: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
2.推動平臺數據共用應用。加快建設省政務大數據平臺,支援鄭州、新鄉等地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政府與企業間數據交流機制,打造推廣一批智慧製造、車聯網、智慧醫療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責任單位:省行政審批政務資訊管理局、工業和資訊化廳、發展改革委)
3.培育壯大平臺企業。清理規範制約平臺經濟發展的資質資格等,優化審批流程。支援各地出臺更具吸引力的招引政策,爭取平臺經濟頭部企業在豫設立地區性總部、區域運營中心、結算中心。發揮數字經濟政府母基金引導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本土平臺經濟初創企業。制定平臺企業招商需求目錄,重點圍繞電子商務、物流、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交易服務等領域的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平臺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完善平臺經濟産業圈、生態圈。(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六、發揮樞紐功能,打造多層級消費中心
(一)建設樞紐城市消費載體。
1.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援鄭州發揮國家中心城市龍頭引領作用,加快設立全球匯進出口商品展示銷售平臺,建設全國重要的進口商品集散中心、時尚消費集聚區和連結全球的文旅消費目的地。支援洛陽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積極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佈局,加快建設國際文化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廳)
2.構建區域消費中心體系。支援具備條件的樞紐城市打造全國性或區域性消費中心,加快提升中心城區商業能級,創建一批國家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城市、資訊消費示範城市、體育消費試點(示範)城市。(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廳、工業和資訊化廳、體育局)
3.打造城市標誌性名片。支援樞紐城市挖掘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品牌,加快推進航空港大型濱水城市服務中心、龍門文旅小鎮等複合型消費項目建設。開展城市商業提升三年行動,建設特色鮮明的步行街、智慧商圈,新培育一批品牌消費集聚區。(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二)提升多領域消費能級。
1.擴大文旅休閒消費。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提升黃河文化旅遊帶國際影響力,加快博物館群建設,爭創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新增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旅遊度假區,塑造具有中原特色的中華文化超級IP。加強樞紐城市與重要旅遊景區交通銜接,打造“黃河古都、大美太行、生態伏牛、紅色大別”四大一號旅遊公路品牌,完善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建成一批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
2.促進體育消費。支援樞紐城市引進國內外高水準體育賽事和綜合性運動會,申辦籃球、乒乓球、網球等品牌賽事,辦好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豐富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構建類型豐富、層級分明的體育消費場景。(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文化和旅遊廳)
3.拓展展會節會服務。支援鄭州國際會展名城建設,加快建設新國際會展中心、鄭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項目,鼓勵樞紐城市舉辦全國性、區域性展會,爭取落戶一批國家級高端展會、論壇等,提升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全球跨境電商大會等國際知名度、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商務廳、文化和旅遊廳)
(三)創新消費供給。
1.實施新供給培育工程。聚焦消費服務重點領域,分類施策支援市場主體發展,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服務商業運營實踐,提升新型消費服務市場供給能力,到2025年爭取示範推廣100個左右新服務項目,培育100家新服務領跑企業、100個煥新老字號(品牌)、100個“爆品”運營商。(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2.拓展新業態新模式。支援樞紐城市發展首發經濟,吸引國際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企業開展新品首秀、首展等活動。加快網路零售創新迭代,拓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應用,吸引一批MCN(多頻道網路)機構落地,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直播活動。支援在城市中心商圈和機場、高鐵站等設立免稅店、退稅商店。(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3.發展城市夜間經濟。提升“醉美•夜鄭州”“古都夜八點•相約洛陽城”“夜開封•歡樂宋”等特色夜經濟品牌影響力,鼓勵旅遊景點、博物館、藝術館、體育場館、公園等公共場館設施推出夜場活動,加快沉浸式體驗項目開發,打造多業態融合的夜經濟場景,新增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每年培育5—10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省級夜經濟集聚區。(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七、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推動樞紐經濟高品質發展協調機制,研究重大問題、協調重大事項、推進重點工作,具體工作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建立樞紐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當地樞紐經濟發展工作。
(二)夯實部門責任。各責任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加強對本領域樞紐經濟發展情況的調度分析,強化工作協同、溝通對接。各地要制定完善支援措施,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三)建立評價機制。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樞紐經濟發展指標體系,探索編制發佈樞紐經濟發展指數,制定樞紐經濟評價辦法,定期對責任單位計劃實施情況和各地年度考核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重大情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