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四川廣安農村集體經濟這樣“活”起來

2023-09-14 15:3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從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花橋鎮蒲蓮社區了解到,該社區通過流轉農民旱地800余畝種小麥、大豆,預計今年集體經濟收益近10萬元。

蒲蓮社區,是廣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安市各地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盤活閒置資産資源,發展農文旅等産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22年,廣安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5.58億元,同比增長41.3%。據初步測算,今年1至7月,廣安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7億元、同比穩中有升。

託付代種

拓寬農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

“我們村位置偏僻、離城較遠,耕地流轉難,一些外出務工人員不願回村種地。為了不出現撂荒情況,村民自願將自己的耕地託付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種,前3年不收租金,春種水稻、大豆、高粱,冬種油菜,這樣代種,村上、村民都滿意。”廣安區龍臺鎮車堂村黨支部書記羅永奎説,今年村集體代種水稻400畝,高粱大豆套種500畝、油菜600畝,預計産值近50萬元。

“東方村與新橋工業園區‘一墻之隔’,村裏大多數農民在企業務工或外出務工經商,一部分土地因村民無法返鄉耕種面臨撂荒,村黨總支決定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種,總面積約120畝。”前鋒區代市鎮東方村黨總支書記黃明龍説,代耕這些土地村民不要租金,今年預計可産稻穀6萬多公斤,産值15萬元左右,除去成本,預計村集體可獲得2萬至3萬元收益。

花橋鎮大利村把建好的2590畝高標準農田,按每畝租金400元整體流轉給業主耕種,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業主管理,每畝收服務費20元,年創收5萬餘元。

近年來,不少農民長期住在城裏不願耕種農村責任地或因工因商不能返鄉種地。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村民自願把耕地託付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種,不收租金,田地也不撂荒,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有收入,“你情我願”大家都滿意。

産業支撐

放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夢想

廣安區悅來鎮中合村新建花椒基地1200畝;村上還通過入股土地,協助廣安犇滕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養豬場,年出欄生豬2.4萬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8萬元;利用産業扶貧資金200萬元、吸收社會資金360萬元,整合原村裏6個小養雞場抱團發展,新建了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蛋雞養殖場——廣安中合源子蛋種殖合作社,存欄雞4萬餘只,日産蛋4萬枚左右。

岳池縣魚峰鄉大石門村借力村民做手工面傳統手藝新建手工面加工廠,以精製麵粉和蔬菜、蕎麥等為原料,生産多種優質騎龍掛麵。“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熱心的村幹部,我怎麼能在村裏的企業上班,也沒有這麼快就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生活。”加工廠務工農民鐘玉碧滿懷感激地説。

武勝縣華封鎮先鋒嶺村唱好“資産戲”,打出“合作牌”,通過盤活閒置資産,把村小學校閒置校舍改成種植大棚,改造後種桑枝菌1.6萬棒。“每棒成本5.2元,投産後每棒可産桑枝菇1.8斤以上,除去人工成本後還可獲純收入1.5元。今年計劃購進三批菌棒4.8萬個,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7萬餘元收入。”先鋒嶺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風雲如是説。

就這樣,廣安市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定不移發展糧油、生豬、柑橘主導産業,發展廣安蜜梨、青花椒、蔬菜、蠶桑、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和農産品加工業,築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根基。

農旅熱捧

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融合

岳池縣白廟鎮鄭家村以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旅居岳池詩作《岳池農家》為題材,把花、酒、絲、姑四大元素相融合,再現詩中淳樸自然、清新恬淡的田園風光;以還原農家文化為主題,新建川東婚嫁民俗主題文化館,再現農村婚嫁的場景……目前,該村已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

花橋鎮衝鋒村把劉家院子閒置的川東民居進行陳列布展,展示農耕文化,發展集體經濟。

華鎣市祿市鎮涼水井村整合村集體資金100多萬元,新建市委黨校畢佔雲生平事跡教學點,年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

近年來,廣安市不斷挖掘紅色旅遊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參股、入股、管理收費等形式,創辦水果、油菜、園林、花海等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旅産業帶,培育文化旅遊景點,發展觀光農業,吸引遊客參觀旅遊,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截至目前,廣安市已建成農旅、文旅融合村10余個。(雷勝堂)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