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用心照亮康複路

2023-11-09 15:5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與腫瘤漫長的鬥爭史中,惡性腫瘤一直是人類最為恐懼的“敵人”之一。儘管目前,醫學技術的長足進步和層出不窮的創新研發成果為腫瘤患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治療方案,腫瘤治療也已經從“談癌色變”進入“與癌共存”的階段,然而基於惡性腫瘤給患者身心層面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和風險,它仍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及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全球癌症負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新發病例數(226萬)已經超過肺癌(220萬),成為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總數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國,乳腺癌高發的情況同樣極為嚴峻,僅2020年一年,我國乳腺癌新發病例就高達42萬例,並導致12萬例乳腺癌患者死亡,高居我國所有癌症死亡人數中的第4位。更嚴重的是,近年來這一數據以3%~4%的速度快速遞增,乳腺癌已成為影響我國民眾健康的重要威脅因素之一。

長期耕耘于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和研究領域,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史艷俠對於乳腺癌的防治頗有自己的一番思考。以細心於臨床中發現治療的突破點,以恒心在科研中追尋新藥物、新療法的點點微光,是她從醫以來堅定不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在治療之外,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讓愛和治愈的力量幫助患者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亦是她始終堅守的初心。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腫瘤的全程管理、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不負生命之托、踐行醫者承諾,史艷俠希望能夠從各個維度綜合發力,用心照亮患者的康復之路,讓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追根溯源——

拓寬惡性腫瘤治療的破局之路

談及自己從醫的契機,史艷俠稱“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從小就非常崇拜那些手到病除、能夠解決病人難題的醫生,從那時起我就夢想成為一名醫生。”而曾目睹親人罹患惡性腫瘤並在確診3個月後即辭世的經歷,也讓她認識到了惡性腫瘤“萬病之王”的“威力”。就這樣,她幼時萌發的夢想有了具體的方向:“當時癌症幾乎是‘不治之症’,是世界難題。我希望可以成為一名腫瘤科醫生,為解決這個難題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十年寒窗苦讀,史艷俠如願進入中山大學腫瘤內科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從基礎性研究入手,她習得了探索科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同時也産生了關於臨床和科研的思辨:“基礎研究不能是‘空中樓閣’,這些研究最終都要建立在臨床意義的基礎之上。”於是在進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作後,她決定“兩條腿走路”,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用基礎研究去探索機制,再讓基礎研究來“回答”臨床中發現的問題,就此形成臨床和科研之間的“閉環”,史艷俠也在這一過程中快速成長起來。“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認知過程。”史艷俠笑著説道,“在臨床中發現新問題、新困難、新挑戰,不僅是我科研新靈感、新思路的‘發源地’,也是我科研方向調整的重要指標。以臨床需求驅動研究方向拓展,以研究成果推動臨床實踐向更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個交互的過程既回答了我的臨床問題,又能夠實現做科研的價值,對我來説是意義重大且受益匪淺的。”

隨後數年,史艷俠從未停下鑽研和學習的腳步。先後在美國哈佛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乳腺內科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基因組醫學系(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Genomic Medicine)學習與合作的經歷,賦予了她開闊的國際視野,更讓她看到了乳腺癌前沿研究的諸多可能。學成歸來,史艷俠躊躇滿志,她決心要以個體化治療、精準治療等治療方案及相關研究成果,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切實的幫助。

乳腺癌致病原因複雜,針對腫瘤發生發展中重要的基因和通路展開研究,並據此制訂更加精准詳細的治療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史艷俠團隊首先從基礎研究入手,對乳腺癌的“地域性特點”展開研究,發現了高加索人群和亞裔乳腺癌病例一些環境和遺傳相關的通路存在顯著的差異,證明了高加索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很可能是環境和遺傳風險的協同結果。此外,乳腺癌高耐藥性的成因及解決辦法也是史艷俠團隊研究的重點之一。在針對多線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國內自主研發的靶向藥LZM005臨床研究中,他們找到了可能影響抗HER2治療效果的分子標誌物——KMT2B、KIR3DL2,這一發現讓抗HER2精準靶向治療更加“有的放矢”成為可能。而在逆轉多藥耐藥乳腺癌及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方面,史艷俠團隊與澳門大學鄧初夏教授團隊、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穎教授團隊共同發現了蛋白酶體參與乳腺癌多藥耐藥的新機制,併發現新型蛋白酶體抑製劑複合載體包裹化療藥物的治療方案可在患者體外逆轉多重耐藥性(MDR)的現象。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前沿科學》(Advanced Science)發佈後,收穫了領域內相關研究者的持續關注,並獲得了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繼續支援。

