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走進上海地標 感悟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網7月6日訊(記者 張芃芃)7月4日至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代表,跟隨“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青年參訪交流對話活動走進上海自貿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中共一大紀念館、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等具有鮮明特色的上海“地標”,感受上海今昔變化中折射的中國式現代化路徑,切身體悟新發展理念。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自貿區,了解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歷程。(張芃芃 攝)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自貿區,了解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歷程。(張芃芃 攝)
在上海自貿區,青年們了解了它作為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歷程。通過積極探索,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和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並在實踐中不斷成熟、定型。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巴基斯坦學者明竺(Zoon Ahmed Khan)表示,她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這裡,她看到了“上海作為一個非常發達的國際都市,仍然將持續現代化發展作為城市的追求”,尤其是在浦東地區發生巨變、上海自貿區已成為國內乃至世界知名自貿區之後,上海仍在以令人驚異的速度發展著,而不是止步於此。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了解上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張芃芃 攝)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了解上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圖為吉爾吉斯斯坦學生木娜拉拍下中共一大會址微縮模型。(張芃芃 攝)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了解上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圖為吉爾吉斯斯坦學生木娜拉在留言本寫下“我愛上海”。(張芃芃 攝)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了解上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張芃芃 攝)
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青年們了解了上海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該館以“城市、人、環境、發展”為主題,展示這座國際大都市形態發展變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上海大學就讀本科的吉爾吉斯斯坦學生木娜拉(Turdubekova Munara)表示,通過館內形式多樣的展示,她了解了三十年來上海的建設成就以及未來五年的城市規劃,收穫頗豐,接下來她還想多探訪上海的人文歷史名勝,深入感受現代化上海的另一面。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圖為巴基斯坦學生薩拉丁參觀展品。(張芃芃 攝)
值此中國共産黨成立102週年之際,青年們還參觀了中共一大紀念館,了解中國共産黨成立和發展的歷程。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巴西籍博士生石昊(Pedro Steenhagen)表示,在中國現代化道路上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他的中文老師所説的那樣,“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在參觀途中,他為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譯本《共産黨宣言》拍下照片,他説:“之前我在復旦大學的展示館裏就看到過這本《共産黨宣言》,現在又在中國共産黨誕生的地方看到了它。陳望道也來自復旦大學,我感到一種特殊的緣分。”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來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來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圖為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左)為巴基斯坦學者明竺(右)解答問題。(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來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張芃芃 攝)
7月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來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圖為甘肅政法大學俄羅斯籍教授奧莉婭(Pronkina Olga)(左)與巴西學生石昊(中)體驗崑曲服飾。(張芃芃 攝)
國際青年們還參觀了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從基層治理這一微觀層面感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實踐。早在2015年,虹橋街道辦事處就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批4個基層立法聯繫點試點單位之一,也是唯一設在社區基層的立法聯繫點。
7月4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西班牙、阿根廷等12個國家的青年夜遊黃浦江。(張芃芃 攝)
此次青年參訪對話活動由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主辦,上海大學協辦,是中國共産黨國際形象傳播創新論壇(2023)的配套活動之一。