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尾款人”變“韭菜人”?對電商預售要監管預置

2024-10-30 08:39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據10月27日澎湃新聞網報道,半個月前,某頭部電商平臺率先推出“雙十一”第一波預售預熱活動,比去年提前了10天。與此同時,各大平臺的直播主播也同步開啟了“雙十一”預售活動。然而,不少消費者投訴稱,“雙十一”預售産品比直接購買更貴、預售結束後立刻降價,“尾款人”變“韭菜人”……

在“雙十一”“618”這樣的網路購物節期間,預售模式頻頻被消費者“吐槽”。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商家以預售期為幌子,故意拖延發貨時間,甚至隨意更改發貨日期,有些商品延遲收貨的時間甚至長達一個月,存在超長預售問題。此外,還有“尾款”漲價、預售商品不保價、承諾贈品不兌現、“最低價”宣傳不屬實等亂象。

預售制本應實現多贏,比如,商家可以通過預售登記方式精準訂貨生産,實現成本最小化;消費者通過讓渡一些收貨時間來獲得更優惠的價格。然而,現實中的預售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影響了消費者的網購體驗,如後期收到的商品與前期展示的貨不對板等。預售模式讓商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交易主動權”,在制定價格和確定發貨時間上對消費者進行細分,而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安排。於是,預售商品發貨時間越來越長、不退不換、不確定發貨時間等“霸王條款”漸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商家收到預售款後“跑路”……正如消費者所説,電商預售模式正在抱怨與不滿聲中走樣。

預售模式,只要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本無可厚非,但必須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別讓電商預售變成了一場侵權“預謀”,需要多方合力,平臺有責任督促商家守約,對商家推出的預售模式,要加強監督和管理;監管部門對預售模式中存在的亂象要加大懲治力度,遏制預售模式亂象。從預防的角度看,規範電商預售還需要監管預置,比如建立侵權預警機制,對“超長預售”要有“超前監管”,及時識別風險。此外,消費者也要增強維權意識與防範意識,對預售商品保持必要的理性。

電商預售模式亂像是近年來網購亂象中的新問題,從電商平臺到監管部門,都應守土有責,合力遏制不合理預售亂象,為消費者填平“消費陷阱”。保護好網購消費環境,也是在保護網路營商環境,最終獲益的則是網購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