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農業“大比武” 比出精氣神 “武”出好風采
大地回春,沃野復蘇;比武練兵,競相超越。
3月20日至21日,四川省廣安市舉行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第一次“大比武”現場會。2天時間,12個點位,6個縣(市、區)逐一登臺比拼,共同探尋廣安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本次“大比武”現場會,重點圍繞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春耕生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進行,通過觀摩,各縣(市、區)在“大比武”中開拓了思路,凝聚了共識,以爭先進位、比學趕超奏響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前鋒區
“五苗同育” 助力“天府糧倉”糧滿倉
與會人員參觀的第一站是代市鎮帽合村。作為2024年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示範村,帽合村近年來流轉土地600余畝,種植紅米、黑米等特色水稻。目前,該村正搶抓農時,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第二站來到觀塘鎮仁和村,一塊塊高標準農田整齊劃一,田邊溝渠四通八達,田間“建好天府糧倉、打造都市田園、推進城鄉融合”的標語牌格外醒目,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
“依託2023年實施的20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仁和村按照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思路,集中連片規劃500余畝,實行水稻、玉米、高粱、紅薯、蔬菜‘五苗同育’,可為3000余畝土地提供優質秧苗。”前鋒區委副書記魯崇兵介紹。
“通過選擇優良品種、統一規範育苗、主推先進技術,既有效降低了育苗成本、提升了育苗效率,又降低了生産風險、提升了育苗品質。”武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茍萬軍對仁和村“五苗同育”的做法大加讚賞。同時,他認為,該村通過為本村農戶代育、為種植大戶提供商品苗、自育自種自收的方式,還可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一舉兩得。
今年,前鋒區將推進以糧食安全為重心的“天府糧倉”前鋒行動,力爭實現糧食播種面積25萬畝,糧食産量11萬噸,生豬出欄17.5萬頭,為實施“天府糧倉”廣安行動貢獻前鋒力量。
“值得學習借鑒。”茍萬軍表示,武勝縣將積極學習前鋒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力抓好大春生産,抓實生豬等“菜籃子”産品穩産保供,量質並重建好“天府良田”。
廣安區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實現糧食播種面積84萬畝以上、産量34.5萬噸以上;實現良種、良法覆蓋率98%,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率達72%……”在位於濃溪鎮圍子村的農事服務中心現場,一組出現在LED大螢幕上的數據吸引了參會人員的目光。
濃溪鎮圍子村農事服務中心佔地面積4390平方米,總投資550萬元,配有烘乾設備、旋耕機、插秧機等設備,是集農機服務中心、倉儲中心、烘乾中心於一體的多功能服務中心。
邊走邊看,與會人員來到圍子村標準化育秧基地。筆者看到,一條“播種生産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輸”水稻種子,而不遠處,插秧機正在高標準農田裏來回勞作。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圍子村新引進的“水稻播種機”,首先在“播種生産線”上鋪上泥土,經過“殺菌劑”消毒,然後來到播種機處播上水稻種子,最後鋪上泥土,就可以通過傳送帶傳送到高標準農田裏,便於插秧機工作。
隨後,與會人員來到協興鎮佛手山新村,該村距廣安城區9公里,佔地面積80.5畝,房屋44幢,主體採用輕鋼建築材料,于2023年進行提質改造。
“通過提質改造,佛手山新村實現舊貌換新顏。”參觀完佛手山新村,前鋒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長河對該村雨污管網改造、公廁改造、景觀提升等工程印象深刻,他認為,有利於加快環主城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帶建設,提升主城區發展能級,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今年以來,廣安區搶抓環主城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帶建設機遇,統籌推進城鄉規劃佈局、要素配置、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做優糧油産業、做強鹽皮蛋産業、做活文旅産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華鎣市
集中育秧提質增效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沿著蜿蜒的山路,與會人員驅車來到陽和鎮蔡家灣村,放眼望去,一片片被農用薄膜罩著的秧苗盡收眼底。
“蔡家灣村是華鎣市級集中育苗點,該村通過‘村集體+大戶+訂單+技術服務’模式,實現了育苗産業訂單化、多元化、科學化。”華鎣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訂單式”育苗,通過“預售+拼購”模式實施,共有203個單位下單;“多元化”選擇,根據客戶需求選擇種類、品種,推廣“稻香杯”優質品種,共實施優品育苗7個;“科學化”管理,組織農技專家4名,深入春耕一線,全天現場支招,實現科學種田、精細管理。
“集中育苗模式,解決了農業生産過程中農戶育苗技術不完善、秧苗品質不高、成活率低等問題,有利於推動現代農業高效發展。”聽完介紹,廣安區副區長王正君欣喜地表示:“希望全市大力推廣集中育苗,促進農業生産提質增效,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
走進陽和鎮偏岩子村,整潔的柏油路、高大的入村牌坊、清澈的護村河、獨具特色的川東明清風格民居……勾勒出一幅新時代“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美麗新農村畫卷。
偏岩子村原是破舊落後的小村落,近年來,該村結合《營造法式》等古代建築學及川東民居特色設計,村民自主出資修建中式明清風格民居62棟,其建築設計獲得國家首屆田園建築設計大賽三等獎,該村也先後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全國文明村鎮、四川省鄉村振興村等榮譽稱號。
“乾淨整潔、特色十足,在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走在了全市前列。”參觀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衛平給予高度評價。
