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國情>

構築鐵科學王國

2023-07-18 14:2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雁飛石鼓逾千年,大廟金佛鐵羅漢;

秋冬春夏無盡處,死生福地壽南山。

2022年盛夏,王福俤在衡山之巔徜徉,目之所及,是跌宕起伏的山巒,如同他澎湃洶湧的心情。彼時,他主編的《鐵死亡》一書即將付梓。這是一部近160萬字的鴻篇巨制,凝聚著他30餘年的研究心血。更重要的是,隨著這部著作的完成,一個更為宏大的“鐵科學王國”在他眼前展露崢嶸。

千山萬壑,訴不盡櫛風沐雨;大道如天,望不盡前景葳蕤。但語言到達不了的地方,詩歌可以到達,王福俤把他對“鐵科學”的理想,寫進了這寥寥四句詩中。眼前是衡山,胸中懷珠峰,攀登的路上,燃燒著他無盡的熱忱與追求。

開闢“鐵科學”嶄新賽道

“不是我們在追逐熱點,是熱點在追逐我們,是我們領域同行的努力,堅持數十年把一個領域做成了全球前沿熱點。”在一次演講中,王福俤擲地有聲地拋出了這句話。“我們中國不能總跟在別人後面做科研,一定要發展前沿的理論和創新,我們有這個能力去領跑!”他説。

2022年年底,王福俤正式提出“鐵科學”概念,並原創了其英文書寫形式“Ferrology”,由拉丁文“鐵”(ferrum)演化而來。這是一個系統性概念。過去的30年中,王福俤在鐵科學領域已經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引領了國際鐵代謝和鐵死亡研究前沿。他認為,當今時代,圍繞鐵離子而産生的研究,早已從單一學科、單一角度向跨學科、跨領域發展。如此一來,對其進行系統、科學的整合與規劃,推動“鐵科學”成為一個專門科學,從而為闡明人類重大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新藥研發、診斷干預等科研開闢新賽道,勢在必行。這個新賽道,應該由中國科學家來鋪設。他有這個信心。

王福俤愛“鐵”。作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離子穩態代謝的維持對於機體正常生長髮育至關重要,鐵失衡則會引發多種疾病。鐵缺乏引發的缺鐵性貧血至今仍嚴重威脅著全球人類健康;鐵過載不僅會引發人類遺傳性血色病,還是諸多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的直接病因,尤其腦內鐵過載,更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的誘發因素。2004年,王福俤前往哈佛醫學院南希·安德魯斯教授實驗室,也是當時國際鐵代謝領域最頂尖的實驗室之一,提升他的鐵科學研究修為。

梳理鐵科學研究的時間線,王福俤習慣將過去的近兩個世紀定義為“鐵生理時代”。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們不斷認識到鐵的重要生理作用。而他本人則趕上了鐵研究快速發展的新征程,尤其在踏入“鐵死亡時代”後,相關研究更是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2012年,一種獨特的程式性細胞死亡方式被命名為“鐵死亡”(Ferroptosis)。它以鐵離子調控、谷胱甘肽代謝紊亂及脂質過氧化為特徵,將鐵代謝與細胞死亡這一重要的生命現象直接聯繫到一起。此後10年,鐵死亡迅速成為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全球熱點,而王福俤也因為開創了鐵死亡器官損傷理論體系等工作成為領域內的佼佼者。在國際生物鐵學會(BioIron)這個全球鐵科學領域權威的學術團體中,他一次次站到國際重量級“舞臺”上——作為共同主席,在杭州承辦第七屆國際生物鐵大會(2015),這是創會以來大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作為唯一的華人科學家當選為第九屆國際生物鐵大會(2023)國際學術委員會委員(十人委員會)等,學會創立於1973年,王福俤是半個世紀以來唯一一位在其中擔任重要學術職務的華人科學家。多年來,他向世界傳遞著“鐵科學”的中國聲音。“今天我們已經開啟了鐵科學時代,一個嶄新的科學時代。”王福俤自信地説。

“在鐵死亡領域,我們重點回答鐵是如何誘發鐵死亡的,以及鐵死亡在心臟、肝臟和腎臟等重要臟器疾病診治中的作用。”為此,王福俤在國際上率先發現FTH和HMOX1等心臟疾病鐵死亡關鍵基因,這項重大突破由心血管期刊《迴圈研究》發佈,受到高度關注;發現了SLC39A14、TXNRD等基因是調控肝臟鐵死亡的關鍵;率先解析了鐵死亡蛋白質複合物xCT-4F2hc結構;並開創藥物和可遺傳器官鐵死亡損傷動物模型等。與此同時,他也創立了靶向鐵死亡防治疾病理論,發現鐵死亡致病新靶點並首次針對性提出靶向診治新策略;制訂了靶點基因干預、祛鐵劑、線粒體抗氧化劑等防治疾病新方案。而在新藥創制上,他合作領導了多個藥物項目,其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Ⅰ類祛鐵新藥已進入Ⅱ期臨床,憑藉原創成果為疾病防治提供了中國智慧。

