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廣安區落實增收措施9000余條

2024-10-15 15:4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我們村今年實施以工代賑工程,我領到工資1.1萬元。”10月12日,石筍鎮鰲山村村民、脫貧戶唐賢明提起以工代賑項目就讚不絕口,“以工代賑項目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賺到錢,真的太好了。”

原來,今年5月,總投資520萬元的石筍鎮2024年以工代賑示範工程農業農村配套項目在鰲山村實施,吸納160多名當地群眾務工,通過“一卡通”發放勞務報酬176萬元,每人平均獲務工報酬1.1萬元。

今年以來,廣安區堅持把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作為檢驗和衡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尺度,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助力群眾增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環節。該區紮實開展脫貧群眾增收“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緊盯9月30日算賬截止檔口,通過發展到戶産業、勞務輸出、以工代賑、就業車間幫扶、落實公益性崗位、消費幫扶、兌現收益分紅、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因戶施策幫助脫貧群眾實實在在增加收入。

今年7月以來,圍繞“有勞動力脫貧人口是否落實至少2項開放式幫扶措施、政策性幫扶措施是否用完用活、幫扶措施是否合理以及尊重群眾自身意願”等方面,全區制定並落實增收措施9000余條,引導幫助6047戶19483人發展到戶産業,促進群眾就地就近就業7000余人,累計發放跨區域務工交通補助1460余萬元,已落實脫貧對象新增低保536人、特困保障70人,發放臨時救助121.6萬元。

落實和創新政策幫扶才能讓困難群體不掉隊。該區開展政策執行情況專項督導,嚴格政策申報、審批、公示等流程,逐戶研判核實政策落實情況,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增添政策措施,不斷推動“不申報不受理”向“應享受就落實”轉變,最大限度確保群眾得到實惠。

2024年以來,該區全面落實7類重點人群“先診療後付費”政策,醫療救助困難群眾8.96萬人次,救助費用3841.5萬元,對5831名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211萬元,減免困難群眾水費28.4萬元。

該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大力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土地租金兌現難”“農村電力設施管護不到位”“農村公路建設管護不到位”等問題,聚焦民生痛點難點,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凝聚群眾力量,形成發展共識,贏得群眾信任。

該區還針對住房、飲水、用電、入戶路、通村(組)公路等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紮實開展行業領域風險隱患全覆蓋摸排。區委及時召開專題會議,有效整合各類行業資金、財政資金,拿出真金白銀,對發現的短板弱項逐一落實整改責任、實行銷號管理。今年以來,全區農村地區新(改)建硬化路、産業路、便民路160公里,改造、維修飲水工程12處,整治維修隱患房屋21戶。

此外,為讓脫貧群眾廣泛知曉幫扶政策,該區用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網格體系,結合集中排查工作,印發政策明白紙、“一問一答”等宣傳資料,通過宣傳欄、廣播等方式全覆蓋宣傳到人。同時,更新完善區級4大類14分類幫扶政策措施庫,實時動態更新,強化培訓運用,有效服務群眾。

“廣安區深入開展宣傳活動,以村(組)為單位召開政策院壩會,通過憶過去、談變化,爭取群眾支援,現場講政策、解難題,讓惠民政策走進鄉村、深入老百姓心裏。”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杜海波介紹,今年7月以來,全區累計召開院壩會416場,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700余條,有效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提升他們的認同感。(廣安區融媒/廖小兵)

【責任編輯:吳一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