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藝之鄉”金字招牌何以越擦越亮?
初冬時節,寒氣襲人,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的熱度卻因一場盛會持續升溫。
11月20日,第七屆“岳池杯”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展演系列活動暨第十一屆岳池農家文化旅遊節活動在岳池縣陸游廣場拉開帷幕,鞏漢林等全國知名曲藝名家的到來,令岳池曲藝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讚譽和祝福。
連日來,曲藝名家在曲藝交流、下鄉演出中切身感受到了岳池發展曲藝文化的力度和速度。他們紛紛發出感慨:曲藝在岳池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自2011年岳池縣成為中國曲協“岳池杯·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大賽”永久舉辦地以來,不僅打開了岳池曲藝事業發展新局面,更在廣安市乃至全省的曲藝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早在2007年,岳池縣就被中國曲協授予西部首個“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喜獲殊榮,躍馬揚鞭。近年來,岳池縣深耕曲藝文化傳承與創新,隨著政策機制的強力支撐,優秀作品和人才的不斷涌現,以及曲藝陣地的不斷夯實,“中國曲藝之鄉”這張名片在岳池越擦越亮。
中國曲藝之鄉牌坊。
政策頻出
激活曲藝新生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岳池為兩江環繞的“川東糧倉”,享有“千年銀岳池”美譽,孕育了深厚的農家文化,進而衍育了燦爛而獨特的曲藝文化。
早在唐宋時期,岳池曲藝便開始興起。上千年來,岳池人民在勞作之餘創作排演了一批曲藝作品,延續了曲藝的薪火,發展至今主要有竹琴、清音、荷葉等20余種,也推動曲藝文化成為這片土地的一張金字招牌。
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是岳池建設文化強縣、以文化強縣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底氣。
多年來,岳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發揚曲藝文化優勢,把傳承和創新曲藝文化作為文化強縣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保護和利用並行、傳承與發展並重”的思路,持續鞏固壯大“中國曲藝之鄉”建設成果。
以“實”為要,強化曲藝創作經費保障。先後出臺《岳池縣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岳池文藝獎評選辦法》《岳池縣文化旅遊産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等專項政策,設立200余萬元專項資金支援文藝人才開展創作活動,對曲藝創作進行適度傾斜,確保“中國曲藝之鄉”建設工作持續高效開展。
以“獎”促“優”,讓“優者獎”真正落實落地。創立“岳池文藝獎”,每兩年進行表彰,對加入中、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分別給予10000元、3000元獎勵,對榮獲國家級獎、省級獎的作品分別給予兩倍、等額獎勵,極大地激發了曲藝作品創作、曲藝文化交流和曲藝創演培訓的活力。將曲藝人才納入“岳池傑出人才”“岳池工匠”評選重點範疇,提高曲藝人才獲得感。
以“節”營城,以“曲藝+文旅”為地方經濟發展“搭臺唱戲”。立足本土、突出特色,將“岳池杯·中國曲藝之鄉系列活動”和岳池農家文化旅遊節相結合,著力打造岳池文化標誌性工程,打造品牌“金名片”,讓文化軟實力成為助推岳池高品質發展的硬支撐。
…………
不看花艷,看土肥。亮招頻出,激活了岳池曲藝新生態。
四川荷葉《秋江》赴法國演出。
內培外引
挖掘曲藝“新苗子”
毋庸諱言,因歷史和現實原因,同全國不少地方一樣,岳池曲藝也面臨人才隊伍斷檔的困境,願意學曲藝、做曲藝的年輕人少了。
縣文化館館長寇太虎分析,曲藝屬於小眾文化,目前本土幾乎沒有專業的曲藝類學校,導致難以培養優秀人才。加之搞曲藝需要有一定自身條件,難學、難成才,讓不少年輕人打了退堂鼓。
如何才能破解人才短板?岳池縣給出答案:內培外引,千方百計育人才!
內培——
推行“拜名師學名藝”,從2018年起,開始遴選曲藝潛質人才“一對一”拜師學藝。先後選派羅捷、許亮、朱仕秋、王勇拜師田臨平、蔣澤光、羅大春等曲藝大師,學習四川清音、竹琴、金錢板等技藝,著力提升曲藝創作能力和表演技藝,培育曲藝領軍人才。
事實證明,內培達到了預期目標,一批年輕曲藝愛好者成長迅速。
羅捷並非藝術科班出身,大學學的是與文藝不沾邊的電腦專業,2018年卻憑藉一副好嗓子及悟性,成功拜師“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田臨平,成功跨界,于2020年斬獲中國曲藝藝術專業獎項的最高獎——“牡丹獎”新人獎,2023年獲評第十屆巴蜀文藝獎特別榮譽藝術家;許亮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新人獎提名、四川省“金熊貓”獎。
與此同時,創新實施曲藝人才“薪火”計劃,實施一名曲藝人才“一對一”培養一名幼兒,加速培養曲藝後備人才,不斷壯大曲藝傳承隊伍,夯實曲藝傳承根基。
外引——
開辦名課堂育名人。採取“請進來”等方式,邀請羅大春等大師到岳池開設表演培訓班,依託《紅杜鵑》《兩匹馬》《米香粉香》等精品節目創作契機,開辦“曲藝流動講堂”,邀請一級導演、牡丹獎獲得者等曲藝名家開展面對面授課等,培育近500名曲藝人才,優化曲藝人才梯次結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借力名師,越來越多的岳池優秀青年人才開始挑大梁、當主角,並加入“岳池菁英服務團”為群眾提供常態化優質服務,他們的事跡也堅定了更多曲藝愛好者學好曲藝的信心和決心,日漸形成曲藝創作隊伍“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
