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廣安市高標準農田穩糧增産底氣足

2024-04-24 16:0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是糧食産量得以實現的基礎。在當前增産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國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國務院印發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

廣安是全省糧食重要産區之一。廣安市糧食産量如何?糧食增産還有多大提升空間?下一步又該如何做?日前,筆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image.png

糧食增産入瓶頸

“廣安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日平均氣溫16℃、日照1200小時~134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土壤以沙溪廟土質為主,耕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各類工程蓄水5億立方米,有效灌面約60%,森林覆蓋率25%左右,適宜水稻、玉米、小麥、紅苕、大豆等糧食作物生長。”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肥料科負責人説。

近年來,廣安市突出建好“天府糧倉”,建立“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糧食生産責任機制,開展“深挖潛力擴面積”行動,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加快撂荒地整治、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穩步增長;通過抓技術指導、農資保供、生産示範等工作,讓糧食産量穩步提高;通過“調優結構提品質”行動,著力調優結構、建立優質糧油基地、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使糧食品質穩步提升;通過開展“科學防災減損失”行動,加快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産品和技術推廣應用,建立穩定暢通的自然災害預警聯動機制,讓糧食災害損失減輕。

據數據統計,廣安市常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40萬畝左右、産量穩定在183萬噸以上,糧食單産長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居川東北地區第一。

“雖然廣安市糧食生産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例如,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種植業比較效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同時,農村勞動力缺乏且老齡化嚴重,現代農業技術適配度不夠,土地規模化程度整體處在較低水準,組織化程度低,農民自由購種導致大面積單一品種集中種植規模小,多品種混收、混儲、混加工問題突出,難以形成優質優價等。

糧食增産已進入瓶頸期,廣安市該如何突破?該負責人表示,從廣安市糧食生産發展現狀和優勢分析,糧食生産應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撂荒地整治穩定糧食生産面積,科技賦能提高單産、提升農民和種植大戶積極性等方面下功夫,從而帶動糧食穩産增收。

image.png

科技助力提單産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水稻移栽的有利時期,連日來,廣安市各地搶抓農時,組織農機開展早稻插秧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4月17日,在武勝縣清平鎮會雲村,看到當地農戶正在進行水稻機插秧作業。培育好的秧苗裝入插秧機內,隨著農機手熟練地操作,一株株翠綠的秧苗從秧盤上依次滑落,整齊有序地栽插進田裏,為稻田披上了一襲綠色的“新裝”。

“以前人力插秧需要四五十個人栽種一個月時間,現在高標準農田改造好了,機械化插秧只需要半個月時間,方便極了。”清平鎮會雲村種糧大戶譚小均説。

在前鋒區的田間地頭,今年的插秧也不同以往,少了成群結隊一起插秧的村民,更多的是插秧機快速在水田裏往來作業。憑藉機械化助力,原來耗時費力的插秧工作可以快速完成,春耕生産跑出了“加速度”。

在觀閣鎮七谷村高標準農田裏,插秧機作業轟鳴聲不斷,插秧機上,前排坐著農機手,後排站著放秧員,只見他們熟練配合,隨著插秧機來回穿梭,一株株秧苗從拋秧口均勻有序地拋灑在水田裏,栽下的秧苗行間距整齊劃一,不一會兒,原本空曠的水田就插上了翠綠的秧苗。

據了解,與以往傳統人工插秧相比,機械化插秧可使秧苗定穴栽插,能保證種植密度、寬行窄株等,有利於秧苗個體壯實和水稻群體品質,通風透光好,減少病蟲害,同時,還可以減少水稻根部損傷,有利於水稻迅速返青和生長,實現水稻穩産高産,還極大縮短播種時間,節省了人力和成本。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節本增效、提高勞動生産率、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最有效的方式。廣安市近年來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形成機耕、機播(插)、機防、機收、機烘全程機械化操作模式。同時,積極培育從種到收的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服務組織提供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技術服務,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從而提高單産。

此外,廣安市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方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秸稈粉碎還田,種植綠肥還田,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提升耕地地力等級,實現“藏糧于地”。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範,篩選廣安最適應的品種,整合綠色高産高效技術,實現“藏糧于技”。

提高種糧積極性

穀雨時節,在鄰水縣九龍鎮的田間地頭,到處可見忙碌的身影。4月18日一大早,鄰水縣豪強農機專業合作社業主殷舉雲就駕駛今年新買的大馬力拖拉機在田間穿梭,進行耕地作業。而在剛翻耕出來的稻田裏,村民們彎腰揮臂,將一株株翠綠的秧苗依次栽下,大家分工有序,很快,一株株秧苗直立在田塊裏,綠油油地隨風搖曳,為大地“披”上了“綠裝”。

得益於政府針對種糧戶的農機具購置補貼和種糧補貼等優惠政策,今年該合作社利用30萬元優惠貸款新添置了2台大馬力拖拉機,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在九龍鎮桂林村、新華村、裏仁村等地流轉1500畝土地進行水稻種植,比去年增加了300畝的種植面積。

殷舉雲是廣安市種糧大戶的代表之一。為提升農民和業主的種糧積極性,近年來,廣安市推行靈活的土地流轉政策,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積極落實惠民政策,加大服務力度,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引導鼓勵大學畢業生、復轉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群體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同時,堅持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聯農帶農主體,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帶動、統一銷售、生産託管、技術服務等方式,發展“保底分紅”“按股分紅”“按貢獻分紅”等多種收益分配模式,引導建立風險對等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民收入,鼓勵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農民合作社,大力發展規模性産業,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

此外,廣安市還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穩定水稻和玉米種植面積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減紅苕種植面積,擴大豆類、馬鈴薯種植面積。積極發展鮮食玉米、飼料玉米,填補平壩地區鮮食玉米上市空檔期,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種植效益。(廣安市各區縣融媒/任禹舟、張天文、姜曦悅)


【責任編輯:吳一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