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 你不知道的國情(專題)>

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內容是什麼?

2024-03-12 14:4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3〕3號),優質高效實施《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支援力度,促進我區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到2025年,加快優質高效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形成並推廣10個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評選10名桂派中醫大師、60名廣西名中醫,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加快推進廣西2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項目建設,爭創一批國家中醫藥局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區中藥材産業種植規模穩定在600萬畝左右,中藥材種植及初加工産值達到500億元以上,中醫藥壯瑤醫藥産業優勢逐漸形成,産業高品質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堅持中醫藥三産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大力弘揚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中醫藥壯瑤醫藥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成為全面推進健康廣西建設的重要支撐,中醫藥民族醫藥強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重大工程

(一)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服務高品質發展工程。

1.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推進廣西骨傷醫院經開區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二期工程、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新院建設。加強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提升傳染病防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推進7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推動市級、縣級中醫醫院提檔升級,力爭新增市、縣三級中醫醫院3—5個,基本實現設區市三級中醫醫院全覆蓋。鼓勵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的基礎上,佈局建設一批“旗艦”中醫館、“中醫閣”,力爭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能規範提供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按照國家建設要求,做好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前期準備工作。(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排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做強中醫壯瑤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16個廣西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遴選建設一批中醫特色優勢專科(項目),加強設備配備,優化完善中醫診療方案,提升中醫臨床療效。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院項目建設,加強中醫醫院康復科建設,提升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和水準。逐步推進縣級中醫醫院能力建設,力爭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成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

3.強化中醫壯瑤醫治未病能力。結合健康廣西行動,依託現有資源,遴選建設一批自治區級、市級、縣級中醫治未病示範中心(科室),實施中醫治未病模式體系建設與轉化應用項目,推廣一批重點人群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普及健康知識,進一步帶動提升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實施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試點項目,開展中醫適宜技術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試點和婦幼健康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試點。(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教育廳)

4.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加大對中醫藥壯瑤醫藥老年健康服務的支援力度,發揮中醫藥壯瑤醫藥在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治療和康復中的作用和優勢,開展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增加老年病床數量,注重老年病及相關慢性病中醫藥壯瑤醫藥防治和康復護理。支援建設一批廣西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逐步完善老年人中醫藥醫養服務模式。(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民政廳、發展改革委)

5.建設中醫藥數字便民和綜合統計體系。依託現有資源建設完善自治區級中醫藥綜合統計及資訊平臺,落實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推進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及中醫館健康資訊平臺規範接入全民健康資訊平臺,推動中醫醫療機構之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大數據發展局、統計局、藥監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

6.加大中醫藥領域綜合改革力度。支援中醫醫院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醫院補償機制,落實中醫藥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傾斜政策,進一步擴大中醫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支付範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壯瑤醫非藥物療法和中藥製劑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遴選若干城市開展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培育工作。立足我區實際,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藥監局、財政廳)

(二)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

7.創新建設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推進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支援建設一批非中醫類別醫師中醫藥培訓基地和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培養一批“西學中”人才,輻射帶動提升區域中西醫結合整體水準。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類臨床科室建設,探索在主要臨床科室配備中醫醫師,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逐步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

8.強化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同。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和傳染性疾病,以提高臨床療效為重點,遴選建設一批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同試點項目,促進中西醫醫療技術優勢互補,共同研究提高重大疑難疾病臨床療效,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和專家共識。(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廳)

(三)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

9.建設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優化現有資源,加快推進廣西藥用植物園及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項目建設。支援創建一批中醫藥領域自治區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室等平臺。提升西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新能力,大力支援中藥壯瑤藥創新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支援整合區內中醫藥壯瑤醫藥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相關科研機構平臺,打造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整體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服務能力及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國家藥監局中藥材品質監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功能定位,整體提升中藥材品質監測評價創新能力。深化傳統藥物品質研究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廣西—東盟傳統藥物領域互信互認,提升廣西藥品檢驗機構在傳統藥物國際標準領域的影響力。推動將符合遴選條件的壯瑤藥材收載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藥監局、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0.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産品開發。開展基於中醫壯瑤醫特色診療技術的醫療器械研發。推進中藥民族藥關鍵技術研究與産品研發,重點加強藥食同源品種的系列關鍵技術研究及其相關大健康産品、精深加工設備的研發。加強現代化關鍵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促進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製造生産,重點支援智慧康復輔助器具、科學健身、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新型健康産品研發生産,推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藥民族藥新藥和中醫特色診療設備産業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壯瑤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支援企業牽頭與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高校、科研院所組成産學研團隊。(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工業和資訊化廳、藥監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

