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科技求新質——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媒體走進食療工廠

2024-10-17 14:1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組織開展的食品行業“科技求新質”媒體進工廠系列活動走進贛鄱大地,探訪在江西這片紅色熱土上,食品生産企業與高校緊密合作,加快技術轉化,推動産業化落地。多家媒體的記者走進工廠,感受到食品行業如何用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産力,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校企深度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約20%—30%,實現産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70%—80%的轉化率和20%—30%的産業化率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至關重要。從想法到行動、從樣品到産品、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離不開校企長期以來的相互信任、深度合作。在探訪中,記者切身感受到,南昌大學謝明勇院士團隊、江西中醫藥大學與江中食療不斷深度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讓産業化進程加速。

在生産車間,傳送帶上的一列列餅乾經過烘烤散發出陣陣香味。從食品智慧製造車間中控室的顯示屏上可以看到,各種生産數據不斷更新,各生産線的運作情況一目了然。

高品質産品的背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在活動的座談交流中,江中食療研發部部長堯梅香道出了高科技含量産品背後的秘密。堯梅香介紹,謝明勇院士工作站、航太營養與食品工程重點實驗室、中藥固體製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典名方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4個研發平臺支撐起研發工作。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傑出青年科學家、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婕倫在座談交流中分享了多年來謝明勇院士團隊與地方食品企業的合作案例。胡婕倫表示,預防或減緩慢病的發生,首先要倡導“主動健康”。而營養干預在主動健康模式中可發揮重要作用,食物是發揮營養干預作用的重要載體。“圍繞營養科學的相關研究需要被關注。未來,團隊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借助大數據,通過更加便捷、科學的方式檢測身體狀況,並據此給出精準營養方案。”胡婕倫對此充滿期待。

《國民營養計劃》提出,要推進傳統食養産品的研發以及産業升級換代。鐘虹光介紹,“用制藥工藝做産品。將傳統的食療配方與現代食品形式相結合,是一種創新。”39年前,江中食療董事長鐘虹光正是依靠科技創新讓逐年虧損的校辦作坊式工廠起死回生。如今他依然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前行。

76659a20fb9ed91cf60aee517238b2a2_20230109ae2050b1f87c4a7cb8dd9f9bb316d15d_20230109a499793bf1524cf4a9a1c1d8e5dcb596.jpg

自然環境與工業生産融為一體

從鐫刻著神農、李時珍到張錫純等中醫藥祖先的藥谷大門進入,江中藥谷如同一幅綠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屋頂上種草,草下生産加工的江中藥谷,保留了森林與湖泊,野鴨、麂子等動物與人和諧相處,智慧化的生産加工車間鑲嵌其中。

除了車間生産智慧化,全過程的低碳化也引人關注。藥谷大路兩側的水池倒映著兩岸的綠草樹木。記者了解到,兩側池中的水是工業廢水經處理後得到的中水,可以用於景觀建設、植被灌溉等。車間廠房房頂上架設著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從源頭開始減碳。中水回收系統可將處理後的中水回收用於廠區景觀補水和綠化灌溉用水;生産中産生的廢渣,可用於畜禽飼養。

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活動負責人介紹,組織開展媒體進工廠活動,希望媒體更多地了解食品科技助推産業發展的情況,並通過這些科企對接優秀案例的傳播,加快科技轉化和産品落地,把食品産業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孟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