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代龍村:青花椒為鄉村振興增“香”添“味”
欣欣笑口向西風,噴出玄珠顆顆同。時下正是花椒的採摘期,廣安市廣安區恒升鎮代龍村村集體的1100畝青花椒喜獲豐收,當地村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採摘工作,處處呈現忙碌的景象。
恒升鎮代龍村花椒基地裏,一串串青色的花椒挂滿枝頭,微風拂過,沉甸甸的花椒隨風搖曳,散發著濃濃椒香。眾多村民穿梭其間,搶抓晴好天氣,忙著剪枝、切段、分揀、稱重。代龍村黨支部副書記周圓成介紹,今天採摘花椒應該是120多人,挂果的有200多畝,産量在30萬斤左右,預計在月底前採摘完。發展一個産業,致富一方百姓。花椒産業的發展不但為村民帶來土地租金收益,還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平臺。“我們今年花椒園收成很好,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工作問題,花椒採摘和管護期間每天也可以掙一百多元,還可以照顧家裏面。”村民黃明英説。採摘下來的青花椒由村民們直接運送到今年新建成的烘乾房,經過烘乾、拍籽、過篩等環節後進行儲存,最後銷售到市場。
“加工中心分兩種形式進行加工:第一種,枝條採摘過來之後進入烤灶,通過顆粒分枝機進行分離,再進入選枝機,出來的就是幹花椒。幹花椒現在售價17元左右。第二種方式是,採回來的鮮花椒剪成毛椒到烘乾中心用風扇把水汽吹乾,目前價格比較低,兩元左右。目前花椒由南充的一家花椒收購商進行收購,有貨了他隨時過來拉走,銷路不愁。”提起烘乾中心,代龍村黨支部書記范光春就打開了話匣子, 代龍村境內多山丘,氣候條件、地理位置適宜種植青花椒,該村于2002年就開始引進業主種植青花椒,有著豐富的種植青花椒的歷史經驗。但2020年以來,由於花椒樹老化,業主經營的花椒效益不理想,有放棄經營的想法。為了穩步推進花椒産業發展,助農增收,代龍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在原廣安區政協主席、現廣安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昌傑的牽線搭橋下,從組織部門爭取到100萬元集體經濟産業發展資金做大做強花椒産業,由村集體新種植1100畝青花椒。
代龍村青花椒2023年就實現了豐産,但因無烘乾設備,花椒保質期又短,到花椒豐收時節,只能及時售賣青花椒,導致花椒售價不高或積壓變質。村支兩委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後來,區政協文史委幹部和恒升鎮的區政協委員蘇中衛等主動服務,通過政協有事來協商活動爭取區水務局135萬元項目資金在該村新建青花椒烘乾加工中心,目前花椒加工中心於2024年4月建成,今年首次投入使用。“感謝政協有事來協商,讓我們有了烘乾房,再也不擔心花椒賣不出去了。”范光春介紹,烘乾中心建成以後,由於可烘乾和儲存,對花椒銷售有很大好處。今年青花椒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帶來50萬元以上,比去年增長30多萬。此外代龍村還積極延伸花椒産業鏈條,發展花椒林下經濟,動員返鄉創業青年李常清開起了“花椒雞”農場。
代龍村“雞大錘”散養土雞農場業主李常清説,他是2023年5月回來的,當時他看到2000多畝花椒基地林下空閒,便有了養“跑山雞”的想法。通過與朋友商量之後,便從湖北拉了2000隻青腳麻雞回來開始飼養。“我們養殖的花椒雞以糧食餵養為主,從沒吃過一粒飼料,天天在花椒基地裏吃蟲子、青草長大,從去年到現在養5000多只雞,以蛋雞為主,産值可達20萬元以上。”據范光春介紹,下一步,代龍村將以青花椒規模化種植為重點,著力從技術、管理、銷售、品牌、品質等方面加大力度,爭取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廣安區融媒/廖小兵、朱京川、劉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