image.png

▲史艷俠(左四)和學生

在將相關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轉化的過程中,史艷俠同樣著力頗多。在廣東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的支援下,她帶領團隊開展“使用PERS基因模型輔助選擇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方案的多中心、前瞻、隨機對照Ⅱ期臨床研究”,其配套開發的相關試劑盒已在進行專利申請、商品化及臨床推廣驗證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史艷俠團隊進一步建立起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化療方案的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新藥臨床研究平臺。據了解,這一平臺通過在手術前給予患者全身治療、取得一定療效後再進行手術治療的新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治療的精準度,目前已經在具體的診療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不唯如此,史艷俠還積極開展對泌尿系統腫瘤新藥、新治療方案的探索。2014年,她牽頭建立了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內科團隊。此後數年,這一國內罕見、專攻泌尿腫瘤研究的團隊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實踐中收穫了極為亮眼的成績:在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大會)上,史艷俠團隊與韓輝教授團隊共同協作,首次報道了陰莖癌創造性適用TIP方案聯合EGFR單抗和PD-1單抗的研究結果。通過這一治療方案,局部晚期陰莖癌高危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率從過去的10%提高到了45%。一年後,史艷俠團隊又繼續報道了晚期尿路上皮癌中使用白蛋白紫杉醇+PD-1單抗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結果,這為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案及新的循證醫學證據。

每一次攻克臨床難題、每一項創新性成果,都是史艷俠團隊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的基石。“目前,惡性腫瘤的治療理念和手段都在不斷進步,特別是當腫瘤醫學進入精準化、個性化時代,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預後效果也變得越來越好。而我和我的團隊能夠以自身所研參與到這一過程中,拓寬惡性腫瘤治療的道路,為這些患者帶來一些實質性的幫助,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醫者仁心——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在交談中,史艷俠介紹了許多乳腺癌患者的經歷:年輕的“準媽媽”認為治療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執拗地要“生下孩子再抗癌”;正當盛年的媽媽一邊治療一邊操心家庭,“蠟燭兩頭燒”以致影響了療效;老年患者憂心療效不佳,還會給孩子增加經濟負擔,常常猶豫要不要“放棄算了”……

儘管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乳腺癌擁有最豐富的治療手段,且是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很多患者對於乳腺癌的認知卻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一部分患者對乳腺癌‘談之色變’,消極治療、心態也受到極大影響;另一部分患者則認為乳腺癌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必‘過度治療’”。面對患者對於疾病“一知半解”的情況,史艷俠果斷地將“乳腺癌科普”納入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中。“由於知識結構、生活經驗、社會閱歷的差異,很多時候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於‘醫生在做什麼’更是一頭霧水。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為患者進行科普,讓患者對自身情況和治療方案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讓醫患之間的溝通更順暢、更高效。這對於提升患者信心、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並最終攜手戰勝腫瘤具有極為積極的意義。”

“醫院的墻見過最多的眼淚和依戀。”在史艷俠看來,在艱苦的抗癌過程中,給予患者心靈層面的鼓勵和支援,是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您的痛苦和煎熬,我們感同身受”,史艷俠的這句話,曾在一次公益演講中讓台下的患者和家屬潸然淚下,也成為她工作之餘鑽研心理學,為患者搭建心靈療愈“陽光房”的初衷。“乳腺癌患者不僅需要化療,也需要‘話療’。”史艷俠説,“目前,我們成立了以治療組為基礎的診治單元,實現對患者的全程管理,從而更加全面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真誠、關心、溝通,是‘話療’的關鍵詞,也是其核心價值所在。”

與此同時,史艷俠也注意到,即使目前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水準持續提升,但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城市之間乃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區位之間,患者的治療結局仍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北上廣等中國頂級醫療機構接受治療5年的生存率可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80%~90%;而在邊遠的鄉村,其5年的生存率可能只有50%。這樣的差異是驚人的,也是慘痛的,是以患者的生命為代價的。”為此,她決心多做一點事,讓幫助和扶持的力量照亮更多角落。

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化療委員會的大力支援下,史艷俠積極組織開展並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全國抗腫瘤規範化治療百城行”活動中,以期可以一定程度上彌合不同地區之間惡性腫瘤治療水準的巨大差異:“我期待通過‘抗腫瘤規範化治療百城行’活動,對惡性腫瘤的標準化治療進行宣講,從微小處入手一點點改變當地從業者及患者對惡性腫瘤的認知,進而推動規範化治療和醫療品質一體化的進程。”

