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汛期洪澇災害來襲前有何徵兆?普通人如何避災?

2024-06-28 08:57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發生連續強降雨天氣,引發洪澇、泥石流等災害。這些災害來臨前有什麼徵兆?普通人遇到這些災害又該如何避災?

進入主汛期,連續暴雨天很容易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內澇時,應當用沙袋、擋水板等做好隔絕,防止積水倒灌室內,避免電氣進水、漏電傷人,危舊房屋或在低窪地勢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如在戶外行走要避開高壓線,警惕積水區。駕駛車輛遇到立交橋下和低窪地帶時,千萬不要貿然通過,以防車輛被淹。

汛期暴雨局地性、突發性強,雨量大,危害重,極易引發山洪、泥石流、崩塌等災害。山洪通常發生在河流、沿海地帶以及低窪地帶。洪水到來前通常會有一些前兆,如溪水突然變渾濁,流速增大、水位上升,發出如火車般轟鳴的水聲,動植物出現異常反應等。此時,如果在戶外活動遭遇泥石流時,要準備好通信設備,收集手電、打火機、色彩艷麗的衣服等作為發送信號用的物品。迅速向山坡、高地轉移,不要在低窪的谷地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或停留。當洪水來得太快來不及轉移時,可以爬上屋頂、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

汛期如果進入山裏,要警惕山體滑坡。通常其發生時也有前兆,即山坡出現大量橫向及縱向的放射狀裂縫,山坡上的樹木發生傾斜,原本沒有泉水的山坡腳下咕咕冒水等。此時要迅速往山坡兩側穩定區域逃離,不要向滑坡體上方或下方逃離。當無法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注意保護好頭部。滑坡停止後,應繼續待在安全區域,不要立即進入災害區搜尋財物,避免二次遇險。

【責任編輯:李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