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耕耘 禮讚收穫——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速寫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王勝昔 丁艷
9月22日,農曆秋分,大地被陸續成熟的稻穀瓜果點染得越發斑斕,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廣袤田野上,億萬農民熱熱鬧鬧地在收穫中開啟歡慶時刻。今年豐收節的主題為“學用‘千萬工程’禮讚豐收中國”。22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代莊村拉開帷幕。
“今年村裏小麥畝産增加120斤,蜜瓜、紅薯、花生‘蘭考新三寶’也喜獲豐收”“今年光東村水稻畝産預計達1000斤”“下姜村真正實現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橘子一年比一年甜,水稻産量一年比一年多,生活巴適得很”“我們村現在每人平均純收入近4萬元,新疆,亞克西”……在節目《我們豐收啦》中,來自河南省蘭考縣張莊村、吉林省和龍市光東村、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四川省眉山市永豐村、新疆尉犁縣達西村的農民朋友動情地講述當地的豐收故事,傳遞豐收的喜悅。
9月22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舉辦。在活動現場展銷會上,村民在分享豐收的喜悅。新華社發
“推開一扇門,打開一扇窗,美麗新農村,翻捲著金色麥浪……”浙江省慈溪市天元村黨總支書記錢海明和30多名村民一起來到蘭考,獻上他們曾獲得中國村歌大賽一等獎的節目《美好的日子唱著過》。“很興奮!今天是我們農民的節日,我們要把村莊的變化、日子的美好唱給大家聽!”錢海明説。發軔于之江大地的“千萬工程”,深刻改變了浙江鄉村面貌,也探索出一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科學路徑。沿著這條路徑,原隰上、田野間,千千萬萬的鄉村正迎來美麗蝶變。
目前,夏糧、早稻已豐收到手,夏糧産量比上年增加72.5億斤,實現恢復性增産和高位增産,早稻生産保持穩定。當前,除雙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糧作物已進入成熟收穫期,西南地區收穫近六成,全國收穫過一成半。總的看,秋糧有望再獲豐收。
在這豐收在望的時節,群眾慶祝豐收聯歡活動的舞臺上,極具特色的仰韶彩陶“糧倉”十分應景地“登場”,智慧農用無人車送來粒粒飽滿的糧食。五位農民代表拿起簸箕為糧倉添倉,祈盼顆粒歸倉、歲稔年豐。
安徽省靈璧縣“水果大姐”李桂琴深情演唱《我愛你中國》;倡導移風易俗新風尚的鄉村集體婚禮莊重典雅,新人們走下舞臺發放喜糖更是將現場的氛圍烘托得熱鬧無比;鄉親們演奏用蘭考泡桐樹製成的古箏等樂器,用雙手撥動美好生活的琴弦;農民合唱團高歌《我的祖國》……群眾慶祝豐收聯歡活動的舞臺上,農民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用各具特色的演出,用從心底裏流出的讚歌,在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裏盡情表達對土地深沉而濃烈的愛。
9月22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朝陽鄉木魚村,駐村工作隊員和村民在晾曬收穫的玉米。新華社發
舞臺一側,農機展區的一台臺“大塊頭”引人注目。如今,有了這些現代農機的幫助,種地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千里平疇上,插秧機栽下良種;百里沃野上,無人機施肥噴藥……這樣的場景早已隨處可見,種地更智慧,豐收更有底氣了!
豐收,不僅是物質上的豐盈,也是精神上的收穫。主場活動現場瀰漫的除了濃濃的歡慶氛圍,還有厚重的文化氣息。河南濮陽的麥稈畫粘貼技藝、安徽的花山剪紙、陜西的漢中藤編、廣西的桂林漆器等非遺項目悉數亮相,眾多鄉村工匠名師在現場為人們呈現非遺之美。
一個展臺上,一幅老漢手捧玉米、笑容淳樸的“畫作”引起記者注意,走近一看,這張惟妙惟肖的“畫”竟是刻在瓷器上的!來自江蘇鹽城大豐區的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豐瓷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銀付正在瓷盤上小心翼翼地敲著金剛刀。“能來參加豐收節的活動,我特別激動,用3個多月創作了這幅與豐收有關的作品,回去後還要再創作一些體現耕作豐收、和美鄉村主題的瓷刻,同時要為更多村民傳授瓷刻技藝,助力鄉村振興。”陳銀付説。
豐收節不只是農民的節日,也是全民的節日。
今年豐收節繼續組織金秋消費季,還開展“菜籃子”産品消費促進行動、“村晚”聯歡、美食品鑒等活動,引導推動各類線上平臺設立豐收頻道、豐收專館,吸引城鄉居民廣泛參與,共慶豐收、共用喜悅。
在主場活動現場,浙江寧波奉化的芋頭、廣西桂林的羅漢果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土特産”,芝麻葉、鐵棍山藥等河南本地的農産品,農業農村部定點幫扶縣貴州劍河縣的香豬肉,江西信豐縣的贛南橙茶、信豐蘿蔔餃,甘肅渭源縣的麻醬流汁寬粉,湖南永順縣的永順莓茶等鄉村特色美食讓人看花了眼。從特色産業到富民産業,各地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一個個“土特産”日漸成為富民增收的金名片。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豐收,是土地對每一滴汗水最好的回饋,是時光對每一位辛勞者最好的嘉許。
今天,我們致敬耕耘、禮讚收穫,更要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讓豐收的故事持續上演,讓農民的笑臉恒久綻放!
(光明日報蘭考9月22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3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