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雲·AI·計算國際合作論壇成功召開

2024-12-05 14:2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年12月3日,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承辦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雲·AI·計算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大會以“智啟雲端 算繪藍圖”為主題,啟動了2024-2025年全球MAXP高性能雲計算創新大賽、雲計算國際合作生態圈“雲帆行動”、百/千/萬卡智算集群服務能力推進方陣,發佈了AI雲開源作業系統AICOS 2.0、2024年度雲計算出海服務標桿案例、ITU-T AICP國際標準一致性驗證首批結果、全國智慧計算標準化工作組算力互聯互通研究組年度貢獻專家、智算雲生態影響力矩陣、《低空智聯雲技術研究報告》,並公佈了2024年AI雲首批評估結果以及典型案例。

01開幕式環節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建國,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孫立新,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出席會議並致辭。AI Native Foundation聯合創始人Danny Goh發表視頻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電腦係教授、中國電腦學會第十屆理事長鄭緯民作題為《智算系統核心基礎軟體》主旨報告。開幕式由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主持。

2024-2025年全球MAXP高性能雲計算創新大賽啟動儀式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建國致辭

唐建國在致辭中指出,雲計算、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北京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北京標桿”。一是加快建設智慧算力基礎設施,降低大模型企業智慧算力使用成本;二是加強新一代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三是推動産業供需對接和標準化建設,構建活力強勁、協作緊密的産業生態體系;四是持續發揮好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平臺作用,擴大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朋友圈。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孫立新致辭

孫立新在致辭中表示,資訊通信行業要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賦能國際合作,並提出: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助力資訊通信服務國際化;二是推動技術創新,積極推進新型資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築牢網路和數據安全屏障,統籌發展與安全。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致辭

王志勤在致辭中指出,當前 AI 雲領域呈現出顯著趨勢:一是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明確雲計算智慧化發展方向;二是市場發展穩步推進,築牢AI雲成為産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的底座地位;三是各類技術加速創新,促進新模式、新架構持續演進。此外,她就後續工作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速推進雲計算與新技術融合創新;二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標準共建;三是持續優化産業生態平臺建設。

AI Native Foundation聯合創始人致辭

Danny Goh 表示,AI原生代表著技術的未來,AI Native基金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將AI融入全球各個行業和企業。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與雲的融合已變得至關重要。AI原生架構加強了這種聯繫,為企業提供更智慧、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後續,AI Native基金會將與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推動創新,讓人工智慧成為造福世界的力量。

鄭緯民院士作主旨報告

鄭緯民院士在演講中從大模型生命週期的五個關鍵環節、從事大模型的三類企業、以及構建國産智慧計算系統核心基礎軟體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介紹。他深入分析了我國智慧計算系統十大核心基礎軟體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分享了“八卦爐”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為國內智慧計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導。

02評估及案例發佈

1.2024年AI雲首批評估結果發佈

大會發佈了2024年AI雲首批評估結果。中國信通院長期深耕雲計算標準體系,在可信雲的基礎上,構建了可信AI雲標準評估體系,包含了AI Cloud Infra、Platform、Native、MaaS、SaaS、AI穩定性等評估方向,旨在為AI雲産業生態建設的相關企業提供戰略參考與服務商能力快速認知,營造高品質的AI雲市場服務環境。

2.ITU-T AICP國際標準一致性驗證首批結果發佈

大會發佈了ITU-T AICP國際標準一致性驗證首批結果。中國信通院雲大所自2019年起針對智算雲服務開展技術研究,並於2020年在ITU SG16成功立項人工智慧雲平臺技術規範標準體系,簡稱ITU-T AICP,成為國內唯一在人工智慧雲平臺領域的ITU國際標準。為保持國內人工智慧雲平臺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相同步,進一步推動我國人工智慧雲平臺相關標準的升級和完善。打造與國際標準相同步、並相互相容與認可的標準規範,中國信通院聯合多家企業完成《智算工程平臺能力要求》國內標準,為智算産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3.2024年AI雲典型案例結果發佈

大會發佈了2024年AI雲典型案例結果。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算力的需求逐漸取代通用算力成為算力結構最主要構成。這一轉變推動了雲計算服務的升級,催生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型雲服務模式-AI雲。為促進大模型工程化技術的創新發展,交流業內先進大模型應用實踐經驗,推廣大模型工程化落地先進路徑,中國信通院在今年啟動了“AI Cloud助力大模型場景化和工程化落地”典型案例徵集活動,並遴選出75個典型案例。

4.2024年度雲計算出海服務標桿案例

大會還發佈了2024年度雲計算出海服務標桿案例。當前,圍繞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産生的一系列數字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的新增長點。過去十年,我國頭部雲服務商積極出海,以亞太為起點,積極佈局全球,出海已經成為我國雲計算企業的重要戰略之一。為充分凝聚行業力量,促進雲計算出海生態不斷完善,加強我國雲計算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國信通院開展了2024年度雲計算出海服務標桿案例徵集活動,並遴選出7個標桿案例。

03國際合作成果交流

1.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作《全球與中國智算産業新發展》主題演講,分享智算産業的蓬勃發展和未來趨勢。首先,回顧了全球算力市場的平穩增長和智算賽道的爆發,分析全球算力服務商的主體地位,以及我國算力市場的高速增長和市場主體。深入解析了算力資源的行業分佈、通算中心與智算中心的區別,以及我國智算中心技術探索、智慧伺服器市場、智算晶片的演進、智算網路的探索。進而對智算雲這種新形態算力服務的技術架構和市場規模進行了闡釋。最後,探討異構學習與異構智慧的和諧共處。

2.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所長栗蔚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所長栗蔚在《AI雲:全球數字世界的中樞作業系統》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AI雲産業的最新發展動態,並深入探討了其在全球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首先,栗所介紹了國內外AI雲産業的新格局,並從規模和地區上分析我國AI雲出海的新模式;隨後,她詳細闡述了AI雲作為全球數字世界的核心作業系統,如何通過整合Infra、Native、Platform、MaaS、Tools、SaaS、Agent、Stability等關鍵要素,為打造更加智慧、便捷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3. CNCF大中華區總監、Linux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Keith Chan發表主題演講

CNCF大中華區總監、Linux基金會亞太區副總裁Keith Chan在主題為《Cloud Native AI發展》的演講中,闡釋了雲原生和AI之間的聯繫,他認為雲原生AI是雲原生的一種進階形式,是指以雲原生的方式構建AI應用和工作負載。隨後Keith介紹了雲原生AI的重要性,他表示憑藉其彈性的、持續的基礎設施,雲原生AI使企業、初創公司和開發人員能夠快速構建原型,衍生新業務,擴展解決方案,還可以通過資源共用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04項目啟動及發佈儀式

2024-2025年全球MAXP高性能雲計算創新大賽啟動儀式

AI雲開源作業系統AICOS 2.0發佈儀式

雲計算國際合作生態圈“雲帆行動”啟動儀式

智算雲生態影響力矩陣成果發佈

全國智慧計算標準化工作組算力互聯互通研究組“年度貢獻專家”公佈

百/千/萬卡智算集群服務能力推進方陣啟動儀式

《低空智聯雲技術研究報告》正式發佈

會上進行了多項研究項目的啟動和研究成果的發佈,包括啟動了2024-2025年全球MAXP高性能雲計算創新大賽、AI雲開源作業系統AICOS 2.0發佈儀式、雲計算國際合作生態圈“雲帆行動”、百/千/萬卡智算集群服務能力推進方陣,發佈了智算雲生態影響力矩陣、《低空智聯雲技術研究報告》及全國智慧計算標準化工作組算力互聯互通研究組“年度貢獻專家”。

05産業發展主題演講

大會還邀請了産業專家發表了精彩演講。中國電子云副總裁李樹翀分享了《加快構建中國自主智算技術和産業體系》,阿裏雲智慧集團 專有雲統一算力運營平台資深技術總監茆亮亮帶來了《阿裏雲飛天企業版 為政企打造AI時代最開放的雲》主題演講,聯通數科雲計算事業部骨幹雲業務部智算高級總監周冠霖分享了《AI雲時代破解算力瓶頸:構建聯通雲高品質公共算力服務體系》,百度智慧雲政務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張英博解讀了《人工智慧大模型賦能數字政府場景建設思路探索》,騰訊雲異構計算研發高級總監、負責人陳煜東分享了《騰訊雲高性能計算集群設計與最佳實踐》,中國信通院雲大所雲計算部副主任鄭立、阿裏雲計算平臺企業級AI平臺負責人陳明俊、天翼雲智算服務平台資深解決方案專家劉威鴻聯合開展了主題為《走向國際:ITU-T AICP系列國際化評估體系與實踐》的演講。

後續,中國信通院將繼續致力於把握雲·AI·計算領域的最新動態和行業需求,促進前沿技術的實踐應用,構建開放的溝通平臺。

【責任編輯:李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