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麥積山石窟:鑲嵌于峭壁之上的藝術瑰寶
中國網10月17日訊(記者 蔡彬)在廣袤的隴原大地上,麥積山石窟以其千年的綽約風姿,悄然掀開歷史的面紗,綻放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唯美光彩。10月16日,“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網上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在晨曦的輕柔撫摸下,麥積山石窟宛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每一尊泥塑、每一幅壁畫都閃耀著智慧與靈性的光芒,引領著我們穿越千年時光隧道,探尋那古老而神秘的藝術傳奇。
地處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並稱為我國四大石窟。形如麥垛的山體之上,窟龕如蜂窩般密密麻麻地分佈在懸崖絕壁之上。麥積山石窟高142米,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自十六國時期始,麥積山石窟開窟造像歷經千餘年而不斷。沿著淩空飛架的棧道蜿蜒而上,猶如攀緣九霄雲外。千姿百態的造像、總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的壁畫以及精雕細琢的倣木崖閣建築等文物遺跡依次在眼前呈現。
步入麥積山石窟,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佛教興盛、藝術繁榮的時代。石窟內,泥塑造像千姿百態,惟妙惟肖。這些造像不僅展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更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追求和文化特色。從北魏的秀骨清像到西魏的飽滿圓潤,再到隋唐的豐腴華麗,麥積山石窟的造像藝術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在世人面前。
麥積山的塑像,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開始,幾乎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有著和藹可親的面容,並且面帶微笑。雖為佛祖,卻倣若世俗之人,是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
東崖大佛為石胎泥塑,正中主尊係阿彌陀佛,左右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大佛高15.7米,氣勢恢宏,也是麥積山第一大佛。在造像風格上,體態豐腴,神情雍容大度,服飾繁複華貴,充分展現了隋唐王朝的盛世風貌。
麥積山石窟中最為著名的,是133窟中微笑的小沙彌,隨意調整觀察角度,可看到不同的神情。微笑之美跨越千年,依然溫暖人心。
開鑿于西魏的44窟,尤為惹人注目。洞中的佛像安詳靜美,微露笑意,以慈悲之態俯瞰眾生,令觀者為之動容。
除了泥塑造像外,麥積山石窟的壁畫也是其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壁畫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構圖巧妙,展現了古代藝術家們的卓越才華和創造力。壁畫內容豐富多彩,既有佛教故事、神話傳説,也有歷史人物、世俗生活等題材,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
然而,麥積山石窟的價值遠不止於此。作為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它見證了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過程,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遷。同時,麥積山石窟還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形成了“麥積煙雨”這一自然奇觀,使得石窟群在雲霧繚繞中更添一份神秘與美麗。
據介紹,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産,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和相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保護和管理。他們不僅定期對石窟進行清理和修復工作以保持其完整性和穩定性;還安裝監測設備對石窟進行實時監測以防止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共同保護和傳承麥積山石窟的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