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家長扎堆“學藝” 青年夜校點亮生活

2024-07-11 09: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等娃下課”到“娃等我下課”

家長扎堆“學藝” 青年夜校點亮生活

“以前下班接了孩子就回家,現在有了青年夜校,我的業餘生活也豐富起來了!”6月27日,在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1號樓2層的舞蹈教室內,40歲的“寶媽”廖艷梅正大汗淋漓地跳著健身舞。教室外,她的一雙兒女坐在長椅上玩手機,等待媽媽下課。

隨著青年夜校迅速“出圈”,“白天上班、晚上學藝”已逐漸成為青年的新生活方式,其中不乏“寶媽”“寶爸”。最近,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南寧青年夜校負責人黃家玉在巡堂時發現一個新現象:以前都是孩子上興趣班,家長在外面等待;現在是青年家長上課,孩子在門口等著。“這反映出家長們也開始注重自我提升了。”黃家玉説。

廖艷梅的兒子和女兒正在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習街舞和中國舞,平時督促兒子練舞時,他總是畏難不肯練。“練舞有那麼難嗎?”廖艷梅索性報名了青年夜校的健身舞班,想自己也體驗一下,通過實際行動和孩子相互促進、一起進步。

由於上課的地方離家有點遠,每次上課,廖艷梅接完孩子就帶著他們直奔教室。一次課1.5小時左右,孩子們就坐在長椅上看媽媽在手機上為他們準備的學習視頻。“以前都是我等他們,現在也要讓他們體驗一下,媽媽其實很不容易。”

“等待的時候感覺有點無聊。”今年14歲的莫舟琳正獨自坐在水彩插畫班教室門口等媽媽下課。週末時,她也會在這裡學習小提琴和水粉畫,媽媽只要沒事,都會等她下課。嘗過等待的滋味後,她也開始慢慢體會到媽媽陪伴自己的不易。

莫舟琳的媽媽周立霞今年42歲,是一名全職媽媽。上了水彩插畫班後,她不僅多了一個興趣愛好,跟女兒交流也更有共同話題了。她們會一起探討繪畫的技藝,“現在每天還會想著完成畫畫作業,感覺時間都不夠用了”。

“這裡沒有‘內卷’!大家都是憑興趣學習,每次課都會很快樂!”43歲的“寶媽”劉蘇娜笑著説。自從報名了青年夜校的舞蹈班後,她每週都充滿期待,感覺自己更有活力了,枯燥單調的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我每次下了班就直奔夜校,整個人也變得更積極樂觀了”。

聽説媽媽要去上課,8歲的李熙涵一開始並不接受,因為這會佔用媽媽陪她的時間。“媽媽也要有自己的時間,媽媽也要學習和進步。”媽媽吳嬋耐心地向她解釋。接連上了兩三次課之後,李熙涵想法也産生了變化,她會説:“媽媽我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你放心去上課吧!”

近日,在青年夜校集中上課時間,記者來到南寧青少年活動中心觀察發現,在教室外的長椅、操場上,不少孩子在等他們的家長下課,有的孩子在安靜地刷手機,有的孩子則在操場上鍛鍊身體、追逐玩鬧。

記者採訪了廣西、廣東、湖北等多家青年夜校的負責人及學員發現,這一現象並非個例。有些學生家長認為這是一個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的機會,但伴隨著“陪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一些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新的需求隨之出現。

“如果能在晚上給孩子開設一些課程,跟大人的上課時間保持同步會更好。”吳嬋期待未來能開設配套課程,讓家長在上課的同時,孩子也能有自己的事情做。

劉蘇娜建議為等待家長的孩子開設兒童書房或閱讀角,除了操場等露天場所外,給孩子們一個看書、做作業的地方,讓家長更安心。

為了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也正在探索青年夜校和少年兒童課程同時段開放,現在每個晚上都有一些青年和少兒同步的課程,涉及書法、美術、舞蹈、音樂等方面。“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在操場上跑步、打球。我們的劇場裏有開放演出,也歡迎孩子去看。”黃家玉説,針對家長提出的開放閱讀角等文化空間的建議,未來也會考慮對“陪學”的孩子開放。

為進一步增進親子關係,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還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開設了親子課堂,將書法、繪畫、美術等學科融合起來,培養孩子的基本素養。在這個課堂中,家長可以跟孩子互動。“我們也是希望家長能夠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黃家玉説。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吳欣宇 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靈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