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華鎣喜獲鄉村振興“三連冠”的秘訣

2024-03-26 16:1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華鎣市被評定為2023年度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回頭看”考核優秀等次,這標誌著華鎣市連續3年獲評省級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市、先進市和“回頭看”考核優秀等次。

作為面積只有47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只有35萬人的華鎣,在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秘訣在哪呢?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近年來,華鎣市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全面摸排農戶“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動態新增監測對象,落實特困救助、臨時幫扶等措施,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返貧底線。

2023年,該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農村工作會、常委會、常務會、領導小組會達30余次,集中研究解決鄉村振興重大事項、重要問題,切實把工作重心、資源力量向鄉村振興工作匯聚。全年安排鄉村振興領域財政資金超過2億元,並爭取鄉村振興資金2.42億元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

該市還制定推進華鎣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實施方案,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納入全市四大戰略“448”重大工作和150個節點項目每月調度,每個鄉鎮明確“2名縣級領導+7個縣級部門”定點聯繫督導,將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年度目標任務,單設10分逗硬考核,並通過“清單制+責任制+時限制”倒逼鄉村振興戰略終端落實。

出臺聯農帶農富農産業、就業創業培訓獎補、務工交通補貼等配套政策,聚焦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推行“公司+養殖大戶+農戶”模式,232戶庭院經濟示範戶帶動1000余戶組團加入。2023年,脫貧群眾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脫貧人口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廣安市收入增速。

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華鎣市把鄉村産業發展水準作為關係鄉村振興實效的關鍵因素,進一步發掘農業産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産業,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

該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遏制“非糧化”、防止“非農化”。2023年,該市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超過27萬畝,糧食産量超過10萬噸,全年完成蔬菜産量14.5萬噸,農産品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分層分級建立“鎮、村、戶、田”四本“田長檯賬”,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精準落實到區域、田塊,鐵腕執行“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持續整治農戶承包耕地撂荒,實施1.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全市15萬餘畝耕地數量不減、品質不降。

同時,該市攻堅培育糧油産業、蜜梨産業、木本油料、生態畜禽、山地果蔬、花卉苗木等現代化農業集群,大力實施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培育農産品加工企業9家,建成蜜梨、花卉等特色農業産業基地12萬畝,農作物綜合化機械化水準超過41%,建成國家、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7家,省星級現代農(林)業園區2個。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近年來,華鎣市聚焦宜居宜業宜遊和美鄉村建設,在人居環境、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著力推進鄉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

該市科學劃分為3個鄉鎮級片區、2個中心鎮和23個村級片區、23個中心村(社區),形成“鎣中片區主幹牽引、南北片區強支帶動、村級片區多點支撐”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

該市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累計完成1.3萬餘戶,衛生廁所比例達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過72%,每月評選紅榜家庭300余戶,持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該市加快補齊鄉村振興公共服務短板,建成農村公路及森林防火通道40公里,鄉鎮公共文化設施全部達到“六有”標準。提檔升級高標準農田0.6萬畝,常態化開展農村撂荒地清零行動,深入實施全域公交、全域供水、全域優質供電、全域通網“四大工程”;每季度採取“縣評鄉、鄉評村、村評戶”模式逐級開展評比活動,評出鄉風文明“先進戶”5800戶,涼水井村、白鶴咀村創建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慶華鎮入選2023年度鄉村文化振興省級樣板鎮。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潛能

深化農村改革是一個長期任務,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近年來,華鎣市堅持守住底線紅線,全面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審慎穩妥深化農村改革。

該市創新實施全省首個“行走的醫院”村衛生室一體化建設,通過資訊化軟體系統,搭建遠端診療平臺,以“網際網路+遠端診療”模式,實現華鎣市人民醫院、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與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的互聯互通,將優質醫療資源“背”進千家萬戶,其經驗做法被中央農辦簡報刊發。

該市制定了農村集體經濟“削薄扶強”計劃,明確年度集體經濟發展重點,分類扶持村集體經濟,採用“公司+新型經營主體+農戶”模式,通過返租倒包、入股分紅、土地租賃等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同比增加約5%,77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累計經營性收入超過1000萬元,涼水井村、大佛山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伍家坳村等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

同時,該市以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創新開展農村改革工作,成功申報全省農村集體收益分配權抵押擔保試點,拓展集體資産權能,探索發揮金融在激活農村生産要素中的積極作用;全面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經營率實現較快增長,發展家庭農場(種養大戶)540家,農民合作社和重點龍頭企業超過300家。(蔣琴、周松林)


【責任編輯:吳一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