鄰水縣
深化産業協作 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繼續前行,與會人員興致只增不減。在袁市鎮天華村,望著該村建成的1200畝宜機化稻油輪作示範基地,大家議論紛紛。
天華村是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據現場負責人介紹,該基地依託四川農科(水稻)産業技術研究院,推廣加工型水稻品種15個,建設水稻集中育苗基地300畝,輻射帶動小農戶發展品質糧油,促進産業發展。
沿著盤山公路前行,與會人員到達位於豐禾鎮關口村的白茶基地,梯田狀的茶山美如畫卷。據了解,該基地按照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標準,圍繞白茶加工研發中心、高品質林茶種植區、茶文化休閒文旅帶“一心一區一帶”規劃佈局,打造集高端名茶生産、休閒文旅為一體的白茶産業融合示範園。
開墾調型山地5200余畝;産業道路8.2公里、便道15.8公里;打造山坪塘1個、蓄水池21口……據介紹,除了加強産業合作,該基地還邀請浙江農林科學院等院所相關人員來現場指導,學習林茶套種、茶林共生模式,合理佈局、複合種植經濟作物。
“在試點示範上,各有特色。”白茶基地給岳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舒聯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該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白茶産業,是産業協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懷揣期待、充滿熱情,3月21日上午,參加廣安市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第一次“大比武”現場會的與會人員,來到武勝縣和岳池縣,對“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試點示範等工作進行現場觀摩,一邊看,一邊評,一邊比,一邊學,營造出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武勝縣
以花為媒 “農文旅”融出好“豐”景
3月,又是油菜花開的時節。
參觀第一站,是武勝縣沿口鎮江家壩村。臨江遠眺,千畝金黃色的油菜花連綿成片,在風中泛起金色波浪,散發出陣陣花香,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徜徉在花海裏拍照“打卡”,盡享春日鄉村美好風光。
3月8日,武勝縣第二屆大地油彩鄉村文化旅遊節在江家壩村開幕,以花為媒、以花會友,該縣立足民俗文化、地域風情、鄉村旅遊等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全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依託大地油彩鄉村文化旅遊節,武勝縣打造千畝油菜基地,開發露營、戲水、漢服攝影等7個項目,打造近郊‘桃花源’,年接待遊客80萬餘人次,集體經濟增收43萬餘元。”武勝縣副縣長朱偉介紹。
沿著嘉陵江乘船直下,美景盡收眼底。同樣是賞花,距離江家壩村幾公里的武勝縣中心鎮應龍島卻另有一番風味。
“立足應龍島獨特的江心島嶼優勢,武勝縣結合‘油菜+高粱’種植特色,按照‘既種糧油又種景觀’的思路,以小春種植彩色油菜圖案拼接,大春種植向日葵、高粱圖案拼接的糧油景觀,打造具有‘江心島嶼’特色的農村露營基地,實現旅遊收入50余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就業100余人。”朱偉説。
漫步花海、聞著花香,鄰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宏劍感到心曠神怡。“武勝縣不僅高效推進撂荒地集約復耕,讓‘冬閒田’變‘增收田’,而且立足自身優勢,在打造美麗休閒連片、鄉村旅遊重點連片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趙宏劍豎著大拇指説,“‘一朵花’撬動‘賞花經濟’,這種模式值得學習。”
石盤鎮沙灘公園打造以“碼頭故事”為主題的大地油彩畫、萬善鎮金沙外灘打造以“桑枝菌香”為主題的大地油彩畫、禮安鎮越江村打造以“煙火龍舟”為主題的大地油彩畫……近年來,武勝縣錨定“千里嘉陵、武勝最美”目標,做活“嘉陵江畔遊”農文旅融合文章,在沿江10個鄉鎮開闢河灘地,種植3萬餘畝油菜擴面增産,大幅提升沿江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輻射帶動沿江村民增收致富。
岳池縣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縣
懷著愉悅的心情,與會人員繼續參觀,來到位於岳池縣茍角鎮石龍橋村的岳池縣現代農業産業園糧油加工中心。
走進糧油加工中心,在全封閉式無塵免洗米工藝處,與會人員透過玻璃觀看了碾米加工、糙米加工、拋光色選等一系列加工流程,大家對科技賦能農業加工讚不絕口。
據介紹,該中心佔地27.5畝,總投資3800萬元,按農機服務、糧油烘乾、糧油倉儲、稻米加工、産品包裝銷售、農業技術培訓一體化模式建設完成。同時,中心具備耕地、栽種、飛防、收割、烘乾、加工、農資供給、農産品銷售、人才培訓9大社會化服務功能。
參觀的最後一站,來到岳池縣天平鎮金龜橋村黃家院子,還未下車,與會人員的目光便被當地頗具川東民居風格的建築所吸引。
黃家院子位於天平鎮南部9公里,現有10戶民居,距今已有180餘年歷史。院子依山而居,呈遞進流線式佈局,民居以小青瓦屋面、穿鬥架梁的木結構為主要特色,院前稻田開闊平整,院內竹林環繞,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居民依竹而居,拾級而上,與會人員紛紛在編織竹工藝品的現場停下了腳步。當地獨具特色的水蒸青篾竹蓆是以特殊的水蒸工藝、精選青毛竹,用極細的竹條編織而成,因為該産品像布一樣柔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佳品。
“不論是高效完備的加工中心,還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岳池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範本。”華鎣市委副書記鄒平點讚道,下一步,華鎣市將積極學習岳池的先進做法,認真謀劃華鎣市的農業農村工作,實現農村宜居宜業,推動農民富裕富足。
一天半時間,6個縣(市、區),12個點位,與會人員深入群眾視角,在參觀中學習經驗,在對照下奮起直追,在“大比武”中形成比學趕超氛圍的同時,在“大點評”中凝聚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共識,共同探索廣安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路徑,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共同譜寫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高品質發展新篇章。(何紫寧、何禮/中國網廣安;張天文、譚曉宇/廣安市各區縣融媒;龍俊帆、劉琴/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