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體態矯正“神器”有用嗎?找到問題根源更靠譜

2024-06-25 10:51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駝背、含胸、脖子前傾、骨盆前傾、高低肩……當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己有著各種體態問題,這既讓他們在身體上感到不適,也可能在心理上感到焦慮。

為調整體態,一些人寄希望於“背背佳”等矯姿産品。“背背佳”對很多80後90後的童年來説並不陌生,最近它又熱了,這一次它的購買者以成年人為主。日前,“背背佳90天賣了一個億”話題登上熱搜。在有的電商平臺“背背佳”旗艦店,熱銷成人款矯姿帶銷量超百萬件。

不良體態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市面上的各種矯正體態的“神器”是否有用?正確的體態矯正方式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工人日報》記者展開了採訪。

矯正體態要找到問題根源

“體態是一種結果和表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醫生郭峰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本質上是力線不正。力線不正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長期伏案、不良坐姿等日常生活習慣導致的。”

記者了解到,多種品牌的同類型矯姿帶在市面上熱銷,售價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背背佳”的産品説明顯示,針對日常姿勢不好、難以保持良好身形姿態的“非患者”用戶,建議每次穿著控制在兩小時以內,堅持使用後駝背情況通常會慢慢改善。

但是,“背背佳”類矯姿帶的使用體驗因人而異。有網友認為很勒、不舒服,脫下就沒用,是“美麗刑具”和“智商稅”;也有消費者表示,堅持使用是有效果的,可以讓人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人認為這種産品只是一種輔助,不能過於依賴。

“‘背背佳’這類産品其實也是在矯正力線,它的作用在於提醒和限制使用者的姿勢,但是單純靠這個來實現矯正是不大可能的。”郭峰説,“還是要去專業機構做一下評估,找到自身問題的根源在哪,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盲目跟風用某種方法並不可取。”

需進行正確的體姿訓練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玉增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駝背、圓肩、頭頸前探等常見的不良體態,如果放任不管會産生一系列危害。

“例如,肩頸僵緊會導致體態變差,不良體態又會加重肩頸的僵緊,産生惡性迴圈;頸部深層肌群緊繃,脖頸肌肉勞損會引發頭痛;肌肉順應性減低,導致呼吸不暢;長期慢性勞損,增加脊柱各部分的壓力,長期可能導致脊柱變形,進而産生長期的腰背痛。”劉玉增説。

劉玉增也認為,矯姿帶並非解決姿勢問題的根本方法,要真正改善體態,需要進行正確的體姿訓練和調整,通過加強核心肌群、改善肌肉平衡和靈活性等方式逐步調整身體姿勢,形成良好的習慣。長期堅持正確的體姿訓練和行為習慣,才能有效預防姿勢問題,並提高整體健康水準。

在某些疾病狀態下,體態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例如脊柱側彎、退行性腰椎間盤疾病、脊柱骨折、強直性脊柱炎、椎管狹窄等。這類問題會對健康造成顯著影響,需要及時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當然並非所有的體態問題都需要糾正,一些輕微的體態偏差、個體自然的體態特點、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體態變化等情況,盲目去糾正可能反而會適得其反,導致不必要的擔憂和治療。”劉玉增提醒道。

運動能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體態

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通過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並加以堅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勢,能否讓體態變好?答案是肯定的。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多位醫學專家認為,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從而改善體態,現在很多都市白領出現腰酸背痛等問題,與缺乏運動脫不開關係。

瑜伽教練田納的經驗或許可以給普通人提供一些參考。田納曾因背部長期疼痛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脊柱側彎。就她當時的情況而言,醫生難以判斷病因是先天還是後天所致。在醫院進行了大半年的理療、牽引、推拿等治療後,她的疼痛得到了部分緩解。

“我是先有疼痛,然後才發現自己的體態有問題的。”田納對《工人日報》記者説。當時她所工作的俱樂部裏有不同類型的運動方式,醫生建議她不要進行太劇烈的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田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運動體系,並進行了系統性的學習。每次運動過後,她的疼痛問題都能得到更好的緩解。

長達20多年的刻苦運動,讓田納成了受益者,疼痛問題慢慢消失,在後來的檢查中,她的脊柱也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的曲度。在她看來,體態是身體可以養成的習慣,堅持鍛鍊可以讓肌肉形成記憶——這種肌肉慣性可以從運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運動讓身心都變得更加健康,健康是第一位的,體態變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田納説。

【責任編輯:蔚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