11.做大做強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科研院所。推動廣西藥用植物園提升中藥資源保護能力,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形成面向東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中藥科技成果創新和轉化示範高地。支援廣西中醫藥研究院開展中醫藥品質標準體系研究和醫療機構製劑研發,推動全區中藥品質標準平臺和院內製劑孵化中心建設。支援中醫藥科研院所提升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醫藥研究、科普、管理類高層次人才和學術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打造我區中醫藥行業人才“引、育、留、用”一體化的示範高地。(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

(四)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

12.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廣西名中醫培養工程,評選10名桂派中醫大師、60名廣西名中醫,積極培養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候選人,培養一批學術繼承人,開展名中醫八桂行活動,建立名中醫表彰激勵長效機制。實施廣西岐黃人才培養工程,遴選培養10名廣西岐黃學者和30名廣西青年岐黃學者,加大國家岐黃學者、國家青年岐黃學者培養力度,爭取實現國家岐黃學者零的突破。遴選培育一批廣西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爭取培育出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遴選培養100名左右中醫臨床、中藥等方面的優秀人才,培養一批中醫優勢學科、壯瑤醫藥、中藥、中醫護理等方面的骨幹人才,形成完整的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梯隊。(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13.加強基礎人才培養。實施廣西中醫藥薪火人才培養工程,規範化培訓3000名中醫住院醫師,培養一批中醫藥骨幹師資。招錄400名左右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培養一批桂派杏林醫學生,支援300名中醫類別醫生開展全科轉崗培訓,培養200名中醫助理全科醫生。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積極爭取革命老區中醫藥人才振興項目,支援建設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啟動實施壯醫醫師資格考試標準化建設,開展壯醫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工作,不斷壯大壯醫醫師隊伍。(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教育廳、財政廳、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4.推動人才平臺建設。建設一批國家和自治區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加強建設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持續支援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建設一批自治區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廣西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爭取建設更多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老藥工傳承工作室。推進新一輪省局共建廣西中醫藥大學,建設集中醫藥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文化交流、成果轉化于一體的高水準創新平臺。(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教育廳)

(五)中藥壯瑤藥品質提升及産業促進工程。

15.提升中藥材種業品質。支援國家中藥資源種質庫廣西分庫、面向東盟特色藥用植物種質庫建設,加強廣西道地、大宗、常用、稀缺中藥材以及中國—東盟主要流通藥材的核心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建設一批道地、稀缺、貴重中藥材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基地,優化種苗繁育技術,加強優良種子種苗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優良種子種苗規模化生産,提高良種利用率。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收集整理、資訊挖掘和成果應用,出版廣西常見中藥材種子鑒別和生産技術叢書,基於現有的動態監測體系,加強對種業生産的動態監測。協同推進中藥材種子種苗良種和新品種認證工作,加強對全區中藥材良種生産的指導。(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林業局、中醫藥局)

16.推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發佈廣西道地藥材目錄和廣西藥用野生植物保護名錄,加強道地藥材産區規劃,推進實施中藥材生産品質管理規範(GAP)。建設和提升一批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道地中藥材示範基地和定制藥園,建設雞血藤、廣地龍等道地、稀缺、瀕危中藥材野生撫育、人工繁育基地。制定及優化40種廣西常見中藥材種植養殖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重點開發中藥材林下種植模式並示範推廣。到2025年,中藥材種植、養殖産值達180億元。加強金秀瑤醫藥全産業鏈發展,加強壯瑤醫藥應用開發保護,將聯農帶農效果好的壯瑤醫藥作為主導産業發展,發揮好中醫藥壯瑤醫藥的多重功能。加快推進廣西特有的、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品種藥材的地方標準制定和發佈。搭建自治區級中藥材生産品質追溯平臺,建立覆蓋廣西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優先支援實施溯源體系管理的飲片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提升藥材品質。依託現有藥品監管體系,搭建廣西大宗常用中藥材快速檢測平臺。(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中醫藥局、藥監局、林業局、鄉村振興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科技廳)

