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協同振興 推動形成城鄉融合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當前,四川省廣安市上下正深入落實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增強鄉鎮級片區聯城帶村紐帶功能,做大做強中心鎮,打造支撐片區、服務城鄉的重要節點。如何將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生動現實,已然成為今年市兩會上的熱點話題。
如何推動形成城鄉融合高品質發展新局面?連日來,參加廣安市兩會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圍繞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完善中心鎮服務功能、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熱點踴躍建言獻策,共同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
本土特色産業“領跑”
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
縣城地處“城尾鄉頭”,是溝通城市和鄉村的基本空間單位,是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目前,廣安市各縣(市、區)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各不相同,需通過提高縣域綜合承載力推進城鄉融合。”市政協委員、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主任何躍斌説,縣域綜合承載力的核心因素是産業,是否擁有高品質的本土特色産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縣域經濟發展水準高低和潛力大小。他建議各縣(市、區)立足比較優勢,選準定位,打好産業振興特色牌,各個縣(市、區)全産業鏈打造2—3個特色優勢産業,最終形成一批産業集群。要壯大本土“頭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堅持招大引強,全力招引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培育新型主體,打造一批農業産業化示範聯合體。同時,要推進農産品加工向縣域下沉、向園區集中、與市場對接。
“還要加強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何躍斌説,公共服務設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設施有了更高需求,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有了新要求。應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優化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佈局,以片區為基本單元,促進縣城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市人大代表、岳池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劉榮表示,産業發展是提升縣城綜合承載力的核心支撐。去年,岳池縣千方百計抓實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在全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運作監測排名由一季度第31位躍升至三季度第16位,連續刷新歷史最好成績,成功入圍賽迪西部百強縣榜單,成績來之不易。
劉榮表示,接下來,岳池縣將深入實施“産業支撐”戰略,堅持以城聚産、以産興城,加大改革力度,發揮縣城在經濟發展、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優勢,做大做強做優醫藥健康産業,鞏固接續提升輸變電産業,全鏈條發展米粉産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等産業,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打造縣域經濟副中心
完善中心鎮服務功能
中心鎮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廣安市在不斷加速發展的同時,還有步驟地推進中心鎮便民服務的標準化、規範化和便利化建設,使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持續提升。然而,在推進過程中,中心鎮便民服務建設仍存在推進力度不足、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管理體系尚需理順等問題,亟須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針對此問題,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周代碧建議根據中心鎮産業發展、人口聚集等特點,與國土空間規劃同步,適度超前、科學編制便民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增強中心鎮便民服務“一站式”功能。
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心鎮便民服務能力?周代碧認為,應堅持需求導向,整合資源和力量,因地制宜推行“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法律服務、産業園區、金融保險、電商物流”等,共建共用服務平臺。
“建議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建立審管協同機制,以中心鎮為重點,協同推進事項與人、財、物同步下沉,確保政務服務接得住、辦得快、管得好。”周代碧説,加快放管結合的同時,也要強化督導問責,革除不良作風,推動便民服務健康發展。
市人大代表、鄰水縣委常委、副縣長謝建平介紹,鄰水縣已將豐禾鎮納入中心鎮規劃建設,按照縣域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放大産業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全力破解“人、地、錢”發展瓶頸,高位推動中心鎮建設。除此以外,該縣還聚力産業發展,持續做優臍橙、糧油、蔬菜等優勢産業,推動豐禾輕工業園區提檔升級,全力打造五華山、泥漢坪、讓水湖大旅遊環線;聚力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污水處理等項目,加快推進“六個一”工程,鎮村環衛設施設備覆蓋率達到100%,建成場鎮污水管網5.7公里,合理佈局公共綠地,在場鎮中心增加1處口袋公園、4處街角廣場,2022年豐禾鎮獲評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
謝建平表示,鄰水縣將以“優鎮興鄉”為路徑,協同發力促進城鄉融合,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集中資源推進實施中心鎮“六大提升工程”,大力推動三産融合發展、農文旅融合發展,重點培育一批農業大鎮、工業重鎮、文旅強鎮,同時,加快推進中心鎮做大做強,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因地制宜“一鎮一策”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隨著廣安市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一系列措施落地見效,各地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活品質普遍提高。但是,不同類型的鄉鎮、村莊受限于其地理條件、資源稟賦和區域文化,發展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需進一步探索適合本地的發展路徑,久久為功持續用力。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市人大代表、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羅鈞説,廣安區作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在推進現代化鄉村建設之路上肩負著示範引領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廣安區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産業,加快建設農業強區,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9個、農産品初加工基地155個,培育“三品一標”農産品34個,全面構建區、片區、鄉、村四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一鎮一策”打造美麗宜居鄉鎮,完成花橋鎮、彭家鄉等5個場鎮改造提升,使場鎮環境更加宜居。
羅鈞建議,堅持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促融合,實現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全力縮小基礎設施“硬差距”,加快填補公共服務“軟落差”,紮實推進鄉村建設;深化鄉風文明“一榜兩評”活動,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鄉村善治格局;發揮數字技術對鄉村發展的支撐作用,豐富鄉村數字化應用場景,進一步助力農民增收、賦能鄉村振興。
市政協委員、武勝縣清平鎮林山村黨支部書記譚倩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感觸深刻。“現在鄉村小路平坦寬敞、農家庭院乾淨整潔、農業産業蓬勃發展,滿眼都是鄉村美景。”譚倩説道。
譚倩表示,和美鄉村中的“和”更突出提升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體現出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美”更側重於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代化鄉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譚倩建議,每一個村按照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編制詳細規劃,明確在産業發展、村莊整治、農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和措施。對農村風貌進行科學升級改造,推進農村危房、舊房、空心房改造和墻體立面整治,裝扮美觀舒適住宅,改善農戶住房條件,配套庭院環境衛生設施,實施道路硬化、村莊亮化、提升凈化、增加綠化面積、增強美化,在新的歷史階段逐步打造現代化的鄉村生活形態。(劉婧、任禹舟、張天文、馮奕鈔/縣(市、區)融媒;盧琴、夏佩/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