更令王福俤驕傲的是,這10年,中國科學家從落後地位躍居世界前沿引領。他在公開演講中曾提到,鐵科學及鐵死亡領域的研究論文數量,中國科學家已遠超過美國科學家。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鐵死亡研究的支援力度正在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相關資助項目只有十幾項,但到2021年已經超過300項。中國科學家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2020年11月16日,王福俤聯合全球200余名專家教授,共同組建了“鐵死亡科學家世界聯盟”並任聯盟主席,進一步推動全世界鐵死亡研究人員的交流與進步。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組織編撰《鐵死亡》專著。

這部著作系統論證了鐵死亡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將基礎理論與前沿創新、專業技術與臨床應用融為一體。“作為第一部鐵死亡中文專著,《鐵死亡》的面世對廣大生命科學、基礎醫學和醫務工作者是一大喜訊。《鐵死亡》專著既是‘教材’,亦是‘指引’。”鐘南山院士在序言中給予了充分肯定,並鼓勵他繼續開拓研究,為他題語:“生命奧秘——未知死,焉知生”。樊代明院士稱其“是一部整合醫學理論實踐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本利用知識創造知識的典例”。沈倍奮院士則感嘆“鐵死亡的研究為生命醫學開創了一個前沿新領域”。

王福俤很感激來自22位兩院院士的序言或題字。院士們看到他一腔“鐵血丹心”(吳以嶺院士),鼓勵他“鐵世界,大科學”(蘇國輝院士),期望他“鐵學大成”(饒子和院士),叮囑他“愛肝護肝關注鐵代謝”(王紅陽院士),祝賀他“巨著出版”(唐本忠院士)。

“該領域傑出學者王福俤教授及百餘位同仁的共襄協作,我期待,更深信,《鐵死亡》憑藉其翔實的內容和新穎的視角將産生一鳴驚人之效。”陳國強院士寫道。作為“我國首部《鐵死亡》長篇巨著”(楊寶峰院士),“該書鴻篇巨制、內容全面翔實……是專業科研工作者的必備工具書,也可作為普通讀者的科普參考書”(王銳院士)。而這部將近160萬字的大部頭也的確得到了院士們的青睞。李校堃院士和詹啟敏院士極為認可它作為重要工具書的地位,叢斌院士表示這是一部具備“前沿性、科學性、權威性和典藏性的專著”,郭子建院士用散文詩般的筆觸感嘆“化學生物學裏亦有鐵的芬芳”,印遇龍院士則直接稱讚它“可謂上乘之佳作!”

“生命之譜,科學之典”(陳志南院士),“生命醫學的里程碑式新成果”(魏于全院士),“人類健康領域的一顆新星”(彭孝軍院士),“精準健康之瑰寶”(任發政院士),“生命醫學綻放的絢爛玫瑰”(陳子江院士)……讚譽如潮涌。直到現在,翻開這部厚厚的著作,王福俤仍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來自前輩科學家的肯定與鼓舞。

走進“鐵世界”20年,從事金屬離子研究30年,王福俤穩紮穩打。嚴格來説,《鐵死亡》是他金屬離子研究體系內的第四部專著。早在2013年,他就與中國醫科大學王佔友教授組織編譯了《鋅與人類健康》;2014年,與青島大學謝俊霞教授組織編譯《鐵與人類健康》;2018年,與美國康奈爾大學雷新根教授組織編譯《硒:分子生物學與人體健康》。它們與最新編著的《鐵死亡》共同構成了王福俤的“金屬離子四部曲”,430余萬字,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受到廣泛好評,一書難求。

因緣際會之下,這“四部曲”相繼問世。而2023年春天,隨著王福俤鄭重提出“鐵科學”概念,“第五部曲”《鐵科學》的編撰工作也提上日程。“鐵世界,大科學”,一個嶄新的“鐵科學時代”正在拉開帷幕。

image.png

王福俤的“金屬離子四部曲”專著

鋅科學創造世界新高度

和鐵一樣,鋅離子也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但鋅離子在幹細胞發育分化中的作用一直不明確,這也吸引了眾多研究者投身鋅世界破解謎團。王福俤在金屬離子世界的探索,鋅不可不講。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王福俤就已經開展了鋅離子調控腦發育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發現鋅缺乏不可逆損傷胚胎神經元幹細胞標誌蛋白Nestin的表達和調控。而在美國密蘇裏哥倫比亞大學訪學期間,在國際著名鋅代謝專家大衛·艾德教授的指導下,他系統研究了鋅離子轉運蛋白SLC39(ZIP)家族調控機理,解讀了困擾科學家長達半個世紀的人類遺傳病腸病性肢端皮炎的病因之謎,並建立了研究金屬離子穩態代謝的實驗體系。