17.促進中藥炮製技術傳承創新。加強區域特色飲片和炮製技術的挖掘、整理、傳承工作,開展一批常用中藥飲片的品質標準、生産工藝等研究,提升廣西中藥飲片品質標準管理水準。推動區內的國家中藥炮製技術傳承基地做大做強,遴選支援一批廣西中藥炮製技術傳承基地,挖掘與傳承中藥炮製理論和技術。(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藥監局、財政廳)

18.推動醫療機構中藥壯瑤藥製劑創新發展和産業化。支援特色鮮明、療效確切的醫療機構中藥壯瑤藥製劑及膏方等中藥協定處方研發生産、自主定價,將符合條件的品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持續開展醫療機構中藥壯瑤藥製劑評優活動,優化醫療機構中藥壯瑤藥製劑調劑政策,推動優質製劑品種在全區醫療機構調劑使用。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監督管理,推動設區市區域中藥壯瑤藥製劑中心建設。到2025年,醫療機構中藥壯瑤藥製劑及中藥協定處方産值達5億元,推動2—3個優質製劑品種向新藥轉化。推動我區藥食同源産業特色發展,發佈廣西地方特色食品使用的中藥材目錄,鼓勵藥食同源産品研發。(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藥監局、醫保局、科技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

19.建設中藥材交易平臺。聚焦中藥材産業上下游,突出我區壯瑤醫藥特色優勢,打造面向東盟的中藥材産業線上線下交易平臺。支援玉林市打造國際香料港,建設香料交易集散中心、定價中心和深加工基地;支援玉林市繼續打造“南方藥都”,建設倉儲中心、物流中心。支援富川瑤族自治縣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瑤醫藥集散中心”。支援金秀瑤族自治縣打造“南方瑤醫藥之都”。組建中醫藥壯瑤醫藥産業發展聯盟,常態化舉辦廣西中醫藥産業交流大會,打造全景式體驗式中醫藥全産業鏈展示、交流和交易平臺。引進一批醫藥龍頭企業以及行業上下游配套龍頭企業,加快提升我區中醫藥産業規模。(責任單位:玉林、賀州、來賓市人民政府,自治區中醫藥局、衛生健康委、商務廳、發展改革委)

20.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國際合作。持續實施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內涵提升工程,弘揚和傳播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融入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深化與泛珠三角區域、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合作交流,持續加強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和中國(廣西)—東盟傳統藥物研發中心建設。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參與重大傳染病防控國際合作,鼓勵開展抗疫學術、技術和産品國際交流合作。加快推動廣西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打造中國—東盟中醫藥傳統醫藥貿易大通道,支援中醫藥壯瑤醫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責任單位:自治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外事辦、商務廳、科技廳、教育廳、文化和旅遊廳、藥監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跨部門工作機制,各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協同做好落實工作。自治區中醫藥局作為自治區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跨部門、跨區域協同聯動,匯聚形成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強大合力。自治區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將重大工程的實施納入本單位重點工作,強化主體責任,明確工作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密切配合,抓好落地落實。

(二)落實資金保障。各有關部門要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振興發展。各級人民政府在衛生健康投入中統籌安排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並加大支援力度,按照醫療衛生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有關要求落實相關資金。加強項目統籌規劃和預算申報管理,避免資金安排分散重復,優先保障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依法依規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專款專用。強化項目實施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建立績效評價機制,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三)加強監督監管。自治區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對項目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定期督導,建立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強化激勵和問責。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四)及時總結宣傳。加強政策解讀,大力宣傳中醫藥壯瑤醫藥振興發展特別是重大工程實施的進展和成效,重點宣傳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優勢。全面、及時總結各地好經驗、好做法,宣傳示範典型,提升社會對中醫藥壯瑤醫藥的認可度,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援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