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我國森林覆蓋率超24%!還有這兩項數據,居世界第一

2024-08-16 08:5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天(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國家林草局發佈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草資源保護髮展成效顯著。

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 草地面積居世界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10.2億畝、森林撫育12.4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積達13.14億畝,居全球首位,累計完成種草改良7億畝,草地面積達39.55億畝,居世界第一。累計完成濕地保護修復項目3600多個,全國濕地總面積8.45億畝,居全球第四。

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3.05億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土地沙化實現“雙下降”,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率先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三北”工程實施40多年來,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有效防護農田4.5億畝。截至目前,三北工程攻堅戰完成綜合治理任務4000多萬畝。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棲息地建設穩步推進

中國國家公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國之重器”。當前,我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將保護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我國通過設立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加強了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力度。通過加強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及國際合作等,絕大多數種類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增、棲息地品質不斷改善。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重要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明顯增強。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目前,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處,總面積約佔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産15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4處、世界地質公園47處,建有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34處,數量也是居全球前列。初步形成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林草局還發佈了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最新成果,數據顯示,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宜林荒山荒地主要集中在集體林區,現有集體林地分佈在全國2600多個縣,涉及1億多農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發了農民擴綠、興綠、護綠的積極性,集體林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現持續“雙增長”。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司司長 王俊中:全國集體林森林面積21.83億畝,比林改前增加了5.5億畝,增幅37%,森林蓄積量93.32億立方米,比林改前增加了48億立方米,翻了一倍。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起步早、力度大的福建、江西,全省營造林面積連創歷史新高,2023年,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到65.39%、60.39%,位列全國第一、二位。

在“全國林改第一縣”福建龍岩武平縣,當地以林票作為質押擔保,為林業經營者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最高可獲得票面價值90%的貸款額度。

江西省資溪縣是全國首批進行林權制度改革的試點地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兩山轉化中心,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的價值轉化,提供收儲、評估、交易、運營等一站式綜合性服務。截至今年6月,兩山轉化中心已完成生態價值各項餘額貸款44.3億元。

目前,全國林業産業總産值超過9萬億元,其中80%的産值來自集體林。全國森林食品年産量2億噸,每人平均130多千克,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的我國第三大農産品,其中80%以上的産量來自集體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司司長 王俊中:集體林已成為林農就業增收的主陣地。集體林業帶動4700多萬農民就業,集體林地畝均産出約300元,比林改前增長了3倍多。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陳燁煒)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