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基地建起來 藥材變“藥財”
8月26日上午,在鄰水縣城南鎮花石村吳茱萸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吳茱萸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藥香,村民們正忙著采收、裝袋、搬運。
“每天有10多名村民採摘,最多的時候有30多名村民,預計10天左右採摘完成。”業主熊兵告訴筆者,基地種植了400多畝吳茱萸,其中350畝進入盛産期,預計産鮮果200噸,主要銷往江西、安徽、重慶、成都等地的中藥材集中批發市場。
據悉,吳茱萸分為大花、中花、小花等品種,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其種植週期短,移栽後3年即開花結果,5至6年進入盛産期,可持續高産20至30年,經濟收益快、社會效益好,符合綠色生態發展要求,發展前景廣闊。
“我們基地主要種植的是中花吳茱萸,屬於高價值中藥材。”熊兵介紹,他于2018年5月來到花石村,成立廣安誠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銅鑼山緩坡地段的山地和荒地,發展吳茱萸種植300多畝,並採用“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解決了周邊村民就近務工問題。
“採摘鮮果每天有120元收入。”長期在基地務工的村民范安成介紹,基地建在他家附近,除了有務工收入外,還能照顧一家老小,他感到很滿意。
基地除了種植吳茱萸外,還種植了單葉蔓荊子、紫花白芨、黃精等中藥材,併發展苗木培育基地。同時,建成中藥材加工坊,延伸中藥材産業鏈,進一步提升中藥材附加值。
經過6年發展,如今,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中藥材示範基地讓昔日的荒山煥發出蓬勃生機。同時,還帶動100余戶村民到基地務工,實現村民每人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引導業主加強日常管理,提高中藥材産量和品質,進一步搞好深加工,讓中藥材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花石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譚佳明表示。(張天文/鄰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