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使命驅動下的食品科技與發展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一屆年會在重慶召開

2024-11-04 08:5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如何在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的指引下,形成我國食品科技整體發展優勢,藏糧于技,推動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以高水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已經成為食品科技界和産業界的必答題。1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一屆年會在山城重慶召開。本屆年會以“使命驅動下的食品科技與發展 ”為主題,圍繞我國食品科技與産業發展的新變化、新需求、新任務,集結食品科技力量,凝聚行業新質之光,為川渝地區特色食品産業乃至我國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創新活力、貢獻科技智慧。本屆大會由西南大學、四川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10家單位共同承辦。

69e7787918d1fc117ffb51286921cfc.jpg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孫寶國、謝劍平、朱蓓薇、陳堅、錢鋒、任發政、李培武、單楊、謝明勇、金徵宇、薛長湖等1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有關專家出席大會。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科技局的相關領導,以及來自地方政府、科協組織和200多家食品領域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企業的專家學者、青年學生2000余人參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主持大會開幕式。

本屆大會以 40 余場活動,逾300位專家的大會發言和專題報告,800余篇論文摘要,300余篇張貼海報,多維度探討前沿科技,分享科技成果,全面展示新時代中國食品科技的高水準、新風采。年會開幕式上,還舉行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士授予儀式,會士是會員在學會的最高學術榮譽,本年度授予金徵宇、石彥國、張名位、陳功、薛長湖、黃和等6位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士”稱號。2024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同期舉行,併發布“2024中國食品科技十大進展”。“中國食品科技十大進展”面向國內食品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等廣泛徵集,反映我國食品科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凸顯食品科技發展的引領性和先進性。

把握時代脈搏 聚力打好食品産業關鍵技術攻堅戰

經過20多年的打磨和積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年會已成為中國食品科技領域的品牌盛會,是食品科技界與産業界共同探索新課題、新發現的開放高地,跨界融合、激發智慧火花的重要平臺,強化食品與科學學科建設的高端平臺,助力食品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推動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使命與責任。

46483d29ffd6db9932fade171d6bdf8.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突飛猛進,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外環境亦發生深刻且複雜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時代對科技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食品産業已進入深度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發展階段。本屆會議秉承時代使命,旨在深刻探討當前和未來食品科技與産業的創新和發展。呈現出3個重要變化。一是會議內容設計凸顯體系化。在前20屆會議的基礎上,從往屆相對獨立的主題內容設計進入到具有體系化的思維設計,將“頂天”“立地”“樹人”融為一體,分別圍繞“強化基礎研究、側重産業應用、深化人才培養”設置相應專題,通過“三輪驅動”強化年會的體系化特徵。二是會議內容更具前瞻性和引領性,充分展示了對未來食品産業發展的深入思考。三是更加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針對乳品、特殊食品、植物基食品、運動營養食品等産業發展瓶頸和熱點難點,特別設置産業論壇,探索“産業界出題、科技界解題”的聯動模式,切實解決産業面臨的各種挑戰。

針對食品科技與産業的未來發展,孫寶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集聚力量打好食品産業關鍵技術攻堅戰。歷史經驗表明,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戰略導向立足於食品學科前沿,以重大突破跨越跟跑和並跑,進而實現領跑,才能在大宗原料供給、新型功能基料等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二是要做真正“接地氣”的科學研究。儘管當前我們在全球食品科技界的論文、專利等成就顯著,但仍要“冷思考”。在新時代,使命驅動下的食品科技需要走出實驗室,走進工廠、走進鄉村、走進田間地頭,真正服務於産業的新質發展。三是要充分融入和詮釋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在使命驅動下,要厚植家國情懷,以實際行動推動食品産業蓬勃發展。他呼籲,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使命下,要加速食品科技自立自強的前進步伐,以科技支撐食品産業在傳承與創新中贏得未來。

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張輝在致辭中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驅動力。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以重點專項管理服務為主線,抓好“食品製造”等專項的組織實施;以“科技計劃成果進園入縣”和“重點專項服務鄉村”兩大行動為抓手,加速推進專項成果轉化落地。中心願攜手食品界做好4篇文章,以科技創新推動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一是做好前沿引領的文章。科學凝練行業重大需求和重點任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搶佔未來食品科技制高點。二是做好融合創新的文章。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科研體系,充分發揮生物技術等不同領域優勢,建立協同創新體系。三是做好産業增效的文章。聚焦産業發展共性問題,圍繞産業鏈形成整體整合的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推動食品産業提質增效。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打造集科研、生産和應用於一體的創新生態。四是做好青年人才培養的文章。加強對青年人才的支援培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人才支撐。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在致辭中表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從美食開始,科技推動食品更美味、更健康、更豐富。重慶市委、市政府抓産業的基本態度,如同重慶火鍋一般保持熱度活力。重慶市將“33618”集群體系作為五千億産業支援,質效穩步提升,厚勁不斷增強,生態持續優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企業總數達到885家,産值同比增長6%,跑出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下一步,重慶市將錨定“五千億級支柱産業”目標,始終堅持把培育壯大企業作為首要任務,重點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始終堅持把建強園區平臺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十大重點園區提擋升級。期待與會專家、學者將重慶作為食品科技創新的實驗室、試驗田和成果轉化首選地,賦能重慶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高品質發展。