近年來,王福俤團隊的研究重點圍繞鋅錳離子穩態代謝及金屬轉運蛋白家族SLC30和SLC39功能展開。基於此,王福俤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為補鋅可用於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預防與治療提供了肯定答案,為糖尿病防控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策略;確認了膜蛋白SLC39A10(ZIP10)介導巨噬細胞鋅離子攝取,為炎症及敗血症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靶點;揭示了轉運蛋白SLC30A1及鋅離子在斑馬魚胚胎下頜軟骨發育重要功能及其調控機制;等等。

就在2023年4月,《先進科學》刊發了一個畫風可愛的封面——消防戰士手持吸塵器穩站在血細胞上工作,源源不斷從環境周圍吸收綠點;消防戰士頭頂印著ZIP10,寓意造血幹細胞膜上關鍵鋅轉運蛋白SLC39A10,綠點則代表鋅離子。“鋅離子對造血系統不可或缺,而SLC39A10膜蛋白是造血幹細胞關鍵鋅轉運蛋白,沒有了它們,會引起胚胎造血幹細胞內鋅缺乏,並最終引發以程式性壞死為主的細胞死亡。”作為這篇封面論文通訊作者,王福俤表示,這個蛋白為國際首次發現,它也是至今唯一的鋅轉運蛋白,對造血幹細胞穩態及生存至關重要,也為探索血液相關疾病防治策略打下了理論基礎。

近年來,王福俤主持研發氨基酸鋅新藥,超千萬患者受益;提出的補鋅防病中國方案及原創科學發現也引領了國際前沿,推動世界鋅科學研究抵達了一個新的高度,他也因此被遴選為國際鋅生物學會理事會會員發展分委會主席,他也是這個學會成立至今唯一的中國科學家。但對他來説,更具吸引力的,是創新金屬離子穩態理論體系為生命健康帶來的光明前景。這令他在鐵、鋅研究上高歌猛進,卻從未將目光局限于鐵、鋅。

2021年,王福俤團隊受邀在《細胞與發育研討》雜誌“金屬離子與免疫感染”專題特刊發表綜述。他們圍繞近年在錳穩態調控領域獲得的系列重要成果,系統介紹了“錳穩態與病原體和宿主免疫”。據悉,這本特刊共邀請了來自7個國家的10個團隊,他們是唯一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

2022年,王福俤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上發表綜述,對最新發現的“銅死亡”這一新型細胞死亡方式進行了深入解讀,不僅總結了銅代謝的調控機制及銅穩態失衡相關疾病的最新進展,還對銅死亡和鐵死亡特徵進行了比較和思考,這篇綜述很快成為1‰的熱點論文。

這是王福俤在金屬離子研究中的縮影。“萬千物質皆芬芳,金屬離子鑄健康。”談到漫漫長路上的探索,沒有什麼比這兩句親筆詩,更能道盡他的初心。

護衛公共衛生科學

這些年來,王福俤像一位為健康而戰的鬥士。針對營養膳食大數據和流行病學研究,他先後發表30余篇論文,形成了重大疾病公共衛生理論體系與防治策略;他執筆完成的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百年科技強國發展戰略研究”等3項戰略諮詢項目,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撐及科學家智慧。

王福俤極為關注公共衛生領域的焦點問題,首次提出了白色蔬菜防治胃癌新理念,繪製了肥胖致癌量效多維世界健康地圖等。此外,在長期開展鐵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全球缺鐵性貧血患者多達20億人,我國居民貧血率更是高達10%。缺鐵性貧血成為困擾人類的世紀頑疾,但人類卻始終未能發現貧血基因,沒辦法對其進行精準的靶向治療。經過探索,王福俤團隊發現人類唯一貧血基因TMPRSS6,為全球高發貧血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並開創了“黑豆防貧血中國方案”。對於這項研究,著名營養學家詹姆斯·麥克隆極為重視,他專門進行了專題評述,認為這是“醫學營養學重大成果,尤其適合發展中國家”。

