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區農合聯“三位一體”織密農業服務網
近年來,銅梁區農合聯紮實推進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從供銷服務向兼具生産、信用合作的“三位一體”為農服務綜合平臺拓展,從傳統的農業流通領域向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延伸,織密農業服務網,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植入新動能。
以託管促增收 “眾耕寶”三方共耕
“今年不管是耕地還是收穀子,都有供銷聯社的農機來幫忙,給我們省力又省事。這種模式好!”眼下正值秋收農忙季節,看著正在田間作業的收割機,白羊鎮水碾村村民周正忠高興地説。
周正忠所説的是銅梁區在農村地區積極推行的“眾耕寶”三方共耕模式。該模式由供銷合作社、村集體和社員群眾共同參與,旨在提高農業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眾耕寶”到底如何運作?據銅梁區供銷聯社相關負責人介紹,是由農合聯引領,供銷社社有企業負責資金、農資、勞務、技術培訓、銷售等;村黨支部歸集土地,組織發動村民參加農業生産;村民以土地入股並參與勞動獲得報酬,同時監督供銷社企業和村集體農業生産中的賬務和品質。
具體來説,水稻收割以後按供銷社、村集體、村民6:0.5:3.5分成。輪作農作物如青菜頭以2.5:0.5:7分成。供銷社、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耕、收入共分、風險共擔。
截至目前,“眾耕寶”在白羊鎮水碾村、太平鎮坪漆村等試點土地面積已達500余畝。其中水稻已獲得豐收,畝均産在1200斤左右,村民畝均可分成近600元收益,加上平時務工收益及相關補助,以及輪作青菜頭,畝均可獲1000元以上,遠超土地承包出去的收益,且能及時兌現到手,真正實現了三方共贏。
此外,今年以來,農合聯還託管、服務、共耕全區土地20萬畝,為農村土地種植和保障糧食生産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動農特産品進入更多“朋友圈”
來自銅梁的高樓蘿蔔是重慶農産品的一張名片。高樓鎮中壩蔬菜基地單季蘿蔔畝産已達到1.7萬斤,年産量2萬餘噸,年産值3000余萬元,帶動300余戶種植戶增收。
在過去,由於出口運輸時間比較久,會影響蘿蔔的新鮮度,所以高樓蘿蔔一度只在國內銷售。
而改變源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及“一帶一路”建設,爭取到重慶海關支援,銅梁區啟動相關農産品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進出口貿易項目備案。去年,來自高樓村中壩蔬菜基地的蘿蔔開始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快車”,由雲南河口口岸,再到達越南老街省老街市,實現了走出國門。
高樓的蘿蔔並不是個例。在銅梁區農合聯推動下,通過雲南紅河自貿區、渝貿通、雙福國際農貿市場等渠道,大量銅梁優質農産品出口到南韓、越南、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除了推動農特産品進入國際市場,銅梁區農合聯還不斷打破傳統銷售渠道,拓展新領域穩定銷售途徑。引進頭部主播帶貨銅梁蜂糖李、貝貝南瓜等優質農産品,首創銅梁歷史上單場帶貨破百萬銷售額紀錄;打造“龍鄉水土生”與人間煙火氣相結合的“供銷集市”,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和銅梁夜經濟的標桿;推進高粱、紅薯、青菜頭等品類訂單種植2萬餘畝,全部實現保底價收購,確保以銷定産。
此外,依託農業農村部“農安追溯”平臺,自主開發“供寶寶”農産品品質追溯交易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種植基地土壤、肥料、運輸等,對養殖企業水質、空氣、運輸等全方位實時監測,實現數據可視化,讓用戶對採購的農産品有“看得見的放心”,提升農産品信任度。今年以來,農合聯每天穩定銷售銅梁農産品50噸以上。
政銀企聯合解決資金難題
在銅梁區農合聯組織下,以少雲烏魚、舊縣鵪鶉等為試點,開展會員間小額信用金融合作,成員間可在共同金融賬戶小額短期拆借資金,並按期歸還不計資金使用成本,達到平時共建共管、急時便捷使用、按期歸還平賬的目標。
這正是農合聯推動政銀企聯合,助力産業發展的生動實踐。為解決農合聯會員企業發展産業融資成本高門檻高“雙增高”問題,銅梁區農合聯在推進銀行與農合聯會員企業強化支援的“農合貸”基礎上,經過與金融部門多次探討,通過推動政銀企聯合,首次打破銀行放貸難和農合聯會員企業獲貸難的雙向壁壘,開創了互助信用共用,開展農合聯與金融中心引領,區內中國農業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人民財産保險、中國人壽財産保險等十余家金融機構,集體為農合聯成員企業授信,穩妥推進農合聯會員間的互助信用合作。
今年以來,共助推全區農業産業互助信用共用資金10億元以上。據了解,下一步,將依託農合聯加大信用貸款,探索禽畜活體、養殖圈舍抵押貸款,創新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探索農合聯會員為産業鏈上下游主體提供增信支援,開展訂單農業等貸款業務,切實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