重慶市科技局黨委副書記、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許志鵬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重慶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不斷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新突破。2023年,重慶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8%,綜合科技創新水準居全國第7位、保持西部第1位。下一步,將聚焦重慶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需求,全方位搭建打造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五千億級支柱産業集群智力平臺,助力推動重慶及川渝地區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期待食品界的專家們在食品科技創新中揚優勢、補短板,抓當前、謀未來,全面促進現代食品産業升級。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當前,重慶市正縱深推進“416”科技創新戰略佈局和“1458”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升級打造包括食品及農産品加工在內的3大五千億級支柱産業集群。西南大學作為國家 “雙一流”建設高校,始終堅持“四個面向”,統籌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積極加強有組織人才培養、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重大需求,前瞻部署“大生物大農業、大生命大健康、大資訊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領域,實施“種質資源創制、未來農業引領、生命健康守護、資訊材料創新”等計劃。特別是近年來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支撐重慶食品産業發展,大力籌建申報中匈食品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對學校農業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貢獻度近50%。相信通過本次會議,食品科技在理論創新、技術變革、産品研發等方面將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專家學者分享真知灼見,共同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前沿基礎研究 勾勒未來美好圖景

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食品科技創新不斷前行,推動食品工業在健康轉型中快速發展。今年1—8月,食品工業規上企業營收5.8萬億元;利潤超過3800億元,同比增長11.7%;出口超過365億美元。食品工業以佔輕工業36.2%的資産,實現了39.9%的營業收入,創造了43.2%的利潤。大會主題報告環節,圍繞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學等食品領域最新研究熱點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當前,製造業的80%是傳統産業,亟待深度轉型升級。通過AI賦能,‘工業大腦’能夠引導數字經濟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助力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在題為“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構建工業大腦,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報告中,暢談人工智慧(AI)給行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變化。在他看來,應用人工智慧+,通過數實融合技術為傳統産業裝上“工業大腦”,將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工業大腦”的本質是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價值,其“核芯”是引導製造業數實深度融合,關鍵是建立“通專融合”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突破工業製造各層級各環節具身智慧技術瓶頸和“卡脖子”工業軟體。錢鋒指出,搶抓人工智慧加速工業應用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集製造業全生命週期生産要素為一體,供需快速感知、製造精準調控的“工業大腦”,實現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優化、生産要素高效配置、製造過程實時精準調控、安全環保運維智慧管控、新材料新産品智慧創新設計,確保製造過程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生産綠色化低碳化、産品高值化以及産業價值鏈最大化,是推動傳統製造業深度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將為新一代智慧製造和數字化轉型提供高品質科技供給,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驅動力,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堅教授在題為“未來食品與生物製造”的報告中,提出科學落實“大食物觀”,就要通過拓展食品新資源,創新食品合成路徑,優化食物供給結構,提高食物供給效率來實現。未來食品以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為技術基礎,核心內容包括資源挖掘、感知技術、精準營養、智慧製造和智慧監管,在獲得新資源、開發新技術、建立新體系、創造新需求、形成新業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對我國未來食品技術總體情況調研發現,排列前五的包括食品主料的生物合成、食品製造全過程資源高值轉化及食品營養素精準傳遞與全程管控系統、營養和風味配料細胞工廠創制等。

陳堅特別提到,從全球來看,新質蛋白正成為各國競爭的重要領域。生物製造,特別是合成生物學在製造“新質”蛋白和實現精準營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陳堅以微生物菌體蛋白的創制進行了舉例。他介紹,我國微生物蛋白産業蓬勃興起。微生物蛋白與營養、風味物質聯産成為微生物蛋白産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在低碳減排的大趨勢下,食品加工副産物的增值利用成為食品科技界關注的重點。作為本次會議東道主代表,西南大學原副校長,四川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趙國華重點介紹了一種潛在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木質素的研究進展。他介紹,木質素是僅次於纖維素的第二大生物可再生聚合物,在植物性食品中應用廣泛。近10年來,木質素的食用和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實現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已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問題。課題組圍繞提取于川渝地區常見的麻竹筍殼中常規木質素與木質素奈米顆粒展開研究工作,從營養和食品的角度為木質素的工業化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54f9abc798ebff4801211fe8d4f0b66.jpg

深耕細分領域 展示食品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

圍繞年度熱點,針對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展,會議期間還將召開2024食品科學前沿熱點問題論壇、合成生物學與食品配料開發應用、全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微生物污染控制中的應用等專題,同時還有食品品質與安全、功能食品開發與技術創新、食品組分互作機理、食品與腸道菌群及免疫研究、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食品感官評價與風味化學、食品加工新技術、食品包裝貯藏與保鮮等領域9個技術分專題。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界和産業界的專家、學科帶頭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百餘名報告人,共同交流探討食品技術的最新進展。

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我國食品産業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食品各行業的不斷創新。為對應科技與産業的關注熱點,會議還設置了乳品工藝技術創新與營養健康論壇、食品風味科學前瞻論壇、川渝特色食品産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第四屆植物基食品創新發展論壇、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與評價方法論壇、2024第十屆運動營養食品高層論壇及生態釀造與環境保護學術會議等多個分論壇。

此外,青年沙龍、研究生創新及學術論壇、學生創新系列活動、企業專場招聘會等活動精彩紛呈,為青年學子與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高端交流平臺,亦為食品産業未來的人才儲備夯實根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知名企業合作主辦的6項全國性學生創新活動中的優秀學生代表也聚集一堂,彰顯了中國食品科技界的新生力量。據了解,學生創新大賽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17年打造的品牌活動,共計10余萬名師生積極參與其中。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會旗的交接儀式。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將於2025年在廣州舉辦,由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承辦。


【責任編輯:孟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