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廣安區: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2023-10-23 14:5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關於“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示範樣板。

image.png

統籌兼顧、分類推進,整體提升場鎮品質

金秋時節,走進廣安區彭家鄉場鎮,只見黑化的場鎮道路整齊劃一,車輛擺放有序,功能設施齊全,與8個月前的臟亂差景象大相庭徑。“多虧了政府投入2000萬實施場鎮提質改造工程,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美了,幸福指數提高了。”場鎮居民李華平提起場鎮提質改造就讚不絕口,笑逐言開。

李華平的喜源於廣安區統籌兼顧、分類推進,整體提升場鎮品質結出的碩果。

該區在提升場鎮品質時優先建設中心鎮。綜合考慮區位條件、場鎮規模、現實基礎、發展潛力等因素,規劃建設花橋鎮、石筍鎮等4個涉農片區中心鎮,按照新型城鎮化標準,推動場鎮功能整體性提升、場鎮面貌系統性重塑。2022年,花橋鎮成功創建為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重點打造特色鎮。按照“環境優美、業態豐富、服務完善、秩序井然”目標,高標準編制彭家鄉、大安鎮等4個特色場鎮建設規劃,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形態適宜、發展水準高、示範帶動作用強的特色集鎮。目前,已完成彭家鄉、龍安鄉特色場鎮建設,大安鎮、悅來鎮力爭年底前全面完成。兜底提升一般鎮。堅持“普惠共用、缺啥補啥”原則,按照建設一個標準化農貿市場、一條規範商業街區、一所公辦幼兒園、一個文體廣場、一個停車場、一個管網配套且規範運作的污水處理廠(站)的“六個一”標準,全面推進10個鄉鎮、10個已撤並鄉鎮場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補短達標。

完善功能、規範外觀,實施五類農房改造

沿著龍臺場鎮至德山村的公路蜿蜒前行,黑化的柏油路讓人眼前一亮,路面平坦寬敞、整潔漂亮。沿線房屋修飾一新,調型後的高標準農田錯落有致,車行其中,一片恬靜的田園風光。

“路修好了,出門方便多了,車都可以開到門口了。”説起村裏的變化,80多歲的德山村村民曹長旺老人很是開心,不僅路修到了大門口,自己的家裏與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不同。

得益於龍臺鎮實施“五類農房”改造,老人家裏廚房、廁所、浴室貼上墻磚,院壩、客廳也統一鋪設了青磚,房檐升級加固,房屋修葺一新,旁邊的老舊圍墻換上了立體彩繪,門前新壘砌的花壇裏面,紅色的小花開得正艷,與黑色柏油馬路相互映襯,在金秋平添生機與活力。

2022年以來,像曹長旺老人家一樣受益於“五類農房”改造的農戶有7000余戶。

該區將實施“五類農房”改造作為鄉村振興額重要工作來抓,規範改造內容。制定《廣安區鄉村農房改造提升專項規劃》《廣安市廣安區2023年五類農房改造提升實施方案》等文件,堅持“三不三本”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不搞表面文章,使用本土材料、尊重本村風貌、突出本地特色),對新村聚居點、老舊院落、散居農房、傳統院落和新建農村居民小區五類農房進行提檔升級改造,推動實現農房內部設施現代化、外觀風貌規範化、村莊院落田園化。突出群眾主體。在充分徵求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按照政府引導、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引導群眾全面參與五類農房改造,強化項目審批、過程監管、集中驗收,用好需求、問題、補助三項清單,將評價考核交給群眾,全力建設群眾滿意的五類農房。分步分類推進。堅持試點先行,優先在30個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實施五類農房改造,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全域實施。2022年完成2400余戶散居農戶、20處新村聚居點、10處老舊院落改造提升和2處傳統院落保護利用,新建1個農村居民小區;2023年計劃實施1000戶散居農戶、5處新村聚居點、7處老舊院落改造提升和1處傳統院落保護利用,新建2個農村居民小區。

多措並舉、縱深推進,開展環境提升行動

10月17日,在廣安區濃溪鎮圍子村人居環境“廁污共治”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有序施工,現場一派繁忙的建設場景。對於即將看到的舊貌換新顏,村民們滿是期待和喜悅。

“ 今年我們村進行人居環境改造,主要是對農戶的這個改廚、改廁、改圈,廁污共治和庭院經濟一起共同打造,改造了以後,對農戶的整體居住環境將有大幅的提升。” 廣安區濃溪鎮圍子村黨支部書記彭先祝告訴筆者。

image.png

2022年以來,廣安區多措並舉、縱深推進,開展環境提升行動。穩步有序推進“廁污共治”,按照“整村推進、分戶實施”工作思路,以“3+1”磚砌四格池為主要技術模式,有序實施農村“廁污共治”示範村建設項目,2021年以來,完成“廁污共治”建設7000余戶。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推行農村環衛網格化管理,推廣垃圾無害化處理;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收轉運處置模式,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處理,努力補齊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短板,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升級改造污水處理站、場鎮雨污管網,分類指導各鄉鎮進一步完善行政村分類治理名錄,積極推廣污水處理技術,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檔升級並完善配套管網,確保場鎮周邊生活污水應接盡接,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達68.4%。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紮實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持續加強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1%,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率分別達90%和80%。

據了解,此外,該區還環境塑形、文明鑄魂,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落實農戶“門前五包”措施,改變農戶不良衛生習慣,推動村莊面貌由“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按照“每季度區評鄉、每月鄉評村、每半月村評戶”模式,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和文明家庭評比活動,強化評比結果運用,宣傳獎勵先進,鞭策督促後進。目前,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3個、省級文明村鎮7個,市級文明村鎮26個,區級及以上文明村鎮佔比達98.94%。(廖小兵、陳中毅、嚴莉)

【責任編輯:孫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