羅捷參加廣安市第三屆“音舞劇”雙年會展演。
廣建陣地
培養曲藝“發燒友”
在岳池縣顧縣鎮顧興社區,有一群曲藝“發燒友”,年齡從8歲到70歲不等,涵蓋中青老少四代。每天早晚,都有數十名曲藝“發燒友”自發在川主廟戲臺排練,不少小孩在旁邊學樣,成為曲藝文化傳承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該鎮宣傳文化中心主任王勇介紹,顧縣沒有職業演出團隊,但活躍在民間的業餘文藝演出隊越來越多,作為廣安最早一批省級曲藝社區,如今已發展曲藝愛好者300余人,培養曲藝骨幹40余人。
一個小小的社區為何有如此大的“粉絲群”?王勇坦言,作為曲藝陣地,政府安排了專項經費,提檔升級川主廟曲藝戲臺,購置服裝和道具,不定期安排專業老師授課,為曲藝愛好者過把“戲癮”搭建了舞臺,拓寬了增收途徑,實現了傳承、創收兩不誤。
目前,顧興社區曲藝隊成員有123人,能演出連響、盤子、清音、快板等10余個曲種,演出700余場次。其創作的精品節目還登上第七屆“岳池杯”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展演系列活動。
無獨有偶。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的岳池縣非遺展演基地,曲藝工作者們演起來、忙起來,用專業化、常態化的“吹拉彈唱”,吸引了不少群眾在茶余飯後捧場“入戲”,岳池曲藝文化正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曲藝的生命力在基層。近年來,依託縣文化館、非遺傳承中心、鄉鎮(街道)宣傳文化站等載體,在人員聚集區散點佈局小型曲藝演出場所12個,建成曲藝社區15個、曲藝鄉鎮10個、曲藝學校10所、曲藝幼兒園2所、曲藝傳習基地3處,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曲藝文化建設體系,織密陣地網路。
打造城市名片。將曲藝文化、曲藝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在曲藝大牌坊、曲藝文化主題公園、吳雪藝術中心等曲藝陣地基礎上,打造岳池曲藝風情街2條,規劃建設岳池縣文化藝術中心,塑造了曲藝特色文化與現代時尚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
在岳池,得益於曲藝陣地不斷拓展,“曲協分會”“藝術團”“演出隊”等從城市迅速發展至鄉鎮,曲藝“發燒友”成為新生力量。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53支曲藝隊伍、3162名草根曲藝人才,每年開展商演超3000場次。
曲藝進校園。 岳池融媒 甘雨 攝
推陳出新
創作曲藝“好本子”
今年3月,岳池縣曲藝團成立,成為四川省首個縣級曲藝團。在“平臺”推動下,岳池縣廣大曲藝愛好者出精品、攀高峰、推新人、出新作的步子加快。
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進入新時代,如何讓岳池“老曲”獲“新生”?守正創新是必由之路。
從創新形式上下功夫——
曲藝+宣講。圍繞中心工作,建成銀城曲藝宣講團,組建10支鄉鎮曲藝宣講小分隊,構建起“1+10”曲藝宣講矩陣,開展“週末專場+巡迴宣講”,用曲藝曲音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
曲藝+廣場舞。順應新形勢,以包容的心態,把盤子、清音、連廂、諧劇、三句半等別具特色的傳統地方曲藝融入老百姓常跳的廣場舞裏,舞出新風采。同時,用心舉辦曲藝廣場舞大賽等,為其切磋交流搭建舞臺。
曲藝+網路直播。緊跟時代,以抖音號、微信視頻號、岳池播報App等為載體,用“清音+宣講”“創作+解説”的模式,錄製曲藝微視頻作品。同時,定期開展網路直播,讓曲藝更貼近生活、走進群眾。今年以來,媒體觀看量突破570萬次,話題總覽量超過1100萬次。
曲藝+電影。整合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資源,精心製作岳池曲藝節目點播庫,在每場電影放映前由群眾點播曲藝節目,實現了傳統曲藝展演和現代電影放映的“無縫銜接”,豐富農村地區群眾文化生活,激發村民學習文明禮儀,踐行文明風尚。
從創新內容上下功夫——
以家鄉人、家鄉事創家鄉劇。創作人員把岳池人耳熟能詳的紅色故事、英雄事跡等搬上舞臺,創新編排出《紅杜鵑》《埋名英雄柴雲振》《英雄回家》等曲藝作品,使岳池曲藝文化走出歷史,煥發時代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榮獲各界盛讚的《紅杜鵑》創新融合揚琴、竹琴、金錢板、清音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膽融入渠江號子、山歌、民間舞蹈和民俗等地域文化元素,促進傳統曲藝與現代表演有機融合,多次走向大型展演舞臺,煥發出岳池曲藝新活力。
岳池的曲藝創作,在汲取其他藝術形式養分的同時,紮根生活、深耕沃土、服務群眾,富有岳池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一批“接地氣”的精品力作驚艷亮相、走出國門、斬獲大獎。
2014年,“第七屆巴黎中國曲藝節”,四川荷葉《秋江》赴法國參演,獲盧浮銀獎;2019年,四川清音《小姑出嫁》獲第二屆四川省群星獎;2020年金錢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登上人民日報;2022年,四川清音《米香粉香》榮獲第十屆“巴蜀文藝獎”……
創作更加活躍,演出日益繁榮。重要時刻、重大事件、緊要關頭,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岳池曲藝人的身影。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大時間節點,他們聚力推出《鄉村振興靠大家》《戰鼓聲聲踏征程》《美麗岳池我家鄉》等一批感染人、打動人、鼓舞人的曲藝作品200余件,“唱”好了岳池故事。
一路走來,岳池曲藝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繁榮。(岳池融媒/劉婧、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