新冠疫情也是王福俤關注的重點。身為一位公共衛生學專家,早在疫情初期,他就帶領團隊通過當時全球最早、最大的人群薈萃數據分析,揭示心腦血管等基礎病是新冠病毒感染致死最危險因素,並提出針對性防控舉措,成果2020年4月發表在《研究》上,成為為抗疫勝利提供的最早的科學支援之一。在2020年舉行的全國精準營養大會上,王福俤基於其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補充鐵等營養強化提高新冠疫苗人體抗體滴度理論假説,該理論被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血液病學》引用和肯定。2022年7月,他作為特邀主編組織《研究》雜誌徵稿發表“新冠防控”專刊,併為之撰寫專評;2022年12月初,針對全國各地感染人數急劇上升的趨勢,他再次發出倡議,要高度關注老年人、高齡老人,特別是已患有嚴重基礎病的老人,尤以北方更為迫切……

王福俤認為,在專業範圍內發聲,是他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站在營養學家角度,從2014年起,他就帶領團隊創建微信公眾平臺“營養發現”。到如今,他們不顧勞累,利用業餘時間運作了“鐵死亡Club”“科學封面”等多個公眾號,發佈文章2500余篇,閱讀分享100余萬人次,用以推介前沿學術進展,傳播正確的營養與健康知識,堅守著身為科研工作者的一腔情懷和社會擔當。此外,他還當選為上海科普大講堂科普宣教大使。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王福俤眼中,民眾是根基,健康的民眾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現實基礎。這也是他最大的家國情懷,為健康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他樂此不疲。

image.png

王福俤(右二)在實驗室

繪就衡醫藍圖

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南華大學”的名字出現在了央視《新聞聯播》上。這一次被聚焦的是南華大學(以下簡稱“南華”)附屬第一醫院醫護工作人員春節期間堅守一線,通過綠色通道救治患者,全力保障群眾健康的事跡。從1月3日算起,短短20天內,這是南華大學第10次登上央視,其中兩次都是《新聞聯播》,報道對像是南華大學附屬的3所醫院——南華醫院、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

“快看,這是我們學校!”南華人自豪的聲音亮起來。而作為新南華人,王福俤也倍感驕傲。

這幾年來,王福俤先後擔任南華大學副校長、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以下簡稱“衡醫”)院長等職務,致力於探尋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獨特路徑,成為了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改革的先鋒與典範。

南華大學是湖南省省屬高校中唯一一所由5個部委與湖南省政府共建的大學,衡醫則是國家衛健委與湖南省政府唯一共建的地方性大學醫學院。創建以來,衡醫為國家及地方輸送了8萬餘名醫科人才,涌現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和陳國強等為代表的眾多傑出校友。接受南華重任之前,王福俤正擔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營養與糧食安全研究所所長,帶領著一支無堅不摧、鐵的戰隊,開展著世界引領性創新工作。在此之前,他完全可以不給自己加這層碼,但在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接過了這根橄欖枝,奔波于杭州和衡陽之間。原因也很純粹,南華大學應國計民生而立,衡醫始終紮實推進卓越醫學人才培養和醫學科技創新,這與他多年來追求的“大道”不謀而合。

在衡醫人眼中,這位新任掌門身上總是有著用不完的熱情和精力。衡醫代表隊從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中披荊斬棘贏得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護理學專業賽道“雙金牌”,王福俤會隆重慶功,鼓舞士氣;南華地處衡陽,他就帶團隊高密度走訪名校名院、開展學術交流,從湖南、四川、浙江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走到哪,“南華衡醫”的名字就亮到哪。“我們要讓大家看到我們的發展決心。”在他的努力下,衡醫與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最開始我跟科學家好友們分享南華喜悅時,他們祝賀之餘難免會問‘南華在哪’。南華在哪呢?用我演講中的一句話説‘南華在美麗雁城衡陽,南華在南嶽衡山之巔!’”但王福俤也深知,擦亮南華的招牌,要靠一步一步走出去。

最令王福俤感到興奮的是,今年2月拜訪鐘南山院士時,他大力支援衡陽醫學院強化醫教協同,支援衡陽醫學院開設南山班,鼓勵衡陽醫學院深化醫學教育創新改革。“鍾老説,你們這是在醫學院建設上跑出了‘衡醫加速度’。”提到這份肯定和支援,王福俤的眉目間閃耀著光芒,比聽到對他本人的學術讚譽時更加動容。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王福俤在衡醫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春天已過,盛夏來臨,他仍然奔波在路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同行習慣了從他口中聽到南華衡醫的藍圖。“三湘四水多豪傑,衡醫雁飛敢為先!”那神采飛揚的自信,在他的眉目間,也在他的詩句中。


【責任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