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首份國家層面農村養老總體部署出臺 佈局三個層級

2024-06-19 09:45

來源:法治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首份國家層面農村養老總體部署出臺 力爭不出村不離鄉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服務能力與發展水準顯著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短板依然突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

近日,民政部聯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出安排部署。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意見》首次在全國層面專門對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了總體性、系統性部署,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政策引導,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奠定堅實基礎。

推進互助養老

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具有總量多、速度快、應對難等顯著特徵。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我國老齡化水準城鄉差異明顯。從全國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為23.81%,比城鎮高出7.99個百分點。

根據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年齡結構、空巢率、健康狀況等指標均較城鎮更加嚴峻,在經濟收入水準和養老服務費用承受能力等方面均與城鎮差距較大,許多地方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老年農民工返鄉現象比較突出,城鄉老齡化差距正在不斷拉大,農村老齡化程度更高、形勢更緊迫。

農村養老服務不同於城市養老服務,具有歷史形成的文化傳統、社會基礎和獨特鮮明的特徵稟賦。農村家庭發生深刻變化,呈現規模小型化、居住分散化、贍養功能弱化等趨勢,農村傳統家庭養老已發生顯著變化。

前述負責人表示,發展農村養老服務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集體互助、家庭盡責,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特別是要創新農村養老服務發展體制機制,增強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內生動力,發揮“近鄰”和“熟人”優勢,推進老有所養和老有所為相結合,圍繞老年人周邊建設施、促服務,力爭不出村、不離鄉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對於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意見》明確了近期和中期目標:到2025年,農村養老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省域內總體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覆蓋率不低於60%,互助養老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失能照護、醫康養結合、助餐、探訪關愛、學習娛樂等突出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縣域統籌、城鄉協調、符合鄉情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佈局三個層級

前述負責人指出,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網路建設要從縣、鄉、村三個層級推進。

在縣級層面,要拓展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功能。支援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根據需要設置失能照護專區或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加強護理型床位建設。充分發揮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拓展資源統籌、實訓示範、技術指導等功能。支援縣域公辦養老機構或其他管理服務水準高的民辦養老機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依法組成服務聯合體,連鎖化、品牌化、集約化運營。

在鄉級層面,要推進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等養老機構轉型,建設成具有協調指導、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居家到府、服務轉介等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原地改造升級項目不調整規劃用途,不額外佔用建設指標。基礎設施設備老化、消防設施不達標、入住率低且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因地制宜進行撤並。

在村級層面,增加村級養老服務點。將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村莊規劃。建立政府扶持引導、村集體組織建設、老年人自願入住相互幫扶、社會廣泛支援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鼓勵基層老年協會參與服務管理,廣泛開展代買代辦、尋醫送藥、探訪關愛、學習交流等互助幫扶活動。結合實際需要,可以依託有條件的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開辦老年食堂、設置老年助餐點,探索鄰里互助、設立“中心戶”多戶搭夥、結對幫扶等模式,靈活多樣開展助餐服務。結合村容村貌提升,開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動養教結合,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養老機構建設老年教育學習點。開展農村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素養。支援牧區探索開展“馬背上”的流動服務,更好解決老年人在遊牧過程中助急、助醫等服務難題。

此外,還要引導提升縣域養老機構資源使用效能。統籌採取優化整合公辦養老機構資源、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機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縣域內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效率,並逐步將集中供養特困人員根據意願安置到服務品質好、運營效率高的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對閒置或運營效率偏低的公辦養老機構,可按規定採取公建民營、公辦民營、委託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縣域內公辦養老機構上一年度平均入住率低於所在省份公辦養老機構整體平均入住率的,縣級民政部門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公辦養老機構床位使用效率。

提升品質水準

前述負責人表示,提升農村養老服務品質水準,關鍵是要堅持目標引領,突出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制約農村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

一方面,要加強服務安全監管。強化農村養老機構安全生産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建築、消防、醫療衛生、食品、服務等安全底線要求,加強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創新綜合監管機制,鼓勵利用智慧定位、視頻監控等資訊技術加強品質安全監管。民政部門依法落實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責任,指導做好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産和消防安全工作。民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依職責強化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食品安全管理。應急管理部門、消防部門負責指導做好農村養老服務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提升火災防範和應急救援能力。

另一方面,要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做實鄉鎮醫療機構與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機制,建立就醫綠色通道。支援醫療機構執業醫師、鄉村醫生到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老年人家庭巡診,到府提供健康監測、醫療護理、康復指導等服務。實施基層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項目,重點提升鄉村醫生對主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能力。

此外,還要提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養老服務水準。結合遷入地人口規模、老齡化程度、服務可及性等因素,合理設置安置點養老服務設施,與遷入地區公共服務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資金可將安置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支援範圍。加強遷入地特別是大中型集中安置點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推動養老護理員等人才在安置點就業。(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蔡彬】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