除此之外,史艷俠更將目光投向了資訊接收渠道更少的老年人。2022年8月,她以專委會主委的身份,牽頭籌辦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在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的當下,各种老年性疾病帶來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突出,乳腺癌也是其中的一種。過去由於早診早篩的不足,很多老年乳腺癌患者並沒有得到充分診斷,一經發現即是晚期患者,給治療和預後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外,老年患者的心態往往比較悲觀、容易放棄治療,從而導致治療不充分,進而影響整體的治療結果和後續的生活品質。可以説,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而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向我們發起合作邀請時,我們雙方一拍即合,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的籌辦也就此被‘提上日程’。”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1月19日,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乳腺癌分會正式成立。“目前在國內,老年患者經常是被忽略、被漠視的群體,通過成立老年乳腺癌專業委員會,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醫學專家的參與,培養更多專業人才,讓老年患者群體得到更多社會關注,幫助老年患者得到更加規範科學的診療和支援。”

image.png

▲史艷俠(左九)團隊

醫者仁心,胸懷大愛。當被問及以科普和組織力量推動惡性腫瘤診療現狀變革的初衷,史艷俠頗為感慨地説道:“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乳腺癌正在向慢病化發展,醫生在醫院裏接觸到的病人僅僅是病程的一個階段,除此之外,我們仍然有大量結束手術、化放療或者正在進行內分泌等維持治療的康復群體及癌症長期生存者需要照顧。為他們提供專業的醫學建議,紓解病痛造成的心理焦慮,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身心完全回歸社會與生活,這都是我們要做的,也是我們正在做的。我想,這就是‘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的意義所在。”

繼往開來——

匯聚團隊力量,照亮生命之光

回首自己的成長之路,史艷俠總説“我是很幸運的”。徜徉于國內頂尖的腫瘤中心,師從業內知名的學術大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深厚的文化、專業底蘊滋養了她,寬鬆的學術氛圍給了她肆意生長的空間。在這裡,史艷俠得以在“知”的層面廣泛吸收世界範圍內先進的醫療知識,在“行”的層面有機會落實自己的想法,她以蓬勃的態勢,成為立於南國的新秀。

成長于斯、植根於此,史艷俠堅定地扛起了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針對不同分型、不同分期乳腺癌治療方法並不相同的現狀,自2009年起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即成立了以多學科協作為前提的乳腺癌多學科綜合診療會診團隊(MDT),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取得更好的療效為目標,史艷俠即是其中的骨幹成員。自擔任主任醫師以來,史艷俠先後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項目、廣東省計劃項目國際合作重點基金項目、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等在內的多個重要項目,並獲得2014年度美國國家癌症基金-美中抗癌協會年度獎。她負責執筆撰寫的《腫瘤化療所導致噁心嘔吐》《腫瘤化療導致的貧血專家共識》《腫瘤化療相關血小板減少專家共識》《腫瘤化療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等多個臨床共識》等指南共識,為我國腫瘤治療及支援治療的診療標準提供了規範化的支撐。

2020年,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開闢黃埔院區,已經成長為團隊的中流砥柱、時任內科副主任的史艷俠勇敢地接下黃埔院區內科籌建工作的重擔。“黃埔院區一切都是從0開始,籌備工作千頭萬緒,不僅要了解科室運作的全過程,還為團隊定下科研方向,更要兼顧團隊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不過繁雜的工作並沒有嚇退這個名字裏帶“俠”的姑娘,她條分縷析、逐一推進落實,終於讓年輕的內科團隊在全新的黃埔院區紮下根來。“在黃埔院區工作的一年,是親眼見證、親身參與新院區成立和成長的一年,也是陪伴內科團隊從‘誕生’到‘獨當一面’的一年。對我來説,這是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也是我陪伴團隊共同成長的良好契機。”

説起自己所在的團隊,史艷俠將其概括為“科研和臨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綜合性團隊”——“既有臨床醫生,也有專門做科研的科學家,更有科研和臨床兼顧的轉化型人才。以乳腺癌和泌尿系統腫瘤研究診療為核心特色,打造一支既懂臨床又懂科研的醫生科學家整體團隊,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和治療方法,並進一步促進特色研究成果落地轉化、培養領域內的兩棲型人才,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承襲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團隊精誠合作的傳統,史艷俠用“找準方向、做好分工、團結協作、並肩向前”概括團隊的動力所在。在此基礎上,她積極邀請國內外業內專家來訪指導,並開展與醫院、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前行目標,也給我們裝上科研引擎,帶領我們團隊向著國際頂尖的水準邁進。”

從醫多年,史艷俠的理想依舊樸素如初:“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醫生,做一名真正高水準的能夠為患者解除病患的醫生。”在她心中,好醫生的標準是為患者控制好病情、讓患者切身感受到幫助,從而獲得好好生活的機會和勇氣。在成為好醫生的漫漫奮鬥路上,她很少談及遇到的挫折,而是始終懷抱希望、堅定前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受挫和被打擊是生活的常態。特別像我們腫瘤科的醫生,被現實‘拷打’的機會更多。不過在廣泛閱讀、實踐和了解學科發展主流方向的基礎上,我對我現在做的事情很有信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正處在一個世界急速變化、醫學迅猛發展的、充滿機遇的新時代,我比過去有更多的信心來面對挑戰。”以臨床轉化為工作重心,錨定致病機制的探索和靶向藥物開發及落地,懷揣拳拳赤子心,史艷俠依舊在路上步履不停。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