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區全力提檔升級養老服務品牌
“一老一小”牽動著億萬家庭,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近年來,前鋒區始終將養老服務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聚焦群眾關切、完善政策體系,著力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養老服務工作機制,構建居家社區機構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力助推養老服務品牌提檔升級。
居家養老 服務送到府
前鋒區龍灘鎮土寨村黎奶奶因腦梗常年癱瘓在床,身體一側無法行動,洗澡便成了黎奶奶的難事兒。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之後,協調專業機構工作人員帶著專業洗澡機到府,定期為黎奶奶進行到府助浴服務,讓黎奶奶不再為洗浴問題發愁。
前鋒區整合區內養老服務資源,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目前已經建成家庭養老床位207張,持續為403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到府服務。
除了“集中資源”做好服務好老人日常生活外,養老力量也被集中統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該區統籌民政專幹、專業機構、村組幹部、志願隊伍力量,協同開展農村留守老人巡訪關愛服務5.7萬人次,減輕留守老人的後顧之憂。
“我們對養老服務進行‘集約管理’,依託觀閣中心衛生院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集綜合服務、公共娛樂、康復理療等功能于一體,有效攤薄服務成本。”前鋒區慈善事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文小波説。
社區養老 溫暖老年人
上午到老年活動室看看報、翻翻書;中午去食堂吃飯,葷素搭配,營養又健康;下午在小廣場遛遛彎、唱唱歌……這是搬到前鋒區觀閣鎮敬老院楊萬清老人一天的生活縮影。前鋒區觀閣鎮敬老院已成為老人們溫暖的“家”。在這裡,有更適合老年人需求的照料。
楊萬清老人所居住的觀閣鎮敬老院已成為前鋒區乃至全市公辦養老機構打造“標準化”的樣板,該敬老院按照一處公園式的優美環境、一套精細化的管理制度、一支專業型的服務隊伍、一項創收性的院辦經濟、一個智慧化的監管平臺“五個一”模式,為院內老人提供精細化服務,最大程度提供良好養老服務。
在該區所有養老機構內,通過專業社工機構實施“善美夕陽”助老服務項目,為機構內老人提供文化娛樂、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並分級建立“紅黃綠”檔案,助力老人幸福指數提升。
同時,轄區內養老服務“拓展化”示範樣板則著力於擴大養老服務領域。“我們率先為全區85歲及以上低保家庭中的困難老人購買補充醫療保險,探索通過社會組織、基層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社會力量,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日常探視、關愛慰問、結對幫扶等服務。”文小波説。
機構養老 照護更貼心
近日,在前鋒區老年養護院內,工作人員正通過健康監控系統實時觀測床位上老年人的心率等指標情況。
“這是前鋒養老‘服務融合’手段之一,通過“網際網路+養老和醫養”融合模式,床位可以實現對老年人生理指標的硬體級採集,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更科學的管理。”前鋒區老年養護院院長孫遠勤告訴筆者。
為了更好地管理區內養老機構,前鋒區積極推動區內“機構整合”,撤並虎城、龍灘等5個條件較差、人數較少的敬老院,打造觀閣、代市、龍塘3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整合後,全區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水準大幅提升,入住率從26%提升至61.4%。利用閒置敬老院打造服務“三留守”人員的“善美大院”,引入專業社工機構管理運營,為農村老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
不僅如此,該區統籌民政系統、區級財政、社會機構等用於養老服務的資金,將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保險等待遇納入區本級財政預算,每年對轉入公建民營機構的失能特困人員給予一定的補助。積極與社會層面對接,為敬老院募集慈善捐贈資金及物資約30萬元,有效推動養老服務領域“資源聚合”。(程明珠、丁彥博/前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