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出廠設置也有顧慮 舊手機如何才能放心廢棄?
近年來,隨著智慧手機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人們換新手機的頻率也在加快,有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全國平均每年産生廢舊手機大約6億到7億部。
這些換下來的舊手機,有人選擇通過各種途徑把它們賣掉,也有人由於各種各樣的顧慮,會選擇把舊手機留在家裏“落灰”。而隨著市場的體量和潛能越來越大,怎樣讓舊手機的流通更放心?來聽總臺記者的報道。
李女士因為工作需要,頻繁使用手機,家裏也有不少閒置手機,不過她並不願意將舊手機拿去置換或者賣掉。
李女士:我自己就有好幾個舊手機,想送去回收但是擔心一些數據安全,比如第三方支付或者手機銀行等相關數據。即使手機恢復了出廠設置,我也擔心被別人用技術恢復。
像李女士一樣,不願意將閒置舊手機處置的市民不在少數。
有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隨著手機更新週期逐漸縮短,手機的報廢量越來越大。根據行業數據測算,“十四五”時期,我國手機閒置總量將達到60億部,二手手機潛藏價值超6000億元。那麼這些閒置手機有哪些出路?
E20環境平臺研究院執行院長 薛濤:第一是誰在收走這些舊手機?大概是三種,第一個是正規的回收站,但這部分很不方便,實際上是佔比最小的。第二個是手機企業提供的以舊換新的服務。第三種是網際網路電商,他們可能在商場或者其他地方有固定的網點,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在手機上操作以後到現場再進行交割,甚至到府服務。但是最終手機會去哪?大概是兩種,第一種是再利用,第二種是把它分解了,最終成為工業的原料。
如今,消費者已經意識到廢舊手機可以再利用,但是很多人仍有很多的顧慮。薛濤分析:
E20環境平臺研究院執行院長 薛濤:用戶的痛點主要是兩部分,第一是服務感知和誠信問題,第二個是資訊安全問題。現在用智慧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資訊,銀行賬戶、各種個人密碼都在智慧手機上,這種情況下資訊的安全肯定是第一位。
總體來看,當前舊手機流通的規範化、標準化、便利化水準在不斷提升,但同時,數據洩露風險、價格不透明、分級評定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薛濤認為透明度和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E20環境平臺研究院執行院長 薛濤:行業內企業,包括製造企業,各個回收公司可以把標準定得更加明確。它管理雙方的預期,能對價格形成一種公允的認知,互相建立一種相對的信任關係。至於資訊安全的問題,我覺得生産企業應該有責任,如何清零數據應該在銷售中公佈,同時能在第三方網站上查詢。這些需要獲得國家的許可,有官方背書,資訊安全的問題就能解決。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廣大消費者通過平臺或網路進行交易,建議儘量選擇正規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以及有相對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後及退賠服務流程的平臺進行交易。這些平臺通常有嚴格的物品審核查驗機制,並提供交易保障服務,且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以確保交易的安全與可靠。
對於不能繼續使用的廢舊手機,通過正規的拆解、分類、提煉和再利用,能夠産生較高附加值。據了解,一台手機總品質的30%-40%為各類金屬材料,40%-50%為塑膠,其餘部分為其他材料,如玻璃、陶瓷等。科學地將廢舊手機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和高效的資源化利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那麼目前廢舊手機拆解、再利用的情況如何,怎樣促進廢舊手機變廢為寶?
E20環境平臺研究院執行院長 薛濤:在收購端的大型電商都越來越規模化,也越來越正規,開始對後端産生較好的規範化的促進作用。同時,居民端的和收集端的變化能夠對處置端産生提升的影響。在這個時候抓住時機,把後端規模化正規化,可以是一些大型企業甚至是央企起到一部分引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