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市:葡萄“控産提質”産量減5000斤 收入多1萬元
每畝葡萄減産5000斤,收入反而增加了1萬元。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在華鎣市陽和鎮祝家壩村的葡萄基地。
8月20日,筆者來該葡萄基地,部分工人正將葡萄打包裝箱,通過冷鏈快遞車發往黑龍江、海南、廣東、浙江等地。
“目前,我們基地共種植了200多畝葡萄,年産量50萬斤左右,供不應求。”該葡萄基地負責人汪珣告訴筆者,基地長期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用合作,與其他種植基地相比,該基地培育葡萄品種更快,採用的種植技術更新,葡萄種類更為豐富。目前,基地共種植有陽光玫瑰、紅寶石、玫瑰香、妮娜皇后等葡萄品種15個,加上採用梯次搭配種植模式,基地從6月中旬到9月底都有新鮮葡萄供應,實現鮮果錯峰上市,延長了葡萄供應期,實現年産值300多萬元。
“如果葡萄結多少果就留多少果,畝産量能達到8000斤以上。”汪珣説,産量喜人,但同時裂果、爛果、病蟲害等也會增多,降低葡萄品相、口感的同時,售賣價格也會“大打折扣”。
怎樣提升品質?汪珣給出答案:“一是砍掉産量,將畝産控制在3000斤以下,讓每一顆葡萄都充分吸收養分和陽光。二是科技賦能,堅持有機種植理念,最大限度減少農藥殘留;運用先進種植技術降低病害率;通過自然成熟提升葡萄口感,保證果實綠色健康。”
“一直以來,我們按照1畝地4噸有機肥的標準,積極改良土壤,種植出的葡萄品質和口感俱佳,連續6年獲得‘有機産品’認證,連續3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汪洵説,“我們的葡萄産量雖低,但品質更好,售價翻了一番,一畝地至少能多收入1萬元。”
葡萄基地的發展,也為周邊群眾搭建起了就業增收平臺。葡萄每年管護期和採摘高峰期都會聘請周邊群眾來打工,高峰期最多聘請了230名村民。群眾不僅獲得了土地流轉的租金,還能獲得勞務收入。
67歲的宋祥英就是受益者之一。自從村裏發展起葡萄基地後,她每月在基地打工獲得收入2000元,加上流轉7畝土地的租金收入,每年可增收3萬元。“現在每月按時領工資,還學會了葡萄種植技術,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宋祥英説。
汪洵表示,接下來,該基地將致力於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配置果酒,生産果汁、葡萄乾等産品,併發展集休閒、觀光、體驗採摘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産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范青